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 > 第629章 0624【金国内部分裂】

第629章 0624【金国内部分裂】


第629章  0624【金国内部分裂】

        即便金国没有取得南征胜利,但还是跟历史上一样,在谩都诃(阿舍勃极烈)病逝之后,其政权在实质上已经一分为三。

        皇帝吴乞买,被进一步架空!

        金国的三个朝廷,分别为——

        内朝廷,位于哈尔滨附近的,首领是完颜斜也、完颜宗干叔侄俩。

        东朝廷,即燕山(北京)枢密院,首领是完颜宗望。

        西朝廷,即云中(大同)枢密院,首领是完颜宗翰。

        由于完颜宗翰实力过于强大,内朝廷和东朝廷属于坚固盟友,三方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当中。

        吴乞买时而挣扎时而躺平,日子过得不算坏,毕竟内朝廷还要借他的皇帝名义颁布政令。

        谁让他得位不正呢?

        女真还没造反之前,各部落的首领叫“孛堇”。伴随着征战兼并,几个部落的联合首领叫“都孛堇”。

        阿骨打得势以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自封为“都勃极烈”。又搞出国论勃极烈、谙班勃极烈、阿买勃极烈等一堆称号。

        金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就变成了“勃极烈大会”,可以理解为贵族议政大臣会议。

        阿骨打虽然没有确定继承人,但根据当时的勃极烈排序,以及女真部落传统,应该由完颜宗翰继承皇帝位子。

        可吴乞买趁着完颜宗翰不在,五大勃极烈缺席三个的情况下,依靠世祖系贵族强行黄袍加身。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吴乞买必须在政治上,给世祖系子孙足够回报。渐渐的,金国朝廷就被这帮人控制,这帮人又通过完颜宗望和汉人势力,将触角从朝堂延伸到地方和军队。

        而向云中、燕山迁徙人口,名义上是为了消化辽国故地,并且削弱奚人、渤海人的势力,实质上却是几大派系架空皇帝的手段。

        细说起来,情况更加复杂。

        皇帝和内朝廷互有矛盾却必须合作,内朝廷倚仗完颜宗望去跟完颜宗翰抗衡。而完颜宗望既要借助内朝廷的大义,又想要摆脱内朝廷迈向独立,某种时候还得跟完颜宗翰打配合。

        如此奇葩的分裂局面,偏偏金国还能一致对外。

        ……

        燕京。

        这里的老大自然是完颜宗望,二号人物却是辽国降将刘彦宗。

        奚人、汉人、渤海人,都愿意听刘彦宗的命令!

        “海滨盐场遇袭,应该是山东跨海之敌,”完颜宗望问道,“若分兵防御几大盐场,难免处处被动,明军可从海上随意选地方劫掠。两位可有什么法子?”

        刘彦宗说:“当操练水师。”

        时立爱却提醒:“海滨县并非燕山枢密院的辖区。”

        刘彦宗一愣,随即笑道:“确实。”

        这两人目前都忠于完颜宗望,而不是忠于金国朝廷。

        他们的意思很明显,即以明军攻击盐场为借口,索要从化成(大连)到海阳(秦皇岛)的军政管辖权。

        时立爱说:“渡海之南蛮,想来数量不多,无非沿海劫掠而已,并无实力攻占城池。郎君既然接到求援信,可派一支军队前往,但没必要太过着急。”

        “朝廷会答应吗?”完颜宗望疑虑道。

        时立爱说:“可能会答应。”

        妥妥的养寇自重,没把跨海袭扰当回事儿。

        吴乞买已经一把年纪了,完颜宗望想尽快壮大实力,今后才有机会跟完颜宗翰争夺帝位。

        在两位汉人智者的谋划下,完颜宗望慢悠悠派出军队,拢共也才两三千精锐,跑去锦州那边协助防御。

        他们坐视登莱明军四处劫掠,每次得到消息都迟缓救援,逼迫金国朝廷给予更多权力。

        那么,金国皇帝吴乞买在干啥?

        修史!

        编修从女真部落时期,一直到吴乞买继位的国史,用修史来确立其皇位合法性。

        这招管用吗?

        很管用!

        历史上的完颜宗翰,兼并了完颜宗望、刘彦宗的部队,彻底掌控辽国故地的军政大权。皇帝违规动用国库,他甚至敢杖责皇帝。

        但皇帝死后,完颜宗翰却无法继位。

        因为世祖系的一帮人本就有实力,又拿着吴乞买编修的国史占据大义,迫使完颜宗翰放弃做皇帝的想法。

        当然,双方互相忌惮,谁也讨不得好,最后另立了一个傀儡。

        ……

        哈尔滨的金国朝廷太远,燕京的完颜宗望又养寇自重,登莱明军前后劫掠一个月,洗劫了三处盐场居然没遇到啥像样的抵抗。

        那群混蛋,却抢越顺手!

        这回却是动真格,赵立带了数千步兵过来,全体在旅顺口登陆。

        此时还没有旅顺这个名字,一般称为铁山,那里有铁矿,偶尔还能发现金子。

        夏余庆尚未下船,就见前方燃起烽烟。

        那是“镇东海口长城的烽火台”其起用了,辽国当年为了跟渤海国作战,在此修筑了绵延七十余里的长城(从旅顺口东北边,一直修到大连湾)。

        一座又一座烽火台,点燃浓浓狼烟,但可供调动的士兵却不多。

        灭掉渤海国之后,辽国陆续向辽东半岛移民十几万人。但辽末大乱,饥荒和战争导致人口锐减,甚至可以用“十不存一”来形容。

        后世的整个大连地区,目前已不足万户。

        女真军队数量不多,全部驻守在化成县(金州)和化成关(大连湾),挨着复州那边还有一个顺化营。其余地方的守军,全是歪瓜裂枣的汉军和渤海军。

        “炮击!”

        薛道光带回来的六艘大船,已全部安上铁炮,在旅顺口朝着长城烽火台开炮。

        夏余庆已经升为什长,带着自己手下的士兵,跟随登莱兵往岸上冲。

        <div  class="contentadv">        这里没有盐场,只有长城和村落。

        烽火台附近的长城,仅十多个汉兵驻守,遭到炮击直接逃跑。他们顺着长城,朝更东边的烽火台跑去,此地距离女真兵驻守的化成关还有五十里。

        赵立、宋江带着军队,迅速占领烽火台,又顺着长城往前冲。

        连夺三处烽火台,攻占二十多里的长城,登莱兵终于不再冲杀。他们累得气喘吁吁,依托长城的防御工事,等着三十里外的敌人聚兵来攻。

        而夏余庆所在的沙门岛军队,则顺着友军已经占领的长城,在长城两侧地区四处搜捕当地居民。

        只要把百姓全部掳走,这里的守军就不能原地征粮,今后只能从化成(金州)那边调运粮草。

        海边上,山谷中,陆陆续续燃起大火,那是沙门岛士兵在烧毁民房。

        “三哥,那边有个大村!”

        “过去看看。”

        铁山东麓有条小河,夏余庆在沿河地带发现一处村落。

        但村民们全跑了,而且从房屋情况来看,三分之一的民房已经荒废,估计是受到辽末大乱的影响。

        搜寻一阵,没找到人,却在半山腰发现冶铁作坊,而且在河边捡到淘金工具。

        “这里有金子!”士兵们大喜。

        虽然抢来的战利品,需要全部上交,然后再集体分配。但上交的战利品越贵重,他们的战功也就越大。

        夏余庆连忙跟另外两个什长碰头开会,各自确定搜寻方向,不多时便发现蛛丝马迹。

        这里的百姓带着钱粮牲畜逃跑,必然留下脚印,甚至有人慌忙中掉落财物。

        三十多个沙门岛士兵,一路搜寻进山,竟然遭遇伏击。

        那些村民拿着自制的刀剑,从山道两边朝士兵们冲来。但是,他们没有弓箭,也没有甲胄。

        “结阵,结阵!”

        夏余庆大喊之时,士卒们已经靠过来。

        完全出乎村民的预料,被伏击的沙门岛士兵,面对数倍于己的伏兵,非但没有被吓得溃逃,反而无比冷静的迅速结阵。

        经历过物理意义的“弱肉强食”,他们早就习惯了被伏击,迅速靠拢反击已成为本能。

        弓箭手躲在阵型中射箭,长枪手保护着队友,镗钯手并未取消,不断推开试图冲入阵中的村民。

        交战仅仅几分钟,一百多个村民,就被三十多个士兵杀溃。

        陆续抓到数十个俘虏,夏余庆问道:“可听得懂我说话?”

        无人回答。

        “按着他的手!”夏余庆指着一个俘虏。

        一刀斩下,尾指断落。

        惨叫声中,夏余庆再问:“可听得懂我说话?”

        不等对方回答,又是一刀劈去。

        那俘虏恐惧大呼:“能听懂,能听懂!”

        但已经晚了,无名指又被砍落一根。

        在这些俘虏的带路下,夏余庆很快找到村民的藏身处。但依旧没人,而且逃得很匆忙,许多粮食都来不及带走。

        “追!”

        半个小时之后,就把村民给追上,那些人赶着牲畜、带着钱粮走不快。

        “将军饶命!”一个中年男子,带着诸多村民跪下。

        夏余庆说:“只要老实跟我们回山东,就不会胡乱杀人。”

        “是,是,一定老实。”中年男子连忙表态。

        这个村落,竟有四五百人,在人口稀缺的辽东半岛极为罕见。

        夏余庆仔细询问,才知道是铁矿、金矿的原因。他们不用缴纳赋税,但每年都要向官府上交一定额度的生铁和沙金。

        下山之后,士兵们开始四处点燃民居。

        那中年男子苦苦哀求,居然从一处宅子当中,取出来一箩筐的书籍。

        夏余庆惊讶道:“你还读过书?”

        中年男子说:“实不相瞒,在下的祖上,乃西夏皇后之属官。当时西夏皇后、数十官吏、上千庶民,被辽国迁徙至此,打散安置在这方圆百里之内。因思念故国,我等皆改为姓夏。”

        “那是你女儿?”夏余庆指着一个少女。

        中年男子说:“正是小女。”

        夏余庆说:“我也姓夏,你还是改回祖宗姓氏吧。”

        沙门岛的军官,可以优先抓阄讨老婆。

        就算夏余庆抽不中这位少女,也可以在主将的允许下,跟抽中者进行协调。他自负读书人,看不上寻常村妇,这个女子却合他心意,愿意拿出几个月军饷跟人交换。

        夏余庆安抚未来老丈人说:“登莱多有金矿铁矿,伱们都是会冶铁淘金的,去了山东必不受虐待。已经嫁人的女子,也不会跟丈夫分离。”

        “多谢将军提醒。”中年男子总算舒了一口气。

        继续这么劫掠下去,就算完颜宗望全力防守,那也是防不胜防的。

        金国估计会下令沿海居民后撤,靠海十里的区域都不准住人……


  (https://www.vxqianqian.cc/6/6150/11551971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