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兵逼洛阳刘秀登极进军长安盆子称帝(2)
虽然刘秀一口拒绝了马武叫他称尊登极的建议,但将领们却并没有死心。
刘秀回到中山,将领们再次提出建议,请求他顺应民心,登极称帝,刘秀再次拒绝。其时,公孙述已在成都称帝。
刘秀手下诸将闻知公孙述已在成都称帝的消息,更加着急,他们急忙再次上表劝进:
“大王啊,我们大汉王朝,经历莽贼之乱,宗庙尽废,豪杰愤怒,百姓哀啼。
大王与大哥伯升首举义旗,立下盖世功勋,圣公因此暂居帝位。可是如今,他根本就没有能力继承大统啊!他败乱社稷,天下盗贼日多,国将不国。
如今,公孙述已在成都称帝。而大王你,功勋卓著,更应早日顺应人心,登极称帝。
当初,昆阳大战之时,大王你就名扬天下;邯郸之战,贼人胆寒;巡行河北,安民除弊。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带甲百万,民心思归。论武,兵精粮足,无人能够匹敌;论文,顺应民意,天下归心。盼望大王不可谦拒天命,宜当早正大位!”
刘秀清醒地明白,虽然自己的势力已经较为强盛,河北郡县也已经大都成为自己的属地,自己的声望,也已经大为提高,称帝,可说是众望所归。
但审时度势,刘秀还是自以为称帝的时机并未十分成熟。过早称帝,意味着与更始朝廷的彻底决裂,也意味着可能会树立更多的敌人,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刘秀率军进入南平棘(河北赵县南)时,虽然将领们再次坚决敦促,三番五次地上书,劝导,但刘秀都以“盗贼未平,我们称帝就会四面受敌。我们何必要急慌慌地称帝呢?”的理由,坚决推辞即位。
一天,刘秀亲自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结束,前将军耿纯逡巡着,不肯离去。刘秀知道耿纯有话要说,就示意耿纯留下。
面对诸位将领的极力劝进,萧王刘秀依然没有打算立即答应称帝的的情形,前将军耿纯等诸将都退下后,就单独留下来,思考与刘秀独自交换一下心得。
耿纯是个爽快人,他开门见山,很是恳切地劝刘秀道:
“大王啊,要知道别人的想法,我们只需要将心比心就行。我们人人都是有私心杂念的。说实话,如今,我们大家汇聚到大王麾下,其实都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才能聚到一起的。
主公你看,如今,天下的士大夫,诸位将士,他们之所以抛弃自己的亲戚朋友,背井离乡,追随大王于枪林弹雨之中,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啊,那就是希望能够攀龙附凤,以成就他们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志向啊!
而今,大王的功业已经建立,天下也望风响应。可是,大王却违背众人的意愿,不肯即位称帝。大王拒绝称帝的种种表现,使大家已经有些失意,失望,私下都在忖度大王是否还有别的意思。
末将以为,如果大王不能早早地确定尊号,末将恐怕士大夫,将士们,将会由失望,而因此产生绝望的心理,产生离心现象。
他们不能长久忍耐,就会考虑离开大王,转而投靠别的主人,谋取荣华富贵。
末将私下以为,恐怕大众一散,就难以再次积聚。时不再来,众不可逆。
大王何苦为了那些太多的太周全的思虑,而失掉众人的向往和追随之心呢?”
耿纯的言辞激烈,态度诚恳,句句在理。
刘秀看看耿纯,心潮起伏。他的心中一阵感动。他知道,耿纯发自内心的劝解,的确是代表了将士们的普遍心理,如果自己还依然固持己见,的确会慢了将士们的心。
他沉思良久,感谢耿纯说:“谢谢将军的良言!请将军努力劝慰诸将,暂时不必着急!孤将很快地慎重考虑并决定称尊之事!孤绝不会伤害将士们的好意!”
其实,刘秀所以迟迟不肯称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还没有得到令天下人信服的所谓“符命”。“符命”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初,新朝国师刘歆改名刘秀,就是为了印证符命。
刘秀率军走到鄗县(河北柏乡县),沿途就听见了赤眉部众即将拥立刘氏皇族为帝的传言。不久,他又听见人们纷纷传说,孺子婴已经被人重新拥立为皇帝。
孺子婴就是刘婴,曾于公元年被任为皇太子,那时他才两岁。到公元年他被王莽废位时,也不过五岁。他是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汉宣帝刘询的玄孙。
当初,王莽毒杀平帝后,见夺位的时机尚未成熟。于是,他再次舍大就小,于公元年立刘婴为皇太子。
刘婴继位时,年仅岁,就由王莽摄政,改年号为居摄元年。
不久,王莽就自称假皇帝(代理皇帝)。
公元年月0日,王莽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就废黜汉皇太子刘婴,降封他为安定公爵,命令他闲居在长安,其实是软禁起来,不得与任何人接触。
公元年月,隗嚣从前的军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他们到了临泾,就拥立刘婴为帝。
月,更始帝刘玄,派自己的部将李松带兵前去攻打方望。混战中,刘婴就为乱兵所杀。这个因为被禁闭若干年,连猪狗等动物都不认识的无辜的二十一岁的孩子,就这样冤死在了野心家的手里。
听见这些称帝的消息,刘秀部下的诸将更加地着急。刘秀也开始有些拿不定主意。
于是,他们再次向刘秀上言,希望他能够顺应诸将的意思立即称尊继位。
晚上,刘秀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内心犹豫不定。他久久也难以成眠,不能果断地做出决定。
恍恍惚惚中,刘秀似乎觉得自己已经飘上了天庭。他的脚下是大海波涛汹涌,惊涛拍岸,令人心惊胆颤。刘秀感觉自己的身体在空中不停地飘来飘去,可是,他竟然找不到一块踏实的立足之地。
一阵惊恐,刘秀突然醒来,心口还在怦怦地跳过不停。
刘秀再也无法安睡。他胡乱地猜测着此梦的吉凶祸福,心中更加地焦躁不宁。
天早上,刘秀下令紧急召见孟津将军冯异和诸位将领。倾听冯异和诸将们的意见,并了解众将打听到的玄汉首都长安及四方诸侯的动静。
听见萧王紧急召见,冯异星夜疾驰,赶赴鄗县。
冯异面对着刘秀,心中好像有千言万语将要喷涌而出。想到当前最急切最重要的事情,冯异急忙乘机进言:
“大王啊,如今,长安内乱,三王反叛,赤眉已经逼近长安。更始帝的失败与倾覆,已成定局。虽有通天之力,也难以扭转危局。
如今,天下无主,保卫皇家宗庙社稷的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大王的身上,大王应当当仁不让,听从众意,勇挑复国重担。
真如此,则天下有望,百姓之幸!这上为祖宗社稷,下为黎民百姓。如此良机,主公不要放弃!”冯异侃侃而谈。
见冯异也是如此建议,刘秀心动不已。
他急忙对冯异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公孙爱卿啊,孤昨夜做一噩梦,至今犹心悸不安。孤恐怕称帝不吉,帝位居之不易,会有极大的风险啊!”
冯异听刘秀述说完自己的梦境,连忙起身下拜祝贺:“恭喜大王!此乃天命所归之吉兆啊!你梦登天庭,恰好就是证明你乃天之骄子,上天乃是接受天帝的召见,接受皇天的使命。你脚下面临汹涌大海,无底深渊,正是象征帝位居之不易,需要慎重对待啊!”
恰在此时,帐下偏将前来禀告刘秀:“大王,有人自称是殿下的太学好友强华,从关中千里迢迢,冒着千难万险,前来觐见大王。请大王旨意!”
刘秀大喜,急忙告诉冯异:“爱卿啊,这是孤游学长安时,共处一室的好友强华啊!孤以前曾经给你讲过的。孤与他多年不见,很是想念!不想如今,我们还能够再次相见!快,传令下去,紧急召见!”
好友相见,激动与欣喜溢于言表,强华与刘秀两人一拥上前,把臂言欢。
顾不上仔细地问询和祝贺慰劳,强华就急忙从自己贴身的衣袋中取出了一副帛绢,面色严肃庄重,恭恭敬敬地递给刘秀。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赤伏符》(一种神秘预言书)三字。
刘秀接过,急忙细细观看:“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儿时,那位讨水老人的话语,仿佛又回想在了刘秀的耳边。往事,仿佛已经不再遥远。
看见大王刘秀,孟津将军冯异及诸将大惑不解的样子,强华急忙为大家解释:
“大王啊,这就是预言殿下登极,称尊的图谶啊!我们大汉王朝,一向崇尚火德。赤,就是火红色;伏,有珍藏的含义,所以,这幅图谶就叫做赤伏符啊。
现在,请诸位听小生为你们细细讲解这符命的意思。
第一句,意思简洁明了,就是说,我们大王首发义军,征发义军部队,搜捕和消灭无道的王莽恶贼;
句,就是讲,天下分崩离析,生灵涂炭,八方诸侯混战,逐鹿中原,割据火拼;
句,有些费解,但正是奥妙之所在,请让在下为大家细细剖析。
四七之际者,大家不妨掐指算算,自我高祖斩白蛇起义以来,至今,正好年,四七二十八,不是正应了大王今年登基吗?天意如此,大王的名字早已被上天记录在了《赤伏符》中,谁能够违背呢?”
众人听到此处,一齐向刘秀跪拜道喜:
“大王啊,符命之意,臣下们已经明了。请大王上应苍天,下符众望,早正大位!”刘秀微笑,点头答应。
六月二十二日(己未),刘秀在鄗县南郊登极,自称汉皇帝,改变年号为建武元年,并大赦天下。燔燎(烧柴)告天,禋于(敬祀)六宗,望于(遥拜)群神。
其祝文说:“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关怀我们而降下使命),属秀黎元(把黎民百姓托付给刘秀),为人父母(担当天下人的父母),秀不敢当(刘秀实在诚惶诚恐,不敢担当这个责任)。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各位文武百官都不约而同地说),咸曰(都说):’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上应皇天后土之心,下被黎民百姓拥护,人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刘秀修养德行当为天子)。‘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刘秀还是坚决推辞,众人不允许,他又再三再四地推辞)。群下佥曰(群下都说):’皇天大命,不可稽留(上天的重大使命,不可以耽搁)。‘敢不敬承(刘秀不敢不敬奉天命)。”于是改鄗县为高邑。这个月,长安赤眉也立刘盆子为天子。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504/1111109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