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来歙突袭略阳刘秀亲征隗嚣1
刘秀虽然成功地争取到了窦融的归顺,并授予窦融以凉州牧之职,但却未能顺利地争取到西州隗嚣的归顺,令刘秀深深地惋惜。
刘秀为隗嚣的缺乏洞察力,一意孤行,认不清时局的狭隘自私心理,感到痛惜万分。
隗嚣以前是如此的聪明睿智,可是如今却不能看出天下统一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只因一己之私蒙蔽了自己的聪慧的眼睛。
天下黎民百姓早已厌倦了多年的战争,渴望长久的和平。他们对反对统一,挑起战争的独夫们早已是深恶痛绝。
隗嚣自以为高明,他想凭借险要的地势专制一方,却不知道审时度势。他的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死路一条,自取灭亡。
隗嚣不仅拒绝了刘秀的劝谕,而且也不理睬和接受身边大多数谋士的规谏。他这样做,自然也会引起自己的朝廷内部一大部分人士的不满和怨恨,最后的结果必然就是众叛亲离,身败名裂。
所以,认真分析了隗嚣的处境以后,刘秀更加坚定了一定要信守自己制定的原则的意志和决心。即对隗嚣采取的军事行动,应该始终把军事打击与政治上的分化瓦解结合起来,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
军事上,要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政治上与外交上,要分化孤立和瓦解隗嚣的势力;还要通过赦免隗嚣控制区的有罪官吏和百姓的手段,来动摇其统治区的民心,进一步打击与瓦解隗嚣的统治基础。
窦融的归顺,对刘秀也是更加地有利。刘秀一下子实现了可以从西北部牵制,夹击隗嚣的目的,从而就会使隗嚣的处境,日渐窘困。
然而,利令智昏,鼠目寸光的隗嚣却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
他不仅没有意识到刘秀的汉朝廷,可能很快就会对陇山之战的失利做出强烈的反应;相反地,隗嚣却对陇山之战的胜利而感到沾沾自喜。
隗嚣甚至很不理智地用调侃的语气上书向刘秀请罪,更加激怒了刘秀及其手下大臣:
“陛下:
请原谅微臣的冒犯的举动。陇山之战,使陛下的百战百胜的雄师失利完全是微臣的责任。
那时,微臣的官民大众,听说陛下的大军突然进逼,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为了自救,我们不得不奋起抗命,以求苟延活命。
臣,隗嚣,本事低微,能力有限,一时无法禁止将士们的冲动与激愤。虽然陇山之战,微臣的大军侥幸获得胜利,但微臣等,并不敢违背作为一个臣子的身份和礼节。所以臣,亲自快马加鞭去把那些追击冒犯陛下的大军立即追回。
臣饱读圣贤之书,时时念及虞舜侍奉父亲的事迹。臣深刻理解父亲用小棍打,他就接受;用大棍打,他就逃跑的道理。
微臣虽然不够机敏,但绝对不敢忘掉君臣的大义。如今,微臣的事情,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赐微臣死,微臣就死;加微臣刑,微臣就服刑。
如果微臣能够蒙陛下的宽恕,使微臣依然有洗心革面的机会,那么微臣就是粉身碎骨也会感谢不尽!”
隗嚣的轻谩的言语,果然激怒了朝中重臣。
主管单位认为隗嚣态度十分傲慢,不是作为一个臣子所能说的话语。他们请求立即诛杀隗嚣派遣的人质—隗嚣的长子隗恂。
刘秀于心不忍,还不愿放弃最后的努力。
于是,刘秀再亲笔写一封信给隗嚣,做再次的努力,并派表哥来歙把信件送到汧县(陕西陇县南),转交隗嚣:
“季孟将军:
陇山之战,将军以下犯上,使官军蒙羞,令将领们恼怒不已。朝中众臣,都以为将军罪不容赦。朕唯独反对。
从前,柴武将军有言:‘陛下(指高祖刘邦)宽厚仁爱,将领们虽然有叛变逃亡的事情,但只要弃暗投明,回归阵营,仍然会恢复他的官职爵位,绝不诛杀!’
如今,将军的情形就是如此,朕也会宽恕你。
将军通晓义理,如果从现在开始,你能够使你自己的军队复员,恢复旧有的恭顺态度,不再心怀二端,犹疑不决;再派遣隗恂的弟弟前来朝廷任职,则将军的爵位官禄,都可以保全,还会有有浩大的福分。
吾年将四十,在兵马生涯中度过了十年,早已厌倦了征战不休的日子,也最厌恶没有诚心的花言巧语。
如果将军你的决心已定,不再同意朕的建议,愿意一意孤行,顽抗到底,请不必答复朕的旨意!”
刘秀在信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隗嚣的欺诈,不容隗嚣再有拖延时间的机会。
隗嚣发现皇帝刘秀已经洞察到了他的拖延战术,他只好另作迎击刘秀大军反击的充分的准备。
他为了不让自己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于是,他立即派人到成都,向成家皇帝公孙述称臣归顺。
公孙述得知隗嚣的归附,喜不自胜。他自认为自己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他庚即于建武七年三月,立隗嚣为朔宁王,并派出自己的军队协防,作为对隗嚣的支援和扶持。
从此,公孙述与隗嚣结盟,开始共同抵御刘秀的汉朝廷大军。
建武七年三月,汉朝廷下令:撤销各郡与各封国的“战车”,“骑兵”,“强弓”等民兵部队,战士复员。
刘秀明白,东方的割据势力已经大体平定,自己在洛阳的政治统治已经较为稳定。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地方兵制,以适应建国初期,国家经济萧条,小农大量流失的不利形势。然后,把复员的兵力,用于军事屯田和发展地方经济。
劳力问题,一直是制约汉初经济发展的瓶颈。
由于历年的战乱,国家的劳动力大为减少。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充实到农业生产等发展经济的活动中去,整个国家的生存基础就无法稳固地建立。
因此,刘秀首先就从解放奴婢出发,来解决劳动力缺乏的严重问题。
刘秀深深地懂得,西汉末年就已经愈演愈烈的奴婢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初,王莽也早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然而,他的害怕触动既得利益者利益的前后矛盾的政策,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奴婢问题,反而,激发了更加严重的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面对着如此的危局,刘秀登基以后,首先就下决心释放奴婢,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刘秀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让农民摆脱奴婢的身份,从豪强,官僚,商人的控制下回到国家的土地上来,就无法解决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问题,经济发展,国家的财力赋税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这对新生的王朝,可是命运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因此,自建武二年(公元年)开始,刘秀就在紧张,忙碌地进行统一战争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解决奴婢问题,他先后多次下诏释放奴婢,禁止虐杀奴婢。
刘秀知道,这一问题,非常严重而又普遍,推行的阻力,异常之大。
然而,这是关系到帝国存亡的大事,必需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行。而且,事实已经表明,自己的这一决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王朝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赢得了天下民心的大力支持。
建武二年,很多地方还是野草丛生,人工垦殖的土地和桑园都很少。就连文武百官的俸禄,皇宫家属的供应也存在问题。
到了建武五年,只不过两三年时间,就已经是“野谷渐少,田亩益广”了;也才有了刘秀自己下旨,减轻百姓赋税,恢复三十税一的定制,从而使百姓欣然附之。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509/1111104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