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修建码头综合楼
看着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大家都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热火朝天地工作着,而陈海峰也不例外,开始着手处理他的公务。
首先,他安排专人将准备好的银币送到民政部的工作人员那里,让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发放,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接着,难民们需要按照既定的顺序,在民政部认真地登记他们的个人信息,然后领取对应的号牌。
当所有步骤完成后,每个人都会得到一枚银币作为补助。
在登记人员信息的时候,其实这些人已经做了一次分类,把那些有资格前往招工区域的人筛选出来后,并直接送进招工区域。
进入招工区域的这些人,又会进一步细分,分成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和识字能力的两类人群。
之后,各个单位会对他们进行详细的面试和严格的考核。
只有经过重重考验,成功通过考核的人,才能够获得额外的一枚银币,最终被各个部门和工厂正式接收。
这样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的流程,不仅保证了招工的质量,也让每一个环节都更加严谨有序。
对于那些未能进入招工区域的人,他们将被引导至商人们的购物区域,以便购买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
这些人的脸上带着失望,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些生活的慰藉。
而那些被筛选下来的人同样会被带到购物区域。他们或许感到沮丧,但仍然需要继续生活下去,寻找其他的出路。
那些有手艺的人则前往银行摊位,他们会在那里取得贷款资格。
他们怀揣着梦想,渴望用自己的技艺创造更好的未来。
至于那些什么都没有的普通人,他们购完物后便回到了收容点,静静地等待着分工的安排。
他们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在这个新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与此同时,武装部的人员正在忙碌地给奴隶和淮兵发放钱财。
每个人都得到了一枚银币,这让他们感到一丝安慰。
发完钱后,便是分队的时候了。军队的人将会给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他们一天的时间与家人相聚。
他们的家人将被分配到太湖镇,由太湖镇再往南,建设三个军属村。
每个军属村每户分得十亩土地,同时还划分给每户二百平方的宅基地。
住宅都将集中规划,由镇上负责打井并修建公共厕所。
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居住条件,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这个新的地方,人们开始适应新的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经过深思熟虑,陈海峰决定给三个军属村分别命名为淮兵一村、淮兵二村和淮兵三村。
这些名字不仅体现了它们与军队的紧密联系,也表达了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尊重。
每个村子的村长都由村民自行选举产生,选好后由民政部门进行备案。
村长的任期为三年,可以连任一次,这样可以保证村子的管理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并有人负责执行时,陈海峰决定带领一群侍卫、侍从官以及其他官员一同游览太湖镇。
陈海峰与当地的镇长一起漫步街头巷尾,感受着这个小镇的独特魅力。
在游览过程中,他与工部的官员们交流,并提出了在码头附近建造一座综合大楼的想法。
这座楼将高三层,一楼作为各个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实现一站式服务;
二楼则规划为办公室,三楼设置会议室和我的临时书房。
通过这种集中办公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民众办事。
此外,陈海峰强调在这座综合大楼内,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无论是移民的户籍登记、身份牌发放、安置事宜、房产证和土地证的办理,还是婚姻登记等事务,都可以在这里一次性完成。
同时,对于海商来说,他们的货物报税、进港许可证和出港许可证的申请,甚至民用武器使用证的办理,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便捷的处理。
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人们办事的繁琐流程,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水平。
在银行隔壁再建一座同样规模的大楼,共三层。
这座新楼将专门用于处理移民、难民以及海商的银币兑换、存取款等业务,但不会开展贷款业务,可以办理还款业务。
此外,还要在这里建造一座三层的酒楼和一栋三层的招待所。
四座大楼之间会有一条十字形的马路将它们分隔开,而这些都属于将军府的产业。
这个地方不会设立海贸物品的商铺,但可以有生活用品店、小吃摊、酒楼和旅馆等设施,并允许私人购买土地自行建造。
这样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又便于管理。
这些建筑将会把难民临时安置点和海商仓库区分隔开,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秩序。
陈海峰向工部的人们表达了他的构想,建议他们在此处招聘难民进行建设工作。
由于这几天人员众多,有五十名工匠在现场,同时还有两千五百名淮兵可供调用。
所以,只要迅速调集建筑材料并开始施工,进度应该会非常快。
预计今天下午就能开始动工,现在需要立刻安排道路运输团队的马车来运送建筑材料和脚手架等物资。
工部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运材料,一部分去招工,几个工匠开始画图纸和选址。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49/3249696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