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开办马车销售行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陈海峰早早地起身开始一天的工作。
整整一个上午,他全神贯注地陪伴着他们一同编写课本与教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宪法内容。
午后时光,他来到了平江村,一眼望去,村庄里家家户户几乎都住进了崭新的瓦房之中。
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村里的养殖场,看到鸡鸭正在欢快地啄食着土豆叶子,而猪圈里的猪则津津有味地享用着从酒楼运来的泔水。
对于村长的管理工作,他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赞扬。
接着,他仔细观察了养在这里的牛群,这些小牛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已经变得强壮许多,基本具备了下地耕田的能力。
除了淡水村、太湖镇和平江村曾经分发过耕牛之外,其他地区都尚未拥有这种宝贵的牲畜资源。
于是,他嘱咐村长留下四头牛作为种牛,其余六十二头明天全部送往将军府以供使用。
紧接着,陈海峰移步至桑户所在地查看情况。这里的蚕宝宝被照料得十分周到,它们健康茁壮地成长着。
不仅如此,村民们还成功制造出了纺织机,可以预见,不久之后他们就能亲手织出属于自己的丝绸了。
离开平江村后,他踏上了通往附近农田的道路,远远望去,一片片肥沃的土地展现在眼前,仿佛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宝贵礼物。
当他走近时,看到农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在田地里开垦土地。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与这片广袤的田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见到陈海峰的到来,农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向我打招呼问候。
他仔细查看了土地的开垦情况,发现土地里仍然残留着许多树根,由于缺乏足够的牲畜来帮忙开垦,目前的进度有些缓慢。
如果不能多开垦一些土地,等到 6 月份就来不及种植稻谷了,只能选择种植一些如土豆之类更容易生长的作物。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或许也能保证今年有个不错的收成。
农夫告诉陈海峰,他们使用的钢制农具让工作效率相比过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听到这个消息,他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农民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并鼓励农户们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
同时,也向他们传达了政府将给予更多支持的决心,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
紧接着,陈海峰来到了村里的铁匠铺。一走进铺子,便感受到了里面热烈的氛围。匠人们正在专注地打造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他顺手拿起一把锋利的镰刀,不禁赞叹起他们精湛的手艺。
如今铁锭的价格相对较为低廉,对于那些掌握技艺的人来说,自行打造工具成为了一种更为经济实惠的选择。
毕竟工厂制造的产品往往都是按照统一规格生产的,无法满足所有需求;而且,兵工厂还需要集中精力打造武器以维护国家安全。
看着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他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默默耕耘的匠人们,人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便利和美好。
告别铁匠铺,他走进了一家私塾,孩子们正在朗诵经典诗文,声音清脆悦耳。
他与教书先生交流了一番,了解到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让他深感欣慰。
这种私塾也是他让各村全力推广的,毕竟有的老先生家在乡下,不方便去城里面教书。
像淡水、太湖镇、临江村,这些有钱的村镇有个把教书先生一点都不奇怪。
日落时分,夕阳如血,陈海峰拖着疲惫的身躯踏上归途。
当踏入家门的那一刻,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家人的欢声笑语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晚餐时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丰盛的家宴。
其间,他与悦儿商议起明日的计划:“悦儿啊,明日你需得在城外觅一处院落并置下一间铺面。待一切安排妥当后,便将马车厂已制好的马车悉数运往那里,开办一个马车销售行。此外,还得派遣些太监前往马车厂修习修车技艺,如此一来,日后不仅能售车,也可提供修车服务。”
接着,他又向悦儿强调道:“咱们这马车销售行,只负责出售车辆,并不涉及牵拉马车的牲畜。至于马匹和骡子,则由购车之人自行至对岸购买即可。
咱们,就一心一意地做好卖车这一桩买卖便是。
价格方面嘛,一号马车定价五十枚银币,二号马车三十五枚银币,三号马车十五枚银币。
另外呢,每辆车再收取一百文的上牌费用。只需在马车上画上几个数字,并登记一下购车人的信息也就妥当了。”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50/3249708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