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傲世皇朝 > 第23章孤注一掷王莽出兵破釜沉舟刘秀发威5

第23章孤注一掷王莽出兵破釜沉舟刘秀发威5


昆阳前线,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营里。

官军构筑了几百座军营,把昆阳包围了几十重,水泄不通,连能够分清公母的蚊子也无法飞过。而且,他们还升起了十多丈高的云车,能够俯视整个昆阳城中的情形,给守军的威胁很多,但最终官军却对守军是无可奈何。久攻昆阳城不下,令两位莽军主帅十分地恼怒。

他俩不停地朝着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发着火,仿佛官军的霉运都是因为这两个家伙。

严尤,陈茂这两位老将,只有恭敬地低下身子,不停地叩头,连连地赔着不是,祈求恕罪。他们还要陪着笑脸,不时请求两位大帅暂歇雷霆之怒,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国事急坏了贵体。

马屁拍得舒服,两位主帅的怒气渐渐平息下来,老将严尤急忙不失时机地向统帅大司空王邑提出自己的战略:

“大帅啊,在你俩的英明指挥下,叛贼是抱头鼠窜,狼狈而逃。如今,他们龟缩在狭小的昆阳城中,早晚必然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这伙蟊贼,天天都在诅咒爹妈为什么不给他生上一对翅膀,他们现在是插翅难逃。

不过,末将私下以为,昆阳其实是一个不太重要的据点,我们完全可以将它弃之不顾。昆阳的城市虽小,却十分坚固,官军一时间恐怕难以攻下,浪费宝贵的战机,徒伤我军锐气。

现在,叛贼的首脑人物刘玄,刘縯,以及叛贼的主力大军,却远在宛城城下。末将的意见是,不如我军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围攻昆阳;一路直奔宛城救援。

宛城刘縯叛贼,久攻宛城不下,他们已经精疲力竭。而贼首刘玄又懦弱无能。如果眼见我大军直扑贼军基地,内外夹击,他们必定崩溃,我军定会大获全胜。宛城的贼军主力解决,昆阳自然平定,这是上上之策!请大帅三思!”严尤条理清晰,一一剖析。

“老严啊,你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大司空王邑眼露不屑,脸色阴沉“一个昆阳小城我们都无法解决,我们怎样去解决宛城刘縯的叛贼主力大军!

老严啊,本帅对你的申斥,你不要记在心上。你是不知本帅的难处啊!”大司空王邑推心置腹地说道

“当初,居摄二年(公元年),皇上任命我为虎牙将军,带领万人大军,围攻妄自称尊的刘信之徒。我军大破东郡,斩杀刘璜,刘宇等。

只是因为当时我没有立即生擒叛贼的首脑严乡侯刘信与太守翟义,被人说了无数闲话,受到了皇上不少责备,如今我还是恐惧在心。皇上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要诛杀,何况你我呢!所以,本帅至今带兵打仗,依然是胆战心惊。

如今,我俩身统百万大军,对叛贼占领的第一个城市昆阳居然都不能攻下,怎么能够展示我军的威力呢?我俩怎么向皇上交代呢?恐怕我们又会受到无数的责备!

而今,我要先行攻破昆阳,屠杀全城百姓,杀一儆百。然后,踏着敌人的鲜血,向宛城及叛贼老巢舂陵挺进。我军前队高唱凯旋的战歌,后队跳起胜利的舞蹈,岂不是一件十分称心快意的事情!

老严啊,你不要再提你的任何建议,你只管去督促你的部下才是,免得他们又当逃兵!”

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阴沉着脸,怒气冲冲地退出了营帐。

严尤不住地对着陈茂抱怨道:“哎,老陈啊,我四十万精锐大军,眼看就将葬送到两个自以为是的蠢猪的手里!当初,我们不过是损失了三千人,就惹得他们喋喋不休地挖苦,讽刺,训斥!今天,他们将要损失百万大军,又有谁能指责他们呢?”

“老严啊,小心隔壁有耳!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呢?我们还是少说话为妙啊!反正我们已快是冢中枯骨了,还是及时行乐吧!大军失利,应该跑路时,我们尽量跑快一点吧!”陈茂恳切地劝道。

“老陈啊,你哪里知道我军的实际情形!我军虽然人马众多,但久困坚城,一时粮草不济,必生变故啊!”严尤忧心忡忡地分析,

“况且,我军虽然号称百万大军,但大都是来自各郡各县民兵,将士们人心不齐,号令不一;就是方言,也难以分清。

而且,将官,士卒,大都心怀怨愤,厌战情绪,十分浓烈啊!官兵家属,都不希望打仗,后方不稳啊!如此种种,都对我军十分不利!

大帅只看见了我军的兵力强大,粮草丰富,却没有看见其中存在的问题啊!所以,我才这样反复地冒颜劝谏,可惜如同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啊!”严尤满面愁容地诉苦道。

“哎,这又不是我们做主,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皇上又只信任他们王家的人!”陈茂也是恼怒万分,忿忿不平。

南方,汉军宛城前线。

汉军探马带去的昆阳被官军百万大军所围的消息,一下使军中产生了不少恐慌情绪。诸将十分着急,他们纷纷向刘縯建言,希望分兵去救昆阳,挽救昆阳的绝境。

他们十分担心昆阳城破,宛城又攻不下来,更始帝的皇位不保,自己刚刚到手的富贵权势,又会得而复失。

刘縯很是镇定,他最了解自己的弟弟,也了解当前的局势。

他态度坚定地劝解诸将:“兄弟们啊,你们不要慌张!不要着急!当务之急,我们就是加紧进攻宛城。攻下之后,再汇集我们的胜利之师,支援昆阳守军。如此,则胜利可成。

文叔兄弟,伯升我最为了解,他就是战死,也会与成国上公,王常兄弟等守住昆阳的。我们早一天攻下宛城,就多了一分大败莽贼的可能!

所以,我希望我们诸位兄弟能够共同努力,加紧向宛城周边四邑进攻,断绝宛城的粮草人员供应。

如此,已经被我们围攻四月左右的宛城,一定会被我们最终占领,我们也会一举扭转昆阳所受的压力!诸位,有没有信心?”

诸将大受鼓舞,纷纷表示同意。

于是,刘縯留下自己的大将,继续围攻宛城。他采用车轮战术,昼夜不停地轮番攻击守城官军,使之疲于奔命,日夜不能歇息。

他自己亲率精骑,率领校尉阴识,部将刘稷,护军朱祐等将士,与陈牧,朱鲔等将领分兵,出击诸邑,断绝宛城守军的援兵和粮草。

五月下旬,刘縯连续攻下淯阳,杜衍,冠军,湖阳等城邑,汉军气势,更加强盛。

可是,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所率的原绿林“平林兵”诸部,却没有多少功绩。他们屡攻新野县城,却始终不能奏效。眼见刘縯屡获胜利,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更是脸上无光,羞惭以极。

激怒之下,他们命令“平林兵”诸部拼死攻击。

于是,全军擂起战鼓,集团冲锋,强弓硬弩,一起向新野守军发射。

但使劲了所有的解数,也无法奏效,也无法攻克新野城池。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气馁万分。

其时,新野守军,其实也是精疲力竭。

官军守军将领,新野宰苏康登上城头,向城下喊话:“汉军将士,请速速通报司徒刘公大人。我城居民,愿得刘公一句承诺,就举城归降!”

闻听此言,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终于找到了台阶。他们欣喜万分,立即飞骑通报刘縯。

刘縯闻讯,急忙率领大军赶赴新野。

他策马向前,直抵城下,与城头上的县宰苏康直接对话:“县宰大人,人各为其主。你为新朝守城,我为恢复汉业,都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无可指责!前些时,你奉命派人挖掘我妹夫邓晨宗族的墓冢,那也是各为其主的事情,如今我们不会计较的,只要你能够认清形势。

君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苏君如果能够迷途知返,弃暗投明,扶我汉室,那正是伯升我所希望的。伯升我怎么会对过去之事耿耿于怀呢?

大丈夫一言九鼎,伯升我一定不会以私怨而危害邦国大事,请你放心!伯升我愿意当众发誓,皇天后土,同做此证,违背诺言,天诛地灭!”

苏康相信了刘縯的承诺,于是他放下武器,打开城门,迎接汉军入城。

至此,最后只剩宛城一座孤城,还在坚守。但已经是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月底,刘縯大军,合力攻打宛城。

守军棘阳县长岑彭,副太守严説,共同坚守宛城已达数月之久。城内粮食,消耗殆尽,人民饥饿,互相格杀煮食。

最终,他们再也无法抵抗,只有举城投降。

刘玄进入宛城,散粮安民,把宛城作为临时首都。大军北向,准备前去援救昆阳守军。

当时,诸将久攻宛城不下,如今才夺得城池。他们愤怒至极,都想诛杀岑彭。刘縯急忙制止:

“兄弟们,你们知道,做人,应该信守自己的责任。岑彭,是郡朝廷的高级官吏。坚守城池,是他应尽的责任。我们创立大业,应该眼光开阔,尊敬表扬义士。杀害他,不如封他官爵。一则,可以显示我们汉家的气度胸怀;二则,可以作为一种表率,使更多类似的情况可以顺利解决。”

刘玄听后,也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他册封岑彭为“归德侯”,让他隶属刘縯管理。

自此,宛城战事平息。

其时,昆阳城池已被包围得滴水不漏,官军阵地,纵深数十重,营寨数百,战鼓,号角,声闻数十里。

先前,大将军严尤再次提醒自己的主帅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帅啊,《孙子兵法》云:包围城市,一定要留个缺口,目的在于动摇敌人军心,引诱敌人放弃战斗。

我们包围昆阳城池,也应当留下一个缺口,使部分守军逃走,把恐怖带到宛城等其他叛贼基地。”

六十三家兵法专家,也纷纷上前劝谏,希望主帅或是接受守军的投降,或是放开一角,让部分守军逃命,不战而胜。

王邑,王寻固执己见,拒不接受,而且严词训斥严尤,陈茂等将领:“我们务必聚歼叛贼,为什么要留下遗患呢?败军之将,废话少说!”

严尤,陈茂等被训,只好灰溜溜地各自回营,不敢再言语。

后来,官军加强了攻势,他们再次把高达十几丈的云车推到城前攻击。云车高出城墙一大截,高耸入云,城中情形,尽收眼底。

王邑,王寻命令弓箭手爬进车中,居高临下,“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官军又用成排的硬弓集中发射,箭如雨下,汉军守军奋力抵抗,也是险象环生。

百姓将士为了躲避官军的箭矢,他们只能身背门板防箭,运送饮水。

然而守军的意志坚定,在盾牌,门板,浸湿的被子的遮掩下,他们发放檑木,以及沸腾的油水,打退了官军的无数次疯狂的进攻。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王邑,王寻调来军中特种部队,从不同方向挖掘地道。但未等官军士卒钻出地面,已被守军顺利收拾。地道中尸首累累,臭气熏人。

王邑,王寻又下令用撞车,冲车攻城。城墙,城门各处,都是如雷的撞击声。

守军又及时改变对策,他们从地下偷偷挖掘地道,用木板,木柱支撑;当撞车,冲车开来,突然拉掉定木。撞车,冲车立刻陷进深坑,无法动弹前进。

然而,官军人马众多,他们轮番攻击,守军疲于奔命,难以应对。

汉军北征军主帅成国上公王凤,见城池渐渐不能支持,他不顾王常等将领的竭力反对,亲作降书,射到城下,乞求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赦罪,愿意献城归降,保全性命。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048/1111112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