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到达泉州外海
我们在岛上和其他海商探听了些情报,根据陈海峰所了解的历史,下个月临安就要被攻破了,皇帝也要被俘,泉州还有1年左右就是蒲家的了。
他回忆了一下关于泉州的了解。
泉州,是宋元时期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
当时,大批阿拉伯、波斯人、欧洲人频繁往来,每年来往这里商船达万余艘,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运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香料、珍珠、象牙也运到中国。
这期间,有一批阿拉伯人来此定居,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数蒲氏家族。
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阿拉伯与唐朝正式通使,从此双方贸易不绝。
为了管理海上贸易,唐朝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 ”,宋朝因袭了唐朝的外贸管理政策,在泉州设置了“市舶司”。
宋廷失去半壁江山后,财政上更加依赖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市舶司净收入约占当时南宋小朝廷年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因此,南宋的统治者,推行了招诱蕃商的政策——不但给予优厚的经济待遇,还允许他们用钱买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蒲寿庚祖上来到了中国,他们先是定居在广州,是广东最大的香料商人。
岳飞的孙子岳珂(公元1183年—1243年)早年曾去过广州蒲家,里面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让其在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大约在公元1208年—1224年间,蒲开宗一支从广州迁居泉州,多年经营下来,蒲开宗不但生意上越来越红火,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南宋政府赏赐了他“承节郎”的官衔,虽然是个低级职位,毕竟算入了官场。
蒲开宗有两个儿子,长子蒲寿宬喜欢读书,爱吟诗作赋;次子蒲寿庚性格外向,交友广泛,是个社会活动家,所以蒲开宗选择把家业传给了蒲寿庚。
蒲寿庚接手家族生意后,很快体现出经营方面的才能。没过几年,蒲家就成了泉州最富有的家族。
在蒲寿庚手中,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商船队,为遥望船队出入,他特意出资在晋江出口处建起“天风海云楼”和“一碧万顷亭”。
南宋末年,泉州一带海盗猖獗,不但在海上劫夺商船财富,还上岸抢掠烧杀居民。政府军无力清剿,只得听之任之。
公元1274年,海盗又来了,官府只好借用民间力量抵御。蒲寿宬、蒲寿庚兄弟挺身而出,助官府击退了海盗。
事后,蒲寿宬被授予泉州知州一职,蒲寿庚则出任泉州提举市舶使,不但掌管泉州对外贸易,还负责征收关税,接送外国使节。当上朝廷官员的蒲寿庚,充分利用其这一合法身份,为家族“合法”搜刮了大量财富。
公元1276年2月,元军攻占临安,文天祥、张世杰等护送益王赵昰出逃至福建,他们拥戴赵昰称帝,并改元景炎,蒲寿庚则被封为福建广东招抚使,兼主市舶。
局势不容乐观,但我们别无他法。于是乎,陈海峰带领手下人在这座岛屿上挨家挨户地询问各个船只所装载的货物种类。
一番打听之后得知,这里既有外运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也有从外地运来的稻米、日本硫磺以及东南亚铜料等等资源。
接着,陈海峰将自己带来的香皂、白糖以及皮毛铁锅等拿出来与他们进行贸易往来。
经过几番交涉,最终他用六艘船的货物成功换取到对方二十艘船的物资。
这些货物具体包括8艘装满稻米的船只、2艘运载硫磺的船只、3艘装满瓷器的船只以及另外3艘装满丝绸的船只,4船香料。
值得一提的是,铜料被当作压舱物放在每一条船上。
有趣的是,他们对银子似乎并不感兴趣,反而更青睐于陈海峰提供的各类商品。
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约好两天后商船替他运送这些货物,并告知商船上的商人,他在对岸的岛屿上还存放着大量其他货品。
听闻此言,商人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示想要前去查看并进一步购买所需之物。
两天后,运送铁矿石的两条船回来和我们汇合,并带来了一些银币。
晚上陈海峰宴请了这些海商,他与海商们聊了起来,海商们告诉陈海峰,他们经常在这片海域航行,对周围的岛屿和航线都很熟悉。
陈海峰让手下的军官不停的敬酒,我们边吃边喝,在酒精的作用这些海商向我们透露了不少的秘密。
最后这些船主都被搀扶着回去了,陈海峰也有些醉意,便回船上睡觉去了。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41/3249713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