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窦融归附汉室马援贡献方略(1)
起先,凉州牧窦融,早就已经下定决心归附刘秀的汉朝廷。
五月,窦融派遣自己的亲弟弟窦友,前往汉京师洛阳,向汉帝刘秀上书,讨论有关归顺的详细事宜。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陕西咸阳市西北)。
窦融的七世祖窦广国,是孝文帝(汉文帝刘恒)的妻子窦皇后的弟弟。窦融的高祖父在宣帝时,以二千石的身份(部长级)从常山郡迁入咸阳居住。
窦融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侍亲至孝。
王莽居摄年间,窦融担任强弩将军的司马,向东攻击东郡太守翟义的举义,因军功受封建武男爵。
王莽末年,窦融以助军的身份,跟随王莽的太师王匡进攻青州,徐州的变民。王莽失败,窦融投降更始帝刘玄的大司马赵萌,被赵萌任为校尉,很受赵萌器重。后来,赵萌推荐窦融担任巨鹿太守。
其时,窦融眼见更始朝廷建立不久,胜败难测。
于是,他不愿担任赵萌推荐的巨鹿太守,而是请求更始帝派遣他到河西任职。
窦融一家,累世在河西生活,所以他十分了解河西的风土人情。他的高祖曾经担任张掖郡太守,从祖父做护羌校尉,从弟也曾经为武威郡太守。
于是,最终,窦融得到了大司马赵萌的推荐,窦融得以与兄弟一同到河西任职以避祸,用以保全家族。
后来,当刘秀即位不久,窦融就想前去投奔。但河西与中原相隔遥远,很难直接沟通交接。
到了建武五年的夏天,窦融派遣自己的长史刘钧到洛阳去觐见皇帝刘秀,表示归顺。刘秀大喜,赏赐窦融黄金二百斤,并任命窦融为凉州牧。
这样,窦融与刘秀汉朝廷的联系日渐紧密。
如今,窦融再次派亲弟窦友到洛阳沟通,表达归附的意愿。
窦融上疏道:
“陛下,臣融有幸是先皇后微末家族的后裔,蒙受皇恩浩荡,成为皇室的亲戚。家族几代,都担任二千石(部长级)高官,享受历代皇帝的无上的恩赐,一直感恩不尽。
后来,臣融更是蒙皇上的恩赐,被任命为州牧,授予‘符节’,镇守一方的职责。
所以,臣感恩戴德,前些时派遣自己的长史刘钧,前往首都觐见,表达微臣的衷情。臣对陛下披肝沥胆,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以表达微臣效忠陛下的心意。
而陛下的诏书,却极力称赞公孙述,隗嚣二位鼎足三分的企图,提及任嚣,赵佗割据的谋略。
微臣见此,深自伤痛。
臣融虽然见识鄙陋,无知无识,但也知道什么是利害,什么是顺逆!
臣怎么敢背叛旧日的真主,而去侍奉奸伪邪恶的主子呢?又怎么敢废弃忠贞的节操,而去做颠覆国家的坏事呢?又岂肯舍掉已经奠定好了的基础,而去追求连影子都没有的利益呢?
就此三项,即令去问一个普通的匹夫,一个失忆的疯子,都会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决定。臣怎么敢有别的用心!
现在,为了让陛下能够充分地了解臣的忠心,臣谨派臣的弟弟窦友,前往首都宫门之下,亲自觐见陛下,口述臣的诚心。”
当时,窦友走到高平(甘肃固原县—安定郡郡府所在地),正好遇到隗嚣公开起兵背叛汉朝廷,道路不通。窦友不能前行,遂派自己手下的司马席封,偷偷携带奏章从偏僻小道,到达汉帝国京师洛阳呈递。
得到窦融的效忠信件,刘秀喜形于色。他一统天下的决心越发强烈和坚定。
于是,刘秀急忙再次亲笔写信与窦融与窦友兄弟,命席封带回。他对兄弟俩恳切安慰,情谊深厚,更加坚定了窦融回归的意愿。
接到皇帝的亲笔回信,窦融感激涕零,他更加理解皇帝刘秀统一天下的鸿志和善待功臣的良苦用心。
于是,为了报效朝廷的恩典,窦融就与隗嚣通信,希望能够说服隗嚣归顺汉朝廷,为天下的早日统一,进一份力。
在信中,窦融希望隗嚣能够看清天下大势,尽早回归朝廷。他一面责备隗嚣的贪功造乱,祸害黎民;另一方面又恳切地规劝隗嚣,认清局势,归附汉帝。
“季孟将军:
得知将军起兵反叛朝廷,兄弟我私下认为这实在是不智之举。兄弟我审时度势,为天下黎民着想,认为将军的举动肯定不得人心,最终必定会使将军身败名裂。想到这些,弟很是为将军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将军当年,遭遇种种挫折打击,都不改效忠汉室的志向。就是在玄汉朝廷倾覆之际,将军依然坚持一贯的立场,严守臣子的节操,誓死忠于汉室,令人钦佩。
那时,我们敬佩你的高义,甘愿听从将军的驱使,原因在此。
想不到如今,将军听从佞言,一朝愤怒,刹那之间,却做出前后迥异的巨大改变,希图另谋发展,偏安一隅,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将军舍弃已成之功,去创难成之基,百余年累计下来的积善成果,竟然在一个早上,就被完全摧毁,岂不令人为之扼腕叹息?
兄弟我一向以为,这绝不是出自将军的本意。而是一些当权分子,为了一己之私,贪图更大的富贵,才贡献出了这种拙劣的计策。
将军一向冷静,明智,深明大义。请静下心来,细听兄弟的分析。
如今,西州地方十分狭小,将军如同龙游浅滩,英雄难有用武之地,无法施展自己的天大本事;同时,西州的人烟也十分稀少,百姓贫苦凋敝,士兵离散,将军纵有天纵奇才,也难以发挥。
当人的助手,可以胜任愉快;而打算独自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称孤道寡,就困难万分。
假如将军依然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到底,听见别人的指点,却依然执迷不悟。兄弟我分析,将军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如果不南投公孙述,便只有北投刘文伯(卢芳)。
兄弟以为,将军如果仗恃着虚假的情意,而轻视敌人的强大;仗恃着遥远的支援,而轻视迫在眉睫的劲敌,一定会得不到任何利益,最终只是徒增笑柄而已!
周公我听说聪明的人,不让大家冒着危险来办事。仁慈的人,不违背道义来邀取功名。
现在将军以小敌大,对于大家的未来命运会怎么样呢?抛弃自己的亲生儿子去邀取自己未知难测的功名,对于道义又怎么样呢?
况且,兄弟当初事奉大汉,向北磕头,是忠臣的节操。到后来派自己的儿子伯春入朝,流泪相送,是慈父的恩情。
不久,兄弟你却背叛一向尊奉的朝廷,对手下的官吏百姓怎么交待呢?狠心抛弃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对滞留京城的儿子又怎么交待呢?
自王莽末年以来,天下干戈不息。天下兴兵多年,诸侯与朝廷互相攻战,城池都成了废墟,人民水深火热,尸横山谷,百姓迁移山野僻壤,与豺狼野兽同行。现在那些活着的,不是战乱中幸存的,就是流浪的孤儿。至今创伤的躯体没有痊愈,哭泣的声音还能听到。黎民百姓都渴望天下安宁。
感谢老天保佑,圣人复出,也幸亏靠了天运稍转,汉室振兴,战乱才幸而稍稍平息,黎民百姓才稍稍安息。而将军又重新兴难,这是使老病不能最终痊愈,幼儿孤寡将重新流浪。这种悲痛,特别值得哀怜。说起这些,实在令人鼻子发酸,悲伤欲绝!
而将军你如今却又想要重演当初的苦难,兄弟我认为这不明不智。
常人尚且都不忍心,何况兄弟你一向号称仁慈的人呢?
将军这样做,必然会使旧创不能痊愈,孤儿幼童,定会再度流离失所。仅只是为他们着想,我们也会忍不住地伤心涕泣,悲痛欲绝。
我辈昏聩平庸的人,对此都不忍心!何况将军一向爱民,一向以仁慈著称呢!
兄弟曾经听说,忠心耿耿容易,但选择效忠的时机很难;空言虚托容易,但脚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很难。
有时,过度地为朋友忧虑,劝解的言辞恳切直率,自以为对朋友有恩,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受到朋友的怨恨。
如今,兄弟我的情形就是如此。也许我会因为自己对朋友的恳切言辞而获罪于将军。
虽然如此,兄弟我依然盼望,将军能权衡利弊,从大局着想,审慎地剖析天时地利人和,听从兄弟的建议!”
然而,隗嚣已经铁了心,再也听不进任何规劝,任何责备。窦融的建议也就被隗嚣束之脑后,无人过问。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509/1111104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