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回到南宋年间,赶紧挣钱跑路免费阅读小说 > 第402章 三天解决扬州

第402章 三天解决扬州


刘二狗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北伐军,按照预定时间准时出发了。

他们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登上了那早已准备就绪、静静停泊在内河岸边的一艘艘内河船只。

此时的内河中,各式各样的内河商船穿梭往来,好不热闹。

由于局势逐渐趋于稳定,这些曾经销声匿迹的内河船又重新活跃起来,仿佛它们从未离开过这片水域一般。

随着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民间的造船厂也纷纷忙碌起来,开始投入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对于这些数量众多的个体船只,陈海峰展现出了开明的管理态度。

他只是吩咐官府对其进行简单的登记,并收取  10  文钱作为办牌费用而已。

如此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更多的民众愿意投身于造船和航运事业之中。

正因为有了这些源源不断加入货运行列的民船,皇家贸易商行的货物出货量迎来了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往北方的走私生意也日益猖獗起来。

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陈海峰却采取了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

只要这些从事走私的商人按时缴纳税款,他便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问太多。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北方的军事动态,陈海峰还特意指示太监总管李光天向北方派遣了大批训练有素的细作。

这些细作肩负着刺探军情的重要使命,犹如隐形的触角,悄悄伸向北方敌国的心脏地带。

此次北伐行动规模宏大,所需物资运输任务艰巨。

为此,陈海峰毫不犹豫地下令让刘二狗征用了大量的内河船只。

毕竟,官府会给予相应的补偿费用,而且这些船主无需亲自上阵打仗,只需提供船只协助军队即可。

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北伐军的后勤供应,又充分利用了民间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上万名士兵如潮水般涌上码头那一艘艘内河船,人群密密麻麻,摩肩接踵。

前往大连的部队也在附近码头登船,二十四万大军,将分成四批前往大连集结,江钲带着一个军先行前往大连。

远远望去,人头攒动,仿佛一片黑色的海洋。

大明水师派出十条破浪  350  炮舰前来给北上的船队护航。

这些炮舰犹如钢铁巨兽一般,威风凛凛地行驶在船队周围,为其保驾护航。

前往江北的内河船队跨越波澜壮阔的长江,随后顺利驶入蜿蜒曲折的运河之中。

当船只靠岸之后,只见一队队英姿飒爽的骑兵和一辆辆满载物资的马车队纷纷有序地下船。

紧接着,进攻扬州的军队迅速集结起来,他们按照团级编制整齐排列,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向着扬州城发起了攻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扬州的守军仅仅做出了极为短暂且微弱的抵抗,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快地传回到了远在金陵的皇宫之中。

正在皇宫处理政务的陈海峰听闻此讯,不禁当场愣住,心中暗自诧异:“这元军怎会如此轻易放弃抵抗?难道他们当真毫无斗志可言?”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皆是因为那些潜伏在敌军内部的细作太过厉害所致。

早在数年前,这些精明能干的细作们便已悄然行动起来,他们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成功地买通了扬州城内众多的守军以及大小官员。

在过去的这两年时间里,这些被收买的官员和守军肆无忌惮地通过走私大明的各类商品与货物大发横财。

久而久之,他们早已丧失了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勇气,变得贪生怕死、贪图享乐,自然也就无心恋战了。

得知事情真相后的陈海峰对此次立下大功的李光天大加赞赏,并亲自下令嘉奖于他。

同时,还鼓励他再接再厉,继续施展浑身解数去收买更多的元朝官员和元军将领,以便进一步削弱敌人的实力,为大明王朝的统一大业铺平道路。

陈海峰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派遣出一批精明强干的官员,风驰电掣般地奔赴扬州城,去接管这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

与此同时,另一支由工部官员组成的队伍也迅速启程,肩负着一项艰巨而又关键的任务——建造坚固无比的圆形堡垒。

扬州城,作为大明帝国在江北地区成功攻占的首座城池,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陈海峰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在此展现出大明帝国强大的建造实力与卓越的防守能力。

于是,他下达了一道令人瞩目的命令:在扬州城外建造整整十座高达十米的圆形堡垒,并以这些堡垒为依托,围绕扬州城筑起一道崭新的水泥城墙。

这项工程规模宏大、任务繁重,但陈海峰信心满满。

他相信自己所挑选的官员们定能不负众望,按时完成这一壮举。

而当这一切完工之时,扬州城必将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令敌人望而生畏。

至于扬州城内的事务,陈海峰则放心地交由陆秀夫领导的内阁来全权处理。

对于那些主动投降的扬州官员和军队,陈海峰表现出了宽宏大量的一面。

他毫不犹豫地打开皇宫内库,取出大量银光闪闪的银币,对他们予以慷慨赏赐。

每个扬州城的官员和士兵都得到了五个银币的丰厚奖励,而根据官员的品级不同,赏赐金额还会成倍增加。

此外,所有官员均被安排返回金陵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其中年纪较大者,则可享受致仕待遇,安享晚年。

对于扬州城中的军队,陈海峰同样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他决定解散一半兵力,由官府分配土地让他们从此告别军旅生涯,过上安稳的农耕生活。

而剩下的另一半士兵,则被送往金陵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深入的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他们将会被整编进入武警部队,继续为大明帝国的安宁与繁荣贡献力量。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51/3249680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