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傲世皇朝全文小说 > 第147章马援遭忌夺爵宗均矫旨平乱(3)

第147章马援遭忌夺爵宗均矫旨平乱(3)


世上如朱勃一样敦厚仁慈的人,屈指可数,可遇而不可求。而梁松之流,唯利是图,背信弃义,落井下石,却是遍地皆是。

朱勃刚刚十二岁,就能够流利地背诵《诗经》《书经》,被人称为神童。他常常去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交谈。见面时,朱勃态度沉静,言谈流畅,谈笑自如。

马援其时才开始接触书籍,面对朱勃,不由得自惭形秽,自愧不如,怅然若失。

哥哥马况看出了弟弟的自卑反应。于是,哥哥马况亲自跟弟弟酌酒,勉励弟弟:

“文渊啊,你不要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朱勃虽然聪明,但他的器宇太小,聪明智慧,只能到此为止。你应该坚守你的志向,坚定你努力的方向。不要沮丧,不要灰心,更不要瞧不起自己。”

朱勃不到二十岁,右扶风郡(西长安市)就试用他代理渭城县(陕西咸阳市)县令。可当马援已经进封侯爵高位,而朱勃却依然在原地踏步,仍然是一个县令,一直没有升迁。

马援尊贵以后,常常仗恃马家对朱勃旧日的恩情,很有些瞧不起朱勃,甚至有时还欺侮他。可是朱勃是越发谦恭,依然与马家保持亲近。

等到马援受到诬陷和迫害,世态炎凉,亲友宾朋,一个个都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对马家统统敬而远之,纷纷溜之大吉。而朱勃始终如一,没有因马家的荣衰而特别巴结或背离。

谒者(礼宾官)南阳人宗均,原是伏波兵团的监军官。

汉军主将马援去世,官兵相继逝世的超过半数,形势很是不利。而五溪蛮族被汉军堵住自己的出口,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渐渐地饥饿疲惫,不能支持。两军僵持,欲罢不能。

九月,宗均召集将领们商议应对之策。大家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席地而坐,围住宗均。宗均侃侃言道:

“兄弟们,我们的主帅不幸离世。我们现今是群龙无首,唯有自救而已。如今,我军深陷山谷之中,道路既远,而将士们又死的死,病的病,不能再战,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兵法有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我打算代表皇帝发布命令,招抚蛮族归降,改变目前的窘境,各位以为如何呢?”

诸将大惊失色,震惊恐怖。他们都知道矫旨的严重后果,纷纷匍匐在地,不敢言语。

宗均见状,急忙安慰:“兄弟们,你们不用担心!我身为监军,一切都是我的责任!有功,大家可以共享;有罪,我独力承当就是。忠臣离开首都,只要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可以专断专行。哪里能够考虑个人的功过是非呢!”

宗均假传皇帝的圣旨,调伏波兵团司马(军政官)吕种,代理沅陵县(湖南省沅陵县)县令,派他拿着皇帝的诏书,前往五溪蛮族大营,宣告汉朝廷的恩德与信誉。

而就在汉使节出发之后,宗均就立即派遣自己的武装部队尾随而进,增强军事压力。蛮族见此,震惊恐怖。

十月,五溪蛮族在汉军压力下,内部发生变化。不满酋长们穷兵黩武,以致招来汉军报复的部众,群起击斩他们的酋长,向汉朝廷归降。

宗均亲自到蛮族根据地与蛮族其他首领谈判,约定各自应该遵守的条例,享受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宗均还把各地集结而来的蛮族其他部落的人马解散,遣送他们回归各自的郡县。

然后,宗均在蛮族内部,委派他们认为适当的地方官员,让他们自行管理自己的事务。

一切处理妥当,宗均才率领大军班师。

五溪蛮族发动的惊天动地的叛乱,自此得以完全平息。周围郡县,也重归和平安宁。

回师途中,宗均急忙向皇帝上书,自我弹劾假传圣旨的罪行。

得知五溪变乱妥善解决,刘秀龙颜大悦,对宗均的行动感到十分的满意。

为了嘉勉宗均的绝世功劳,刘秀急派使节前往迎接。刘秀对宗均等将士赏赐金银财宝,并给予宗均特殊的荣耀,命他在返京途中,不等使节回京复命之前,就可以先行回故乡祭扫祖坟。然后,再回京交旨。

本年,辽西郡(辽宁锦州市西北)乌桓部落酋长郝旦等,率领他们的部众,归附汉朝廷。

刘秀下诏,进封他们的首领——酋长,将领等八十一人分别为王爵,侯爵,君长;把他们安顿在边塞之内,分布于沿边郡县。要他们招抚他们的同族来归,并发给他们衣物,粮食等日常生活用品,要他们充当汉庭的侦探,协助汉朝廷攻击匈奴,鲜卑。

但汉朝廷对乌桓还是不太放心。

熟悉乌桓情况的司徒椽班彪向刘秀建议:

“陛下:

乌桓人天性轻浮好动,狡猾聪明。他们喜欢去当强盗,掠夺别人的财富牲畜。如果放纵不加约束的日子一久,他们必然就会故态复萌,劫掠相邻的边塞居民,影响边塞的安定。

臣以为,陛下如果只是委任受降时临时设立的一些低级官员管理他们,恐怕不能制止他们的暴行。正因为这样,所以臣愚昧地建议,应该恢复以前设立的乌桓校尉(乌桓保安司令官),这样,一定会对以后的招徕和安抚工作有很大的裨益,还可以减轻国家边防的压力和陛下的忧虑。”

刘秀对班彪的建议大为欣赏。于是,批准执行。汉朝廷就重新恢复设立了乌桓校尉,在上谷郡宁城建立司令部,并专门担负处理鲜卑人的赏赐,人质交换,以及每年的双边贸易等问题。

一箭双雕,就既达到了防范乌桓,又同乌桓保持了相当的密切关系。实现了让乌桓为汉庭防卫边塞,又牵制匈奴的内侵的目的。

乌桓问题妥善解决。乌桓不仅在刘秀一朝,而且在“明,章,和三世,皆保塞无事”。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509/1111099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