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回到南宋年间,赶紧挣钱跑路在线阅读 > 第409章 永乐第四年结束

第409章 永乐第四年结束


在成功地稳定了北方各地之后,陈海峰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下旨调动内阁中的两位德高望重、能力出众的一品官员前来北京,专门负责指导前期到来的官员处理纷繁复杂的民政事务。

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他对北方地区治理的高度重视,更展现出其用人唯贤的卓越智慧。

与此同时,那些由陈海峰悉心培养出来的新学员以及训练有素的警察们也纷纷踏上征程,他们将被分配到北方各省、各府以及各县担任重要职务。

这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人们怀揣着梦想与使命,即将成为陈海峰巩固北方统治的坚强基石,成为支撑起大明帝国繁荣昌盛的中流砥柱。

然而,陈海峰所做的远不止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北方地区的快速发展,他不仅慷慨地给予北方各地减免两年赋税和商税的优厚待遇,极大地减轻了当地民众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大力倡导并鼓励南方百姓迁移至北方定居生活,并为此精心制定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

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地促进南北人口的流动与融合,又能为北方地区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此外,深谋远虑的陈海峰还向兵工厂下达了一项重要指令——要求其下属的金属制品厂开足马力,大量生产各类实用的农具以及日常生活所需的铁锅等物品。

其中,那些制作精良的农具将免费发放给北方广大的农户们,旨在助力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民生需求;而数量众多的铁锅,则是特意为长城之外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精心准备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与贸易往来,从而维护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与此同时,他不仅大规模地迁徙着北方的地主阶层,更是采取一系列强硬手段来整顿北方的土地问题。

他利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大肆收购北方氏族所拥有的广袤土地,那些无人认领或归属不明的土地,则统统被收归到皇家名下,成为皇室的财产。

而那些留在北方的地主们,也难以逃脱严格的审查。

任何曾经欺压过老百姓、鱼肉乡里的地主,一经查实,都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家产被全部没收,本人则会被流放到边远之地。

尽管这种做法可能会被某些人认为过于残忍和不近人情,但如果不对北方的氏族痛下狠手加以整治,那么这些人势必会给大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

在此背景之下,陈海峰亲自坐镇北京,雷厉风行地颁布了一整套详尽且严谨的《北方管理条例》。

这套条例犹如一把利剑,直插北方土地问题的核心要害。

依据该条例,相关部门对北方地区的土地展开全面彻底的清查工作,确保每一寸土地的归属都清晰明了。

此外,为了解决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的问题,政府还组织并移民了一批流离失所的流民前往北方定居。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达  5  万名士兵光荣退役。

这些退役士兵将在北方各省安居乐业,并且按照规定,每人都会在当地分到至少  20  亩的土地作为基本保障。

当然,如果某位士兵曾立下赫赫战功,除了能得到应有的奖赏之外,还会额外获赐一定数量的军功土地以示表彰。

同时,政策也允许这些士兵使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财去购置更多的土地,从而进一步改善自身及家庭的生活条件。

在广袤无垠的北方大地之上,那原本应是一片肥沃富饶之土,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长年累月的战火纷飞与硝烟弥漫,致使这片土地大多沦为了荒芜之地,昔日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而此时的大元朝,其官员们在顺利完成政务交接之后,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便纷纷踏上了前往金陵的路途,准备在此地深入研习全新的政策法规。

经过为期半年的系统学习,这些官员将会被派遣至江南地区以及遥远的海外领地担任要职。

就在这短短半年的时光里,那位名叫陈海峰的人物所派出的官员以及众多退伍的士兵已然成为了推动北方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股至关重要的强大力量。

他们身先士卒,率先在北方广袤的土地上大规模地种植起了土豆这种农作物。

陈海峰对此坚信不疑,只要能够成功地将那些流离失所的民众以及当地的地主进行有序迁移,然后让自己的得意弟子以及英勇无畏的士兵们在北方深深扎根、落地生根,那么北方的百姓们必将拥有充足的食物与饮水资源。

如此一来,饱受创伤的北方终将逐渐恢复往日的蓬勃生机。

与此同时,北方各个地方无论是新上任还是留任的官员们,在接获到来自陈海峰的明确旨意之后,迅速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展开了一场针对白莲教等各类邪教组织的全面清查行动。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众多寺庙进行了彻底的整顿治理,毫不留情地清退了大批和尚,并依法没收了寺庙所属的大量田地。

不过,仍然保留了一小部分品行端正且一心向佛的和尚留在寺庙内继续潜心修行,而其余的大多数和尚在领到官府发放的足额银币以及相应数量的土地之后,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还俗归家,从此过上了普通人娶妻生子、安居乐业的平凡生活。

如今,那承载着无数信息与故事的《帝国日报》,正随着商人们匆忙的脚步,如同一股知识的洪流涌向四面八方。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是识文断字的百姓,皆能够通过这份报纸知晓大明朝当下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朝廷颁布的各项指令。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永乐四年春节。

陈海峰在北京城中度过了这个热闹非凡的春节。

望着漫天绚丽的烟火,听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他心中对远在南京的家人思念愈发浓烈。

然而,北方局势尚未稳定,诸多事务亟待处理,使得他无法脱身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

且不说长城之外那些虎视眈眈、时常侵扰边境的游牧部落,就连南方山区中的少数民族亦是尚未完全归顺。

一个真正强大的帝国绝非仅依靠单一民族便能长治久安,唯有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方能铸就坚不可摧的基石。

若要强行将其他民族赶尽杀绝,或许能够换来一时的安宁,但这种残暴行径绝非陈海峰所愿为之。

好在,推行全民学习汉语和汉字成为了他心目中巩固国家统一的良策。

此时此刻的陈海峰,财大气粗,粮草充足。

在他眼中,世间万物皆有价码可循,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是一枚银币解决不了的。

倘若一枚银币行不通,那就不断加价,直到问题迎刃而解为止。

毕竟,金钱虽非万能之物,但在某些时候确实有着超乎想象的力量。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43/3249679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