千千小说 > 傲世皇朝全文小说 > 第2章慕豪杰刘縯立志告喜讯亲人贺喜

第2章慕豪杰刘縯立志告喜讯亲人贺喜


天,我军又在离郅支单于驻守的临时都城,三十里的地方扎营。

郅支单于侦察我汉蛮联军开来,急派使者入我大汉军营,探听和询问,我汉蛮大军开赴康居王国的原因。

校尉陈汤害怕我汉蛮大军逼近城池时,会惊走郅支单于,那就会前功尽弃,达不到彻底歼灭郅支单于大军的目的。

于是,校尉陈汤就欺骗郅支单于的使者说:

‘先前,单于曾经上书朝廷,表示愿意归附我朝,入朝称臣。我皇大喜。我皇体谅单于,放弃历代祖先居住的富饶广阔的土地,而屈居康居王国,实在是委屈得很!所以,特派我率军前来,保护和迎接单于回去。臣担心惊动单于的圣驾,所以只在城外静静地扎营,不敢招惹单于的雷霆之怒,让单于生气。请单于不要多虑!’

其后,双方使节往来数次,各自探听对方的虚实,郅支单于遂信以为真,相信校尉陈汤的话语。

不久,都护甘延寿,校尉陈汤为了加深郅支单于坚守的决心,就特意召见匈奴汗国郅支单于的使节,故意责备道:

‘我数万大军不远千里而来,只为迎接单于还国。至今,却未见单于任何肯定的答复。不知单于是何道理?究竟有何打算?我汉蛮联军远道而来,人马疲乏,粮草十分不济。眼看我联军的军需辎重,马上就将消耗殆尽,恐怕我们将无法返回向朝廷复命。请单于和贵臣们速做决定!不要让我们失望!’

当初,郅支单于刚刚闻听我汉蛮大军到来时,知道敌我力量悬殊,就想尽早撤离,三十六计,走为上,逃之夭夭。然后等汉蛮大军撤离之后,再卷土重来。

此时听了校尉陈汤的话语,郅支单于更加坚信汉蛮联军无法长久地坚持。

于是,匈奴汗国大军决心借助归降自己的罗马兵团士卒的力量,构筑坚固城池,顽抗到底。

晚上,校尉陈汤又率领四万大军悄悄地向前挺进,驻扎在郅支单于居住的城外三里。

郅支单于闻听汉军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城下,急忙加紧戒备。他命令数百精锐士卒,守卫在城头高处,数百骑兵在城下往来巡逻监视。

天天刚亮,郅支单于就眼见汉蛮联军源源不断开来,兵强马壮,人马众多,才萌生恐惧之感,心中有了后悔之意。但此时,他的逃路已经被汉蛮联军切断,早已经悔之晚矣。

于是,郅支单于只得硬着头皮,向汉蛮联军挑战。他命令自己精锐的骑兵,首先向汉军军营冲击,希望一鼓作气地取得胜利,以打击汉蛮联军的生气。

眼见匈奴大军主动发动攻击,总督甘延寿,副指挥官校尉陈汤,立即发布作战命令,布好自己的阵势应战,发动对郅支单于骑兵的迎击。

于是,汉蛮联军分成几个梯队,轮番向匈奴骑兵射击。历时万箭齐发,挑战的匈奴骑兵,纷纷坠落马下。精锐的匈奴骑兵,很快就损失殆尽。

接着,校尉陈汤命令汉蛮联军四面围城,转而射击守卫城门的匈奴骑步兵。

汉蛮联军箭如雨下,匈奴骑步兵根本就无法抵御,只得退回城中拼命地守卫。

起初,郅支单于听说我汉蛮联军到来的消息时,就打算率领部下早早地逃离单于城。

可是,后来,他想到四周诸国都是自己好战造成的敌人,而如今自己的城池,又被汉蛮联军重重的包围,已经无路可去。而他又自认为汉蛮联军远来征战,必然会后勤供应不上。不久,汉蛮联军肯定就会辎重、粮草不济,不得不自行撤离。

于是,郅支单于决意坚守城池。

因此,他一边向自己的盟友康居王国求救,一边拼死地狙击汉蛮联军,以待自己的援军。

校尉陈汤指挥联军四面攻城,攻势十分猛烈。

入夜,郅支单于再次派出自己的数百精锐骑兵,意图再次偷袭汉蛮联军军营,但均被我联军射死。

当我军攻城激烈之时,郅支单于全身披挂,亲自在城楼上指挥战斗。

在汉军营地,可以‘望见单于城上立五彩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

这支会列布”鱼鳞阵“的军队,就是郅支单于雇佣的罗马兵团士卒组成的大军。

那时,要将军队列阵布局成为鱼鳞状,必须经由高度的组织训练,并有相应的阵列条规来指导训练才行。这对于任何游牧民族和其他未开化的民族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像匈奴汗国这样的游牧部落,打起仗来,将士们多凭勇敢,一拥而上,往往没有章法、没有阵法可循。而布局周密的阵列,只有在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中方能够实现。

于是,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就使用着长方形的、其正面呈圆凸状的盾牌来抵挡敌人。那时,手持盾牌上端的士兵们,并肩站立,向前挺进,极似鱼鳞地聚集在一起,拼死地抵抗汉蛮联军。

就连郅支单于的皇后,夫人,美女等数十人,也用强弓对我汉蛮联军发动反击。

后来,战斗进行到决战之时,我军强弓部队的神箭手,一箭射中了在城楼上指挥作战的郅支单于的鼻子。

于是,郅支单于再也无法支持。他浑身是血,心惊胆战,狼狈不堪地逃下了城楼,去救治自己的伤病。

而郅支单于的皇后,夫人等,这时也纷纷战死。士卒伤亡惨重。

午夜时分,我汉蛮联军终于攻破了匈奴城池的外城,并逐步地推动防箭的卤盾,攻入郅支单于大军死守的内城。

蛮汉联军在城中四面放火,火烧内城城门,不断用火攻击守卫内城的匈奴敌军。

凌晨时分,匈奴郅支单于的城池尽毁,我军胜利在望。

不想,匈奴郅支单于的盟国—康居王国的援军,一万余人急急赶到,对我汉蛮兵团实施反包围。我军形势历时变得十分危急。

然而,我汉蛮联军战士,面对众多的敌人,却并不畏惧。敌人援军的来援,反而更加激发了将士们必胜的信念。他们作战反而更加地骁勇,杀声震天。康居王国援军不敢深入阵地,只好后撤,坐观成败。

这时,郅支单于的军队精疲力尽,弹尽粮绝,再也无法支持。郅支单于只得忍着伤口的剧痛,率领百余勇士,退入自己的皇宫之内,继续负隅顽抗,但已经大势已去。

我汉蛮联军那肯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于是,大军奋勇追击,火烧皇宫。郅支单于的皇宫顿时火焰滔天,笼罩在一片烟火之中。

最后,郅支单于气怒交加,伤口崩裂,重伤发作,气绝而死。敌人群龙无首,立即崩溃。

我汉蛮联军终于大获全胜。斩杀匈奴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虏千余人。

罗马兵团士卒的一百四十五人,都全部归顺汉军。

于是,他们都被安置在一个特设的边境城镇中,该城就以汉代对罗马国或罗马人的称谓”骊靬(liqian)“来加以命名。

其余的降虏千余人,都分配给了派兵助战的十五个城郭诸邦的军队。

总督甘延寿,副指挥官校尉陈汤斩下郅支单于的人头,送到京师向朝廷报命。

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在给元帝的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中说:‘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

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虏千余人。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闻听我汉蛮联军大军,在万里之外建立殊勋,稳定了西域诸国的局势,保证了西域诸国的安定,我皇龙颜大喜,下旨赦免校尉陈汤等矫诏欺君之罪,并给予将士们应得的奖励。

朝廷上下,一片欢腾。

哎呀,这是何等荣耀之事!”舂陵考侯刘仁讲得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已经回到了,那个令人终身难忘的战斗里。

刘縯听着,也是摩拳擦掌。

他不住地连声赞叹:“好啊!好啊!这才是我天朝的恢弘气势!凡是无理得罪我天朝的逆贼,哪怕是远到天边,也应该将它立即剿灭!爷爷,你讲的故事实在是是太精彩了,请你老继续给儿孙们讲下去。”

舂陵考侯刘仁又喝了一口滚烫的热茶水,然后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有些伤感地轻声说道:

“哎!可惜英雄们的这些丰功伟绩,都早已经成为了历史陈迹!可叹儿孙们不孝,使宣帝的千秋伟业通通毁于一旦,成为了陈年旧事。

当初,我皇元帝(刘奭)还是太子之时,就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昏庸和无知。

一次,他陪同自己的父皇宣帝一同进餐。

太子与父皇谈论国事,对父皇的作为大不满意。于是,他顺便建议父皇道:

‘父皇啊,你英明睿智,可惜太重视法制,太重视原则,太重视制定的规则了!臣儿私下以为,这些都并不可取!你应该多多地依靠儒家人才,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才是!’

我皇宣帝闻听此言,立刻脸色大变。

他厉声地训斥太子道:‘你这个小子,年纪轻轻,你懂得什么呢?我朝建立制度,就是’霸道‘,’王道‘兼用,法制与道德混合治理。怎么能够独用儒家那套迂腐的东西呢?

儒家知识分子,他们个个夸夸其谈,讨厌实际行动;崇尚清谈,大都不切实际,遵循陈腐潜在的规则。

他们崇拜古人古事,总以为今不如昔,不能与时俱进,不知创新,不知上进。

他们只知空谈误国,不知脚踏实地,做事救国。

他们一心追求名利地位,追求私人的利益,以学而优则仕为最高原则;他们做官不择手段,丧失原则,不讲道德,丧失人性。

我们怎么能够把治理社稷的重责与大任交与他们去处理呢?’

最后,我皇宣帝叹息了良久。

然后,他无可奈何地指着太子说道:‘哎,也许天意就是如此!败坏我们刘家基业的,就是你们这些,只知空谈误国和贪图感官享受的小子!’

不想,后来,当初我皇宣帝的预言,竟然很快就成为了现实。

我皇元帝(刘奭)登基以后,一味信任儒家大儒萧望之,宦臣弘恭,石显等人。

他们认为制度建立好之后,就会万事大吉,天下太平。

他们认为人治重于法制,只要大人物发发慈悲,做好道德表率,定会国泰民安,一切如意。

他们处理国事不顾民意,不切实际,只是照顾少数利益阶层的利益。

他们一意孤行,垄断朝廷权力,因循守旧,不知变革。终于使国事日非,几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后来,成帝(刘骜)万岁爷当政以后,国事更是日渐窘困,真乃江河日下,令人叹息!

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年),车骑将军王音曾经以至亲的身份,上疏我皇劝谏,可叹我皇依然执迷不悟,自以为是,自大妄为。

由此可见,把国家兴旺,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所有美好希望,都寄托于某些当政者的英明决断,自律自强之上,无异于是痴人说梦而已。因为所有的当政者,都难以逃脱个人私欲膨胀的潜在规则。

那时,王音诚恳地进谏我皇劝道:

‘陛下啊,请原谅微臣鲠直的谏箴!你左右的佞人实在太多了,实在对国事十分不利!

朝廷中每个人都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爵位,保住自己的利益,而不敢向陛下说一句真实的话语。因而,陛下就根本不能听到正直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心里都十分畏惧陛下会龙颜大怒,而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失去自己拼命保守的荣华富贵。

如今,陛下即位已经十五年了,可是还没有能够继承帝位的太子。

然而,陛下一点也不醒悟,依然是每天驾车出游,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没有一点作为君王应该具有的尊严和权威。

陛下荒唐糊涂,伤风败俗的行为,传播远近,大大伤害了陛下作为一国之君的圣明。

在外,陛下有私游放纵的毛病;在内,陛下有缠身的疾病。可惜陛下依然不能够醒悟反省,发奋努力,扭转社稷的颓势。

万一,某一天,上天不再眷顾陛下,灾祸突然来临。那么,高祖辛苦夺来的天下,陛下将交托给谁呢?皇太后(指王政君),又由谁人来加以侍奉呢?

微臣如今冒死建议陛下,就是希望陛下能够跟贤能的人,共同磋商国事。严格地检讨和反省自己的行为,恢复正常的治国方式,以博取皇天的怜悯和恩赐。

那么,到时候,不仅陛下的继承人的问题,才可以顺利地解决,而且国家也才能够重新走上正轨!’

无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我皇成帝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肆意妄为。国事不仅没有任何的起色,而且反而向无底的深渊加速滑去。

鸿嘉三年(公元前年),我皇成帝私自出宫,路过阳阿公主家里,他看见舞娘赵飞燕,就一见钟情。

皇上立即不顾上下左右的反对,立即召幸舞娘赵飞燕入宫,大为宠爱,三千宠爱集一身。

赵飞燕原本是长安城皇宫中的侍婢,她的地位十分卑贱低微,哪里有一国之母的样子。

她刚刚出生时,她的父母亲见她是个女孩,就不打算养活她。于是,就将她扔到了野外,丢弃不理。不想,三天三夜,她居然未死。她的父母觉得很是神奇,突然良心发现,心中不忍,就又把她抱回来加以养育。

长大以后,她就进入阳阿公主的家里学习歌舞。因她身轻如燕,舞姿优美迷人,故而号称‘飞燕’,她的本名,外人反而不知。

蒙我皇临幸之后,赵飞燕又引荐自己的妹妹赵合德,一并呈献给我皇成帝享用。

从此以后,姐妹二人,独霸后宫,把我皇掌握在手掌心中,笼罩在石榴裙下,让我皇欲出不得,仙仙欲绝。

当初,赵合德刚入宫之时,美艳异常,真乃倾城倾国。她的浑身上下,肌肤雪白,柔滑细腻,身材窈窕,竟然没有任何一点瑕疵。

左右侍从,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看得如醉如痴。都以为是天上仙女降临,禁不住啧啧称美。就连宫中美女,也心生我见犹怜的感觉。

而‘披香博士’淖方成,当时正站在我皇成帝的身后。她却偷偷地吐了一口唾液,表示异议。后来,她甚至大胆预言道:

‘她这样的天生尤物,美丽绝伦,超凡脱俗,必然是红颜祸水!定会把火扑灭!’。

而我朝正是以‘火’为图腾。不想她的预言,后来果然成真。

于是,刹那之间,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就压倒了宫廷中所有的美女,独占了我皇的宠信。她俩同时被皇上封为了婕妤,宠爱备至。而许皇后,班婕妤等皇上的结发妻子,反而都被皇上冷落排斥,饱受侮辱和欺凌。

后来,赵飞燕仗恃我皇的恩宠,野心勃勃,开始图谋皇后的宝座。

于是,她秘密向皇上打小报告,诬陷许皇后,班婕妤等人。说她们用妖术诅咒,辱骂祖宗,诟骂皇帝。

我皇成帝大怒。他不问青红皂白,立即罢黜许皇后,并加以幽禁。许皇后的姐姐,也被同时冤杀,举国忧愤。

嫔妃班婕妤,当时也受到了掖庭严厉的审讯。她的心胆俱裂,立生退隐之心。

于是,她明智地请求前去侍奉皇太后(王政君),才最终躲过一劫。

那时,我皇成帝沉醉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的温柔乡里,根本就看不到民间百姓的灾难和痛苦,也听不见百姓的悲伤的叹息。

更加荒唐恐怖的是,我皇成帝为了考据古代九河的遗迹,他竟然任由黄河肆意地泛滥,使万千百姓变为了鱼鳖,犯下滔天罪行,引起天下共愤。”舂陵考侯刘仁越说越激愤,不由得停了下来,歇息喝水。

“如果我有皇上的一半艳福就好了!我可宁要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一样的美人,而不想要什么江山社稷!而百姓的生死存亡,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管他百姓不百姓!”刘玄在人后悄悄地自言自语。

“好啊,小玄子!你跟先皇可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可惜,你这样的懦弱小子,恐怕一辈子也不能够享受这样的艳福了啊?恐怕最后只会馋死了你!”刘縯嘲笑刘玄道。

“两个小子!你们休要胡言乱语,打扰爷爷的谈性!请注意听爷爷继续给我们讲下去!”堂兄刘赐愤怒地大声呵斥。

刘玄,刘縯两兄弟急忙闭上了自己的贫嘴。

“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啊!后来,赵飞燕被我皇封为皇后之后,她的宠爱却渐渐地开始消退。

而她的妹妹赵合德后来居上,受到了皇上空前的宠爱和信任,并被皇上加封为昭仪。我皇成帝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讨取她的欢心。

然而,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因为纵欲过度的缘故,虽然受到皇上的专宠,十多年来,却一直不能怀孕生育。

于是,她们就秘密地与侍郎,以及多子的奴仆等,不断地思通,希望能够怀孕生育,以保住皇上对她们姐妹永远的宠幸。

为了未雨绸缪,防止皇上发现她们姐妹纵欲的真相,招来天大的祸事,并预先堵住旁人的嘴,赵合德就蛊惑我皇成帝说:

‘陛下啊,如今,我姐妹受到皇上的专宠,一定会有人嫉妒生事。而我姐姐的性情十分刚强暴烈,一定会因此而得罪不少人。如果,一朝有人诬陷她,我们赵家就将会全族屠灭,将从此绝种灭迹,请皇上哀怜。’

说着,说着,她就泣不成声,悲伤欲绝。

其时,赵合德悲怆凄婉,楚楚动人的神态,引得我皇成帝哀怜大盛。

于是,他对赵合德的话深信不疑,毫不怀疑赵合德的动机。

后来,当有人密告我皇成帝,揭露赵氏姐妹的丑行时,皇上不仅全不相信这些言语,而且把进谏的人全都诛杀殆尽,希望堵住众人的嘴唇。

因此,赵氏姐妹荒淫放纵时,竟然无人敢于去揭发、检举。让我皇的绿帽子戴得稳稳的,绿上加绿,就像一只绿色的螳螂。

就这样,我皇成帝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嗣。

后来,许美人,女史曹宫,蒙我皇成帝的恩典召幸,曾经偷偷地生下了儿子,但都被我皇成帝与赵合德亲自扼杀而死。

其时,闻知许美人生下了一个男孩,昭仪赵合德醋意大发,立刻勃然大怒。

她指责我皇成帝说道:‘陛下,你真是个骗子,是个小人!是个薄情寡义之人!你哪里像一个一国之君呢!你每次都欺骗我,说是从我姐姐的皇后宫里出来。那么,如今,许美人生下的男孩却从何处而来的呢?难道是许家要重新复立吗?’

当时,昭仪赵合德故作姿态,自惭自恨,在皇上跟前撒泼使性,弄得我皇无地自容,悔恨交加,羞惭不已。

赵合德用手不停地捶打着自己的胸部,用头撞击墙壁门柱,从床上滚到地下,不断地大声哭泣,悲痛欲绝。几天,她都不肯进食。

我皇成帝自知违背当初与赵合德的誓言,心中有愧,急忙赔礼道歉:

‘爱妃啊,朕特地向你请罪,你怎么反而大喊大叫,也几天不肯进食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啊?’

昭仪赵合德急急地质问我皇道:‘陛下啊,如果你认为自己做得是对的,心中无愧,臣妾为什么会不吃饭呢?难道臣妾真是无赖的妇人吗?陛下你自己曾经对臣妾对天发誓:永不负我!

如今,陛下你,却与许美人苟且,生下了孩子。这不是背弃山盟海誓是什么呢?为什么你反而责怪臣妾,认为臣妾不近情义,寻衅闹事呢?’

我皇成帝更加愧悔难当,急忙再次对天发誓:‘朕与爱妻的盟誓依然还在。因为爱妻姐妹的缘故,朕发誓永不叫许家翻身。朕再次对天发誓,天下没有人能够在赵家之上的。爱妃,你不要太过忧虑!’

于是,我皇成帝就这样残忍地,亲手扼杀了自己的亲生之子!

所谓,虎毒不食子。我皇成帝就这样沉迷于赵合德姐妹的温柔乡里,而将自己的香火彻底断绝,致使社稷旁移。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终于来临了。

我皇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年),我皇成帝为了展示男人的雄风,尽力讨取昭仪赵合德的欢心,服用春哥过量,结果战死在昭仪赵合德的床上,撒手西去。

平时,我皇成帝身体素来强壮,从来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他晚上睡觉之前,身体都还是好好的。

那天,他清晨起床之时,刚刚穿好自己的裤子,突然就手足麻痹,再也不能言语。天亮不久,我皇即行驾鹤西去。

皇太后闻知儿子的死讯,悲痛至极。他立即下令大司马王莽,组成合议法庭,调查我皇成帝的真实死因。

这时,昭仪赵合德才生平第一次遇到了靠绝世美色,不能解决的问题。

她失声地痛哭道:‘臣妾一向把陛下看成一个婴儿,玩弄在股掌之上。臣妾所受到的宠爱和荣耀,也一向冠绝天下。臣妾怎能在公堂之上,与宫廷总管之类小官,争辩宫闱中的男女私事呢?’

然后,她捶胸跺脚,痛哭地呼唤丈夫道:‘陛下啊,你无情地抛下了我,你究竟往哪里去了呢?’自杀身死。

可叹我皇成帝,绝世聪明,却沉溺于酒色之中。最终,独自抛弃了祖宗的江山社稷,过完了荒淫无道的一生。

真是人心不古!我高祖子孙,如今是一蟹不如一蟹,真乃江河日下,一去不回。

当今圣上(刘欣——乃刘骜侄儿,刘骜大弟弟刘康之子。),即位初期,尚能励精图治。他厉行节约,朝廷气象,焕然一新。

然而,好景不长,皇亲国戚之间,又发生了内争。诸多隐情,难以言尽。

哎,难道,我朝真是如图谶(tuchen)(一种预言书)《赤伏符》所言的那样,会发生‘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朝廷内外,发生龙斗野的混战局面吗?

那时,天下就将会是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啊!”

讲着讲着,舂陵考侯刘仁更加地忧心忡忡起来。他的声音已经有些异样,开始不停地哽咽起来,老泪纵横。

前巨鹿郡都尉刘回连忙安慰道:“大哥,你不用过分忧心啊!虽说我朝自我高祖开国,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会走上预言中的一段霉运。但当今圣上英明盖世,一定会帮助我朝度过这个难关的!”

“兄弟啊,但愿如你所希望的那样就好!我俩已经年老,没有多大的作为了。可是,儿孙们啊,你们一定要留意天意的变换啊!一定要多做善事,以度过上天降给我们刘氏的危机!”舂陵考侯刘仁不住地叮咛眼前的儿孙们。

“两位爷爷啊,我们一定奋起努力,不会辜负爷爷们的嘱托的!

爷爷,堂爷爷啊,我们的家族,为什么要从舂陵(原湖南宁远)迁来白水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啊?”刘縯突然发问道。

“縯儿啊,这是蒙皇上恩典,你堂爷爷的功劳啊!”前巨鹿郡都尉刘回回答孙子的疑问,“我们原来居住的地方,地势低下,又有山林瘴气,不适宜长久住人。

你堂爷爷机智过人,他以退为进,上疏皇上,愿意减户迁徙南阳居住。

于是,蒙皇上的大恩准许,我们家族,就从此迁徙到此。

你看,我们的舂陵,虽然仅仅是南阳郡蔡阳县的一个小城,名叫白水。但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山川秀美,土地膏腴,物产丰饶。圣龙湖、响水潭左右相拥,群山绕前,白水带后,是多么的美丽啊!真是我们家族宜居的风水宝地!

秀丽的湖光山色,掩映着我们的小镇;村落星罗棋布,充满着无穷的人气。

从前,有一位著名的术士苏伯阿,曾来这里‘望气’。他对这里的风水赞不绝口啊!

他登上高坡,望着这片云蒸霞蔚的肥美土地,不由自主地叹道:‘佳气哉!郁郁葱葱然!’

这里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啊!是我们家族的一块,不可多得的绝佳宝地啊!

儿孙们,你们一定要加倍珍惜我们的封地啊!这块土地来之不易!”前巨鹿郡都尉刘回也不断地勉励着儿孙们。

“好的,爷爷们,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生命和鲜血,来保卫我们居住的这块土地!决不让外人随意夺取而去!”刘縯,刘赐,刘稷异口同声地抢着说道。

“好啊,孩子们!你们很有志气!真不愧是高祖的子孙!

縯儿啊,爷爷还一直没有空问你呢!你这次急匆匆地与刘安一道赶回来,究竟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要禀报爷爷吗?看你们的喜气洋洋的神情,一定是有什么喜事啊!难道是钦儿升迁了吗?

爷爷我听说钦儿在济阳干得很好啊!深得百姓的赞誉!

关东这几年发生的饥荒,十分严重,老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流浪乞食啊!

但钦儿他治下的济阳县却粟麦大熟啊!爷爷还听说,那里的田地里竟然还长出了一株九个麦穗的麦子,这是真的吗?快告诉爷爷和堂爷爷吧!我们两个老头子已经快等不及了!”刘回温存地拍着刘縯的肩膀,一连串地发问道。

“是啊,爷爷!一株九个麦穗的麦子是真的啊!我还亲自看过呢!爹爹已经把他收藏起来了啊!

当时,还有士绅建议父亲拿着这个麦穗,上朝廷去上报祥瑞啊!

可是父亲说道,‘这是百姓的辛勤、劳苦,感动了上天,我又有什么功劳呢!何必要贪天之功,占为己有呢!

何况,我上京师呈报祥瑞,政事谁来帮我打理呢!作为父母官,不能光为了自己的私利,自己的一点功名利禄,就荒废了百姓的大事啊!’

父亲这么想,可是,当时还有人嘲笑我父亲迂腐,不近人情呢!

爷爷,你说我爹爹做得对吗?”刘縯天真地询问。

“你爹爹做得很对!”舂陵考侯刘仁说道,“縯儿,你说了半天,你还没有告诉爷爷们,你回来,到底是有什么喜事啊!快说吧,就不要卖关子了啊!爷爷们早已经等不及了!”舂陵考侯刘仁催促道。

“爷爷,你们还是猜猜吧!”刘縯有些调皮地说道,“猜对了的,孙儿有奖哦!”

“嗨,縯儿,快告诉我们吧!不要顽皮了,不然,爷爷可生气了!”刘回故意黑着脸皮说道。

“爷爷,您不要生气了!我告诉你们吧!我又有一个小弟弟了,非常漂亮哦!我也很喜欢他啊!

这次,是爹爹叫我回家报喜信的啊!

爷爷,这次回来,孙儿用爹爹给我的钱,还给爷爷们和各位叔叔,伯伯,以及哥哥和弟弟们,都买了礼物的啊!我等会,就统统送给你们!

爷爷,堂爷爷,我专门给你们各带了一根龙头拐杖和一个搔痒的不求人,你们喜欢吗?”刘縯讨好着亲人们。

“当然喜欢哦!无论孙儿送给爷爷什么东西!縯儿很孝顺啊!多亏你还记得爷爷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真懂事啊!縯儿,你什么时候回济阳啊?”刘回问道。

“很快啊!我还要去湖阳给外爷,舅舅们报信呢!然后,我们就同外爷,舅舅们一起回到济阳去!”刘縯简要地回答道。

“那你的时间很紧啊!来吧,你先给堂爷爷,叔叔,伯父,哥哥,弟弟们打过招呼以后,我们就直接回家准备吧!”刘回欣喜地说道。

“好吧!你们大家也都一道回家吧!天快黑了,我们也该回窝了!孩子们,我们一同回去吧!明天再来!”舂陵考侯刘仁大声说道。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509/1111114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