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回到南宋年间,赶紧挣钱跑路小说名字 > 第352章 铁壁铜墙围泉州

第352章 铁壁铜墙围泉州


攻打泉州的战斗进行得非常艰难,蒲氏家族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精良的武器,给进攻的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火炮和类似一窝蜂的火箭,还配备了一种小口径手炮,这使得攻城的部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

当陈海峰抵达泉州港时,他得知两个军已经损失了超过四百多名士兵,另有三百多人受伤。

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况,陈海峰当机立断,下令工程部队停止进攻并转为围城战术。

他要求部队在敌人火炮射程之外挖掘战壕,将泉州城团团围住,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

与此同时,陈海峰调来了工兵团,开始修筑一条从码头到包围全州的马路。

此外,他还派出陆军第四师在周边地区埋伏,准备进行围点打援的战略部署。

经过漫长的半个月,马路终于修筑完成,基本就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浇筑水泥,略微拓宽。

然而,城内的蒲军和元军并未闲着,他们不断地辱骂和挑衅城外的军队,但陈海峰不为所动,只派遣炮兵对城头进行轰击,阻止敌军出城作战。

这种僵持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陈海峰深知等待时机的重要性,他相信通过消耗敌军的物资和士气,最终能够取得胜利。

在这段时间里,他密切关注着城内的动态,同时加强了围城的力度,让敌军感受到压力越来越大。

这这场仗要慢慢来打,不要急于一时半刻。

同时,派往海南的船队也已经出发。

此时的元军刚刚攻下海南,还没有站稳脚跟,正是进攻海南的好时机。

他坚信陈铜会将海南顺利打下。

与陈铜一同前往海南的还有工兵的一个团。

这个工兵团在成功攻下海南后,将会在海南修建十五座圆形堡垒。

而陈海峰主要负责指挥攻打泉州的战斗,但实际的进攻难度却远远超出了陈海峰的想象。

不过,方法总是比困难多。

他采取了铁臂牢笼政策以及围点打援策略,这些策略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得不说,革命先烈的战术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陆军第四军在围点打援战斗中表现出色,他们成功地歼灭了近三千名元军的救援骑兵,并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同时还俘虏了一千七百多名敌军。

这一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陈海峰下达了一道令人震惊的命令:将元军的首级堆积在一起,筑成一座恐怖的京观,并放置于泉州城门之外。

这座京观不仅要用来威慑城内的守军,更要摧毁他们坚守城池的决心。

与此同时,陈海峰也积极组织军官们进行学习和训练。

他将所有军官召集起来,教授他们先进的战术知识。

通过实际战斗和精心制作的沙盘演练,这些军官们逐渐掌握了战争中的精髓,成长为优秀的将领。

原本,陈海峰认为这场战争将会轻松获胜。

毕竟,他们拥有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可以轻易地战胜敌人。

然而,事实却出乎他的意料。

元军竟然改良了他们的火药,这让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如今,这场战争变得异常艰难,双方陷入了激烈的对抗之中。

陈海峰心中暗自祈祷着,希望在剿灭土著的行动中能够一切顺利,避免再次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因为每一名士兵都是用真金白银堆积出来的宝贵财富,更何况他们还配备了如此先进且占据优势的武器。

当环绕全州城的马路全部竣工后,工程队紧接着展开了一项新任务——在全州城外建造四座坚固的圆形堡垒。

这些堡垒的高度达到惊人的六米,并且在内部增设了一层建筑。

加上顶部的那层,总共设有两层射击口。

这样的设计使得堡垒成为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这样的设计更能屯驻军队和增加射击口,敌人想要攻下这四座堡垒,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四座圆形堡垒建成之后再建一圈城墙,到时候把整个泉州围在中间。

如果里面的人不愿意投降,那么就只能继续留在里面,直到他们被饿死为止。

这是一个残酷但有效的策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斗和士兵伤亡。

虽然这种方法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可以确保我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每天都会有二十艘海军运输舰往返于泉州港和琉球之间,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和水泥等物资。

这些物资对于维持泉州地区的供应非常重要,同时也保证了战争所需的资源充足。

由于琉球持续向泉州战场提供武器、弹药以及建筑材料,泉州周边的物资得以流动起来,人员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建设方面,主要的工程任务由工兵团负责执行,而其他诸如搬运石头和木方之类的工作则交给了当地居民。

尽管所支付的报酬并不高,只有每天一百文钱,但仍然吸引了众多前来应聘的人。

此外,军队还积极收容周边的流民,并将他们安置在琉球和公主岛上。

同时,泉州附近的土地也将全部归为皇室所有,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于是,陈海峰决定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下令将那些没有土地或租用他人土地耕种的百姓迁移走一部分,并重新开发这片土地。

为此,他特意从琉球调来了一批民政部人员,负责执行这项任务,这可以说是一场古代版的拆迁行动。

对于那些愿意配合拆迁的人,政府给予了丰厚的补偿。

只要他们同意拆除自己的房屋并迁往琉球,每个人都将得到两亩土地以及一个银币的奖励。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又促进了琉球的发展。

与此同时,泉州城的围困仍在继续,但为了避免对原有城墙和建筑造成破坏,所有炮弹都被禁止向内城发射。

这种谨慎的做法旨在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陈海峰手中的没良心炮已经准备就绪,但他并不想轻易使用它。

原因很简单,这种武器的威力过于巨大,一旦使用,将会炸倒一片建筑。

作为一名来自后世穿越而来的现代人,陈海峰深刻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尽管现在这些建筑可能都是新建的,但百年之后,它们都有可能成为大明帝国的珍贵遗产。

因此,他决心尽可能地保护这些文化瑰宝。

由于修建圆形堡垒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当地居民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因此,四个圆形堡垒的建设速度异常迅速。

被包围在其中的蒲家家丁与蒙古人士气十分低落,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

而这场战争的总攻,将会在那四座圆形堡垒建造完毕后展开。

此时,陈海峰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成功消灭了许多前来增援的元军,并缴获了三千余匹战马。

这些战马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他的军队增添了强大的战斗力,俘虏的元军都被运往琉球战俘集中营看押改造。

由于这次缴获的马匹数量众多,陈海峰决定将骑兵师一同调到泉州来。

与此同时,陈海峰还在泉州地区进行募兵活动。

由于军饷丰厚、伙食良好以及武器装备精良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年轻男子踊跃参军。

仅仅在泉州一地,他便招募到了两千名新兵。

这两千名新兵将被编成两个新的团队,分别命名为教导第一团和教导第二团。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海峰的军队不断壮大,实力逐渐增强。

而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让他的部队在战场上变得更加强大。

接下来,他们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凭借着出色的战略部署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相信陈海峰一定能够带领他的军队取得胜利。

捕鲸船队也被调来泉州港,每天都有大量的鱼虾供应大军,当地没有拆迁的百姓通过给大军搬运物资和修建圆形堡垒,都挣得了不少钱财。

琉球运来的商品让海商们也挣到了钱,这场战争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元军对大明将要占领泉州一点办法都没有,损失了那么多的军队后,元军也停止了对泉州的增援。

这对泉州外围的陆军第四军是一个好消息,陆军第四军也得以休整。

然而,他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

士兵们日夜操练,磨练战术技巧,准备迎接下一次战斗。

同时,他们还积极与其他部队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提升整体实力。

在后方,后勤保障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补给线不断延伸,确保前线的物资充足。

医疗队伍全力救治伤员,让受伤的战士能够尽快恢复健康,重返战场。

在这个关键时刻,整个军队紧密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争取胜利而努力奋斗。

每一名士兵都明白,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最终必将取得胜利。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49/3249685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