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抚战匈奴恩威并济佛教东来迷惑众生3
永平七年(公元年)正月,皇太后阴丽华去世。
阴丽华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
她不但出身显赫,阴氏家族还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阴家)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汉代一顷大约为五十亩,“邦君”则指的是分封的诸侯王。就是说,阴家有良田万亩,车马和奴仆可以比拟于分封的诸侯王。
虽然有着显赫的出身,但是阴丽华却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样能够安享太平盛世与繁华。这位阴家大小姐所生长的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西汉末年,朝政衰败,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社会动荡,人心思变。公元前九年,出身于外戚之家、集朝政大权于一身的安汉公王莽代汉建新,西汉灭亡。
新朝建立之后,为了缓解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王莽先后颁布了“王田令”和“私属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
然而,改革遭到了豪强官僚们空前激烈的反对与抵制,而改革的步伐又过激过快,加之改革中的许多措施严重脱离现实,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灾不断,广大百姓为求一条生路,只得铤而走险,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与赤眉大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
后来,当刘秀大哥刘縯被更始帝谋杀以后,刘秀在震惊之余,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了。刘秀除了回宛城向更始帝谢罪外,在深思之后做了三件事:
第一不表昆阳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
不与刘縯部属私下接触,并表示刘縯犯上,自己也有很大责任
不为刘縯服丧,并决定立即娶阴氏丽华为妻。
有一个事实值得玩味,那就是阴丽华在此时嫁给刘秀是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的。乱世不比太平之时,既然成了刘秀的妻子,很可能就会因为受刘秀的牵连而丧命。
日后的事实证明,更始帝之妻“妻子裸袒,流冗道路”,彭宠之妻“受辱授首”皆是乱世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包括后来的郭圣通在内,对刘秀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嫁给刘秀的,都是从刘秀于乱世的危局之中。
多年过去了,刘秀对当年阴丽华在宛城中,陪伴自己度过那段人生中最为惶恐煎熬的时光,仍然是念念不忘的。
从后来的历史看,阴丽华是一个很重大局而轻私利的人。
永平三年,有司奏请仪立皇后,刘庄不语,而已经身为皇太后的阴丽华则表示:“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皇太后开了口,群臣与后宫诸多嫔妃都无话可说。
皇帝身边还有阴贵人、贾贵人等其他嫔妃。其中这个阴贵人正是出自阴氏家族。阴丽华并没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权利和马氏不能生育这一点,趁机将自己宗族的阴贵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为念,力挺德才最为突出的马援之女为后,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郭氏被刘秀降旨废为中山王太后,移居洛阳的北宫居住(东汉宫殿结构为南北宫,初期帝后都在南宫居住,自刘庄之后逐渐移居北宫),虽然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也算是历代废后之中为数不多的幸运之人了。郭后被废十一年后病逝,安葬于北邙。
刘秀驾崩之后,刘庄即位。他对阴氏、郭氏一视同仁,郭氏一门未曾受到半点迫害。就连到了阴丽华的孙子(章帝)刘炟的时代,刘炟还到郭氏家中,大会郭氏,君臣非常的和睦。
可以说,刘秀在处理这件后宫家事的问题上,做的是比较明智而圆满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到阴丽华的雅致与善良。
二月八日,安葬皇太后阴丽华。
晏驾诏曰:“柩将发于殿,群臣百官陪位。黄门鼓吹三通,鸣钟鼓,天子举哀。女侍史官三百人皆著素,参以白素。引棺挽歌,下殿就车,黄门宦者引以出宫省。太后魂车,鸾路,青羽盖,驷马,龙旗九旒。前有方相,凤皇车,大将军妻参乘,太仆妻御悉道。公卿百官如天子郊卤簿仪。”
阴丽华与刘秀合葬在了原陵。刘庄君臣上其谥号为“光烈皇后”,谥法:秉德尊业曰“烈”,开后世皇后谥号制度之先河。
从皇后的角度来讲,阴丽华十九岁追随刘秀。先是奔波流离,躲避战乱,担惊受怕,凄婉悲切。后又降妻为妾,甘居人下十七年。直到三十六岁那年才终登后位,可谓坎坷颇多!
但同时,阴丽华一生都受到了刘秀的爱慕和汉后世历代帝后的尊重,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讲,又可谓是荣宠之极了!
二月,刘庄任命东海国国相宗均,担任朝廷尚书令。
先前,宗均曾任九江郡太守。任上,他每五天才处理一次政务,尽量将掾、史等中下级官员裁撤,不让督邮外出巡查而留在府内。结果,所属下的各县没有收到官吏的骚扰,折腾,全都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九江郡一向虎豹出没,虎害严重,各级官吏也乘此虐民。官府和百姓,经常招募猎手设栅栏陷阱捕捉,但虎豹依然横行,仍然造成了很多伤害。
宗均颁下公文命令所属各县:“长江、淮河一带有虎豹之类猛兽,正如北方有鸡,犬,猪,羊,本是平常之事。如今虎豹为害民间,根本原因在于官吏残暴,作威作福,而使百姓辛苦捕猎,不符合怜悯体恤百姓的原则。
如今,务必要清除贪官污吏,考虑提拔忠诚善良之士,这样才能根绝祸患。可一举撤去栅栏陷阱,并减免田租赋锐。”
从此以后,九江郡便不再出现虎豹危害的事情。
刘庄听说了宗均的名声,所以特别任命他负责中枢机要。
宗均对人说:“皇上一直喜用善于处理公文法令的文吏和廉洁的清官,认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官场的奸恶发生。然而,问题是,文吏常常利用文字技巧,欺上瞒下。而清官又只能独善一身,只是自己不贪污而已,并不能阻止百姓的流亡和盗匪兴起作乱。
我要向皇上叩头力争,如果不及时改变现状,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下来,皇上将自受其苦,陷入更大的困境,到那时我便更不能说话了!”
宗均还没来得及进谏,刘庄就擢升他为司隶校尉,离开了尚书台。
后来,刘庄听说了宗均的这番言论,表示赞同,予以实行。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509/1111097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