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次上集市是去吴江还是去平江?
半夜陈海峰跑到偏僻的小河边,默默的摸出身上的半包烟,抽出一支然后用随身携带的煤油打火机点燃了生生抽了一口。
香烟是抽一根少一根,这个煤油打火机估计过个一两天也将会没油了,只能用背包里面的一次性打火机了。
这两天让老陈头帮忙卖鱼,挣了些钱买了些生活用品,现在还有大概还有380文铜钱。
今天捕的鱼非常多,老陈头估计明天能卖个一贯多钱。
老陈头说,你今天捕的鱼,自己三个月都捕不到那么多。
今天陈海峰问了老老头,我们现在住的这块小滩是有主的还是无主的。
老陈头告诉我,这一块小滩是对面村里的地主李大财主的。
陈海峰一边抽烟,一边思考着接下来的生活,如果能够拥有这块地那就太好了。
或许,可以找那位地主商量一下,看能否买下这一片小土地。
这片地估计有30亩地大小,基本都是荒地,被开垦的也就6亩地左右。
虽然买下来可能不便宜,但若能买下来,在这苟个2年的倒是也能发展一下自保的本钱,也是值得的。
陈海峰打定主意,决定等明日卖完鱼后,再把那两瓶二锅头卖掉,反正自己不怎么爱喝酒,
这酒瓶子在这个时代是很值钱的,卖了之后便去找地主谈谈,希望一切顺利,这样他和陈老头他们就能过上更安稳的日子了。
在南宋时期,货币的价值和物价有着独特的关系。
当时,一两银子称为一贯钱,而一贯钱又相当于一千文铜钱,实际呢也就能换六七百文铜钱的,换句话说,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枚铜钱,但实际到手700文铜钱左右。
以粮食价格为例,一斗米的售价约为五十文钱。按照这个汇率计算,一两银子能够购买到约六十六斗米,其总量大致相当于八百斤左右,一担等于100斤,基本就是这样换算的。
这样的物价水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购买大米等基本生活物资需要花费一定的钱财,而一两银子所具备的购买力在那个时代还是相对较高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物价也可能发生变化,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了解历史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物价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风貌。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陈海峰更全面、真实地认识历史。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波光,陈海峰与陈老头围坐在船头,商议着今日行程的目的地——究竟是前往平江城,还是选择距离稍近一些的吴江?
吴江是平江府属下的一座小县城,但两地相距并不遥远。
平日里,老陈头习惯于在吴江县的松陵一带贩卖鲜鱼,然而今日捕获的鱼儿数量颇丰,加之需要将一些物品拿去典当变现,权衡之下,我们最终决定前往平江府。
虽然路途会比平常多出大约1炷香的划船时间,但这并无大碍。
抵达集市时天色尚早,新鲜肥美的鱼儿一摆出来卖,迅速被抢购一空。
手握卖鱼所得铜钱银钱,陈海峰决定先前往就近的城门,在盘门缴纳了每人一文钱的城门税。
随后取出三百文交给老陈头,嘱咐他去购置些食物,并顺道前往铁匠铺购买两把斧头、两把柴刀及两把铁锹备用,顺便到杂货铺里面看看,有没有鱼笼和甲鱼钩出售。
陈海峰独自一人寻觅到一家成衣铺,心里暗自琢磨:“虽说咱这两瓶美酒在当下乃稀世珍宝,但若就这么身着一袭粗布衣裳前往当铺,恐怕会让那些精明的店家觉得掉价不少,自然也难以卖出个好价钱。”
于是乎,陈海峰咬咬牙,一狠心掏出一两银子,买下了一套颇为体面的行头——上身一件真丝质地的衣服,内搭同样材质的里衬。
这身装扮可真是价格不菲啊!不过好在下身的裤子和脚上的鞋子都是他自己原有的,倒也省了些开销。
那条裤子是经典的黑色牛仔裤,结实耐用;
而那双鞋子则是花费九百余元人民币购得的棕色耐穿之靴,叫做“踏不烂”。
换装完毕,自觉形象可以之后,陈海峰便马不停蹄地朝着当铺疾行而去。
这一路上,陈海峰脑海中不断盘旋着一个念头:“不知此番拿去典当的这两瓶琼浆玉液究竟能卖多少钱?”心下愈发期待起来……
他缓缓地踏入那间古色古香的当铺,心情有些忐忑。
手中紧握着一瓶撕掉标签的二锅头,仿佛它是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
进入店内,陈海峰径直走向柜台,将这瓶神秘的二锅头轻轻放在朝奉面前,朝奉先是一愣,然后仔细端详起来。
他眯起眼睛,透过光线审视着酒瓶,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就被惊讶所取代。
似乎对这瓶酒有着特别的兴趣,朝奉毫不犹豫地转身跑进内堂,不一会儿工夫,他领着一位神情严肃的掌柜走了出来。
掌柜来到台前,接过瓶子,仔细观察片刻后,脸上也浮现出惊愕之色。
“天啊!世间竟有如此纯净透明的琉璃?”掌柜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手中的酒瓶,仿佛要穿透它看到隐藏其中的奥秘。
周围的空气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所有人都被这奇异的景象所吸引。
陈海峰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对这瓶二锅头如获至宝般的珍视,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把它当作普通物品随意丢弃。
当掌柜小心翼翼地将那瓶二锅头放在柜台上之后,陈海峰深吸一口气,开始向他讲述这瓶子背后那段离奇而又神秘的故事。
其实这些都是他临时编造出来的,但为了能把这件宝贝卖个好价钱,也只能豁出去了:“掌柜的,实不相瞒,此乃家师道济和尚亲手相传之物。想当年,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沙弥,自幼追随师父在灵隐寺修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师父他老人家终究还是驾鹤西归。临终前,师父千叮万嘱让我还俗归家。于是乎,我谨遵师命,离开寺庙回到了故乡姑苏。”
接着,我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说:“据师父所言,这件宝物乃是源自万里之外的大食国,由波斯商人千里迢迢运来此地。其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得以保存至今。”看着掌柜听得入神,陈海峰心里暗自得意。
果然,掌柜被我一番话打动,开口给出了一个价格:“100贯!”听到这个数字,我心中不禁一喜——竟然比我预想的还要高出不少!果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姑苏之地,富庶繁华,有钱之人比比皆是,丝毫不亚于后世那些动辄身价上亿的大老板们。
遥想后世,苏州城可是孕育出了众多世界级的500 强大企业,如大恒集团、大虹控股、大鼎股份等等,名震天下的大型上市公司…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36/3249719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