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相亲大会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相亲的那天,这段时间里陈海峰一直在码头上等待着,看着工程的进展。

码头附近新建的四座大楼的建设速度非常快,在预制模板的帮助下,混凝土地基和框架已经完成,中间的六车道马路也正在修筑之中。

这条马路中间设有两米宽的绿化带,将来会种植上各种花卉和矮小的树木,两边还各有三米宽的人行道,整个设计充满了现代感。

最后,只需要将这条马路与太湖镇以及环湖马路连接起来即可。

两边的地皮将军府也以高价出售,平均每平方售价高达两个银币。

这些地皮面积从200平方到500平方不等,都是三开门面的大小,而且位置都经过精心划分。

陈海峰的妻妾们也都参与了购买,她们三人一组,按照正规的流程进行操作。

在这段日子里,商人们仿佛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纷纷不惜砸下重金,疯狂抢购着那靠近四座大楼的店铺地基。

价格一路飙升,竟然高达每平方六个银币!这一数字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然而,尽管价格如此高昂,但那些有钱有势之人却如过江之鲫般数不胜数。

这场关于店铺地基的争夺之战,可谓是异常激烈,火药味十足。

就在这风起云涌之际,连一向低调行事的老陈头竟也按捺不住,毅然出手买下了其中一处地基。

消息不胫而走,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得知此事后,陈海赶忙带着自己的妻妾们,精心备好了厚礼,专程前往老陈头的府上拜访。

老友相见,自是一番寒暄叙旧,气氛融洽无比。

而后,一行人更是一同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推杯换盏之间,欢声笑语不断。

席间,众人偶然间注意到,老陈头的小妾已有八个月身孕,腹部高高隆起,犹如一座小山丘。

见此情景,陈海不禁竖起大拇指,由衷地夸赞道:“老陈啊,您可真是好福气呀!”

说罢,他毫不犹豫地从怀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红包,里面装着足足一千个银光闪闪的银币,作为给这个尚未出世孩子的见面礼。

面对这份厚礼,老陈头喜笑颜开,连连道谢,满心欢喜地将红包收下。

就这样,陈海峰等人在老陈头家一直待到下午时分。

眼看着太阳渐渐西沉,天色渐暗,他和妻妾方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踏上归家之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那个备受瞩目的相亲盛会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下,隆重登场。

这天,整个场地都被装点得美轮美奂,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

将军府在难民临时安置点精心布置了200桌丰盛的酒席,届时将安排四对新人同桌,可容纳多达800人共同享用盛宴。

这些桌椅均向太湖镇的居民借用,如此热闹欢快的氛围让太湖镇的居民们纷纷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友善。

相亲现场热闹非凡,仿佛一场盛大的集市。

商人和居民们纷纷摆起摊位,展示着各种商品,而新人则在其中穿梭,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商人似乎格外慷慨,价格更加实惠。

而那些参加相亲的人们,每个人都佩戴着一朵鲜艳的小红花,这是他们特殊身份的象征。

只要戴着这朵小红花,购买任何物品都能享受到八至九折的优惠。

妻妾们经营的店铺里摆满了结婚所需的各种用品。

金银首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喜服华丽而庄重,红色的床单、被套、碗筷以及脸盆马桶等一应俱全,营造出浓厚的喜庆氛围。

这些老兵和村民们都带着鼓鼓囊囊的钱包前来,他们知道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不能小气。

难民中也有不少人携带了大量的钱财,这些都是他们从福州或泉州带来的珍贵财富。

为了在心仪的姑娘或寡妇面前展现自己的诚意和经济实力,他们毫不吝啬地挥洒金钱,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功牵手的人,更是豪爽大方。

许多人甚至直接带着金首饰前来,没有准备的人也毫不犹豫地当场购买。

而新婚戒指作为我们家首饰铺的创新产品,迅速在琉球掀起了一股潮流,成为新人们喜爱的定情信物。

今天士兵们不是相亲的主力,各村的村民才是主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士兵竟然成功相亲了  312  对!而村民则成功了  860  对!

许多三十多岁的妇女成功出嫁,甚至还有一些带着两三个孩子的。

就连四十岁的女人也有几个嫁了出去。原本她们只是带着女儿或儿子来相亲的,没想到最后连自己也嫁了出去。

更有趣的是,居然出现了一对父子迎娶一对母女的情况。

当他们询问陈海峰是否可行时,我回答道:“再给一个宅基地不就好了嘛,只要不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就行。”

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相亲人的积极性。

为此,陈海峰不仅慷慨解囊,还特意奖励了那些勇敢迎娶寡妇的人们,每人足足五个银光闪闪的银币!

这份重赏无疑如同火上浇油一般,进一步将相亲的热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当这个消息传到他那几位美若天仙的妻妾耳中时,她们不禁娇嗔地埋怨道:“夫君呀,您怎么能如此调皮捣蛋呢?”

然而,言语之中却难掩对自家夫君这一举措所带来的热闹景象的欣喜之情。

对于那些尚未觅得佳偶的士兵和军官们来说,陈海峰展现出了他的关怀与体贴。

他大手一挥,豪迈地宣布让他们明日前往庄园再行相亲之礼。

这一决定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这些单身汉们心中的希望之路,令众人皆满怀憧憬,期盼着能够在这场盛大的相亲活动中邂逅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良辰吉日,喜酒于正午时分准时开席。由于前来祝贺的宾朋众多,原本准备的场地显得有些局促。

为了确保每一位贵客都能有舒适的座位,主人家不得不紧急向周边村庄求助,借来更多的桌椅。

一时间,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场面好不热闹。

虽说宴席上的菜肴算不上山珍海味,但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满满的诚意和浓厚的喜庆氛围。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盆盆香气扑鼻的鲜美鱼肉,鲜嫩多汁,让人垂涎欲滴;还有那色泽诱人、口感香嫩的兔肉,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两道清爽可口的蔬菜宛如餐桌上的清新点缀,为丰盛的佳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当然,美酒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的面前都整齐地摆放着一碗碗香醇浓郁的美酒,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丰盛的食材大多都是由附近各个村镇的乡亲们热情馈赠而来,而其中那甘醇美味的酒水,则是出自某位有心人的精心贡献。

此时此刻,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宴会现场,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午后时分,村民们便带着新婚的妻子和儿女返回自己的家园。

至于士兵和军官,则由武装部负责后续事宜。

军官结婚的并不多,仅有六对。

许多年轻的军官尚未年满二十岁,因此还不具备娶妻的资格。

然而,不少军官与女兵之间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只待年龄合适便可步入婚姻殿堂。

对于村民和难民来说,女性只需年满十四岁即可成婚,男性十七岁才可以成家。

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让二十多岁的男人先结婚,因为他们深知我提倡晚婚晚育,并愿意给予我充分的尊重。

在结束婚礼后,人们陆续散去,我来到关押俘虏的地方,这里关着的元军基本都是汉人,只有少数的十六个蒙古人,陈海峰带着女真妾室前去看了他们。

这些俘虏也不都是蒙古人的死忠,毕竟很多汉人只是为了一口饭吃才选择加入军队,所以当我们给他们带去了食物和衣服被褥时,不少人对他们表示出了感激之情。

接着,我给这些汉军开展了诉苦大会,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以及如何受到蒙古人的压迫。

一共有307个汉军参加了这次诉苦大会,其中被我们洗脑的估计有一大半。

最后,陈海峰给他们都判了5年劳动改造,但同时也给了他们希望:只要表现良好,就可以不用戴枷锁,可以住4人间,每天还有20文工钱。

如果遇到新皇登基或者皇子出生等重大事件,还会有大赦的机会。

这样一来,这些俘虏们不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善意和关怀。

所有的蒙古人都被判处了十五年劳动改造,这是他们应得的惩罚。

不过,其他方面则与汉人囚犯相同,没有特殊待遇。

这一点让大家感到公平公正,毕竟战争时期,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士兵,都需要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

而在这个判决过程中,金家姐妹和铁木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陈海峰处理好了这件事情。

这些被俘获的人员即将踏上一条特殊的征程——被送往工兵师参与道路的修建工程。

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应得的惩戒,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之旅。

通过辛勤的劳作,期望能让这些曾经犯错的俘虏们真正领悟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处,进而反思并改正。

与此同时,他们的付出亦会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作出一份不可或缺的贡献。

就在明日,这批俘虏便会被运送至施工现场,开启全新的生活篇章。

而在此前夕,陈海峰特意派遣负责看守的士兵向每一个人分发了两百文铜钱,并精心筹备了一系列商品以供他们选购。

其中涵盖了各类粮食以及衣物等等日常生活用品,旨在充分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这样的举措无疑彰显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即便面对敌对之人,我们依然应当给予其应有的人权与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伤的元军中已有三人不幸离世,死因皆为细菌感染所引发的高烧症状。

鉴于此情况,陈海峰此次特别嘱咐医疗小组务必增加为伤员换药及清洗伤口的频率。

经过多日的悉心照料,许多伤者的伤势已大有好转,足以乘坐马车前往工兵师的驻扎之地。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33/3249696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