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迎回马匹,拜访李大财主
今天下着雨,天空一片阴沉,仿佛秋天的脚步声已经悄然临近。
上午的时候,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学习了文化知识,而下午则由陈海峰带领他们一同前往作坊进行参观和学习。不知不觉间,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雨过天晴之后,陈海峰带着绿竹、紫烟以及琴棋,率领着一个班级的人马,操纵着两艘沙船朝着平江府进发。
抵达平江府的宅院时,我们将带来的货物卸载在院子里,然而整个宅院显得空荡荡的,缺乏生气。
于是,陈海峰吩咐老陈头和陈虾前去聘请一些人手,结果来了四个伙计,两个老妈子,还购置了六个丫鬟。
对于这六个丫鬟,陈海峰并没有打算花费太多精力去培养她们,以后随便是谁娶了当老婆都好。
接着,他带领着绿竹和紫烟两人,后面紧跟着陈琴、陈棋以及陈虾和那四个伙计,一行人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地前往集市采购了两份极其珍贵稀有的礼物。
首先,我们来到了由林掌柜掌管的店铺,陈海峰向林掌柜送上一份礼物,告知他今日所需的货物已然送达,并与之结算清楚了银两数目。
然后让林掌柜准备他所需要的货物,陈海峰给他一份单子,让林掌柜备好之后送到他的宅邸。
待一切办妥后,陈海峰示意琴棋二人各自提起一个装满银子的包袱。
由于此前已支付过购置马匹及雇佣马夫的费用,所剩银两只剩下区区400余两而已。
原本计划购入6匹骏马,但最终却买下了10匹更为强健的蒙古马,每匹售价60贯。
安排好陈虾及其伙计们将这些新买的马匹牵回府邸后,陈海峰再次带领绿竹、紫烟还有琴棋四位一同动身前往沈府,准备拜谒沈小姐。
鉴于他与沈家因生意往来频繁而变得颇为熟识,且从中获利颇丰,故此次到访时,只需向门口的守卫通报一声,他们便立刻引领陈海峰进入院中。
进入院内,他看到沈小姐正在庭院中赏花,她身着一袭粉色长裙,美丽动人。
陈海峰走上前去,向她行了个礼,说道:“沈小姐,好久不见。此次前来,是特地带了些礼物送给您。”
沈小姐微笑着道了谢,接过礼物,打开一看,里面金银首饰,宝石玉器足足装了4层,她不禁露出惊喜的神色。
我们边品茶边闲聊,陈海峰说起最近的生意计划,沈小姐听了超感兴趣。
陈海峰试探着问她,他有醇香美酒,能不能请她帮忙售卖。
要知道宋朝时酒的管控比盐铁还严呢。宋朝甜甜酒类都是以关扑的模式进行的。
因为现在已经是南宋末期。因为连年的战争,管控力度越来越小。
一听有这等好货,沈小姐马上答应,陈海峰告诉她,他的弓社成立一两个月了,还没买兵器,想请她帮忙买点铁料苏钢、硝石硫磺铜,要是能再搞点弓弩和铠甲就更好了。
沈小姐说这些都是小意思,晚上和她爹说一下就行,她会让人安排好的,顺便给陈海峰出个弓社的文书,让他的弓社合法合规。
最后,陈海峰告别了沈小姐,心中暗喜这次拜访颇为顺利。
我们将货物和马匹都装上了船,一路顺风顺水。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回到了桃花坞,陈海峰让陈虾带人将十匹马牵回马棚。
把两个马夫安排在那个备用的一个小院中,他让陈阿大夫妇告知了两个马夫一些这边的规矩,他要求马夫务必把马养好养肥养膘,需要什么东西到时候可以跟他说。
并告知了他们这边的饭菜都是自己去食堂打的,他们点头回应,然后去照顾马匹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定点定量的生产货物,并没有扩大生产。
是怕生产的太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毕竟我们卖的东西别人都没有见识过,就算有也比别人的好上10倍不止。
但是是由于时间的紧迫,今天从沈小姐那里得知元军即将南下,奸相贾似道在芜湖带领3万将士与元军决战,全军覆没。
文天祥要来知平江府事,陈海峰决定还是要前往崇明去购买福船,他的太平日子不多了。
今天与沈小姐约定的物资,沈小姐说,不日就可备齐,到时候将运到我在平江府的宅子。
到时候陈海峰的高炉和铁器作坊也将开工。高炉和铁器作坊建成已将近半年都没有使用过。
马上又要制作高度的酒水,所以码头边的棚子也要进行改造。
现在那里也没有使用,陈海峰准备改造之后,作为酒水制作工坊。
买来的那些工匠现在也没有给他们安排事情,正好让他们把棚子改造一下。
等买的铁料怎么到了之后就可以自己生产一点工具。
然后蒸馏酒水的时候要用到盖子过滤器还有冷却管都需要用铜铁打造。
现在那些少年们并没有配备什么武器,也只配发了鱼叉和一些弓箭。
等陈海峰回去之后,他就要把库房里面的箭矢都分发下去。
至少做到每个班长,副班长,排长都有一副弓。
刀枪的制作要等他买的铁料到达之后才能进行,而且他还要秘密的进行盾牌的制造。
回来后,我们先去了丙区的农田,带人去田里除了些野草。
接着,我们又去了城里,参观了几家著名的丝绸作坊。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工人们织布、染丝,不时提出问题。
陈海峰耐心地解答着,希望他们能从中受到启发。
傍晚时分,我们踏上归途。
尽管疲惫不堪,但大家都收获满满。
傍晚的时候我让人把吊桥放下来,陈海峰带着陈蟹备上了礼物。
其中有香皂,肥皂各10块,水果罐头10,精盐10斤,白糖10斤。
陈海峰来到了李大财主家门房通报了他的来了。
李大财主热情的接待了陈海峰并叫侍女安排了一桌酒菜跟他畅饮一番。
酒过三巡,饭过五味,陈海峰告诉了你大财主他此次的来意。
因为李大财主家的地是很大的一块土地,有桥有路可以与外界相通。
往南可以去往盛泽浙江方向,往东可以去往同里昆山崇明出海口,北可以去往平江无锡常熟常州,张家港方向,过江可达扬州,淮安,镇江。
现在陈海峰住的位置是平江(苏州湾)里的一个突出部,四面环水,只有往东到达李大财主这一块地才能通往陆地。
往西经过西山东山才能进入太湖。只有进入太湖才能到达左边的南浔右边的无锡。
陈海峰告诉李大财主他想在这里修一条在河边修一条土路连接主干道。
并再租50亩土地,明年种土豆。
他愿意出1罐钱1亩地的租金再补偿他20贯,作为修路的补偿。
李大财主告诉陈海峰,他有俩儿子,一个在南浔做买卖,一个在临安做生意。
他说要是陈海峰愿意用今天礼物中的盐或红糖做交易,他就同意跟陈海峰做买卖。
不仅如此,他还会把小女儿嫁给陈海峰,李大财主说他的小女儿今年 17 岁,还没嫁人,长得那叫一个如花似玉。
等她出嫁时,还会送我陈海峰200 亩地和吴江县城的一座宅院当嫁妆呢!
而且,他的大女儿嫁给了本县的县尉,二女儿嫁给了户部员外郎中,以后我们合作也能方便不少。
李大财主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眼前的陈海峰,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而陈海峰则陷入沉思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不知道这位未来岳父大人的姓名。
于是他轻声问道:“小婿还不知道岳父您的名字呢?”
李大财主闻言,呵呵一笑,回答道:“老夫姓李名家兴。既然如此,那你便是同意娶我的女儿了吧!”
陈海峰听后,连忙点头应承下来,表示自己愿意迎娶李小姐。
他心中暗喜,心想自己不仅得到了一门好亲事,还能借此机会拓展商业版图,实在是一举两得。
随后,他询问起李家兴希望接手哪一项生意。
李家兴思索片刻,最终选择了食盐这一行业。
他表示自家的商队运输食盐最为方便,可以保证货物的供应稳定。
陈海峰对此表示赞同,并承诺会全力以赴经营这份生意。
接着,他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在李大财主的商队前往南浔和临安时,能够派遣一些人手跟随同行,让他们有机会见识外面的世界,李大财主欣然应允。
经过一番商议,陈海峰与李家兴主正式签订了契约。
根据契约规定,陈海峰租用了五十亩土地,并获得了修建土路的许可。
此外,双方还约定下个月是个吉祥如意的好日子,适宜举行婚礼。
因此,陈海峰需要提前做好结婚的各项准备工作。
从此以后,他们将以翁婿身份相处。
陈海峰心情格外舒畅,脚步轻盈地离开了李家。
回到家中,他立刻召集家人,开始安排修路的相关事宜。
同时,他也派人通知绿竹和紫烟,让她们开始准备更多的土豆种子。
来年,他们不仅要扩大土豆的种植面积,还要尝试种植其他农作物。
此外,陈海峰打算在新租的土地上建造一些简单的房屋,供日后居住和存放货物之用。
这条土路的修建,将为我们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也将逐渐组建自己的商队前往崇明无锡和临安做生意。
让他手下的人熟悉这些地方的道路,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34/3249717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