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开始撤离


陈海峰上前搀扶起陆秀夫、江钲父子以及张世杰。

待他们站稳之后,他转身回到主座落座,并向众人解释道:“如今,元军有四路大军来袭,但目前我们仅仅在海上击败了他们的水师舰队。然而,在陆地上仍有三路大军云集,他们拥有大量的战马和骑兵,我们根本无法与之正面交战。因此,我建议大家一同乘船,先行前往琉球躲避元军的锋芒。”

众人听完他的话语后,纷纷低头陷入沉思之中。

毕竟,这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死存亡,必须谨慎思考。

片刻之后,张世杰首先提出疑问:“可是,我们人数众多,该如何前往琉球呢?”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期待着一个满意的答案。

陈海峰看向他,镇定自若地答道:“我已经事先派人准备了足够的船只,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安全抵达琉球。”

“好!既然如此,我们就听陛下的安排。”江钲表态道,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撤退准备工作。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和不安,但手中的动作却不敢有丝毫停歇。

人们忙碌地收拾行李,把能带的东西都尽量带上,然后带着家人登上了一艘艘船只。

这些船只将成为他们逃离战火、寻找新家园的希望之舟。

与此同时,陈海峰下达了命令,要求尽快修复被俘获的船只。

无论它们是否破损或是完好无损,只要能够承载人员,就必须充分利用起来。

对于那些失去船帆的船只,则用绳索牵引着前行。

这样一来,即使它们无法自主航行,也能跟随其他船只一同前进。

午夜时分,陈海峰安排海军运输舰将一部分人员先行转运至香港。

这部分人员包括伤势较重者以及需要紧急救治的人。

同时,他还下令在香港岛上构筑临时炮台,以确保船队在抵达目的地后能够得到足够的保护和支持。

接下来,陈海峰计划以香港岛为中转点,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运输。

首批被运送的将是伤势较重的人员,他们将优先被运往太湖镇码头的移民转运中心接受治疗和安置。

这样做既能减轻船上的负担,又能让重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

毕竟,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了海面上,波光粼粼。

海边停泊着密密麻麻的海商船只和渔船,数量之多让人咋舌。

这些船只将成为第一批起航的船队,它们将载着无数的难民驶向远方。

这些船只将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驶向高雄港,二是驶向乌溪口。

与此同时,他们还带着一份重要的圣旨。

这份圣旨要求台南和台中两府市,必须接纳并妥善安置这批难民,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

中午时分,陈海峰再次下达命令,让南洋水师装载两万军民前往安南和吕宋进行安置。

这次行动不仅是为了帮助那些受灾的民众,更是为了增强大明在安南和吕宋地区的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这支队伍,陈海峰特意准备了一份圣旨交给陈虾。

这份圣旨明确指出,他需要好好安置这两万军民,并在其中招收士兵,以壮大大明的军队力量。

根据陈海峰的计划,这八个安南师将会被改编成十二个安南师,而全部兵力也会增加到三万六千人。

这样一来,大明在安南地区的军事实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陈海峰还给了陈虾三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编练和整训工作。

一旦训练完成,他需要抽调八个师的兵力来到琉球,与其他部队会合,共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此刻,海岸边的船只频繁地忙碌着,每装满一艘船后,便迅速启航,将一批批难民送往香港岛。

这个过程持续不断,没有片刻停顿。

经过一整天的紧张运输,终于完成了所有军民的转移工作。

然而,还有一些无法带走的器械和物资,实在舍不得烧掉。

至于元军中的俘虏,则全部装船运往琉球,但那些受伤的元军俘虏,陈海峰都派人为他们医治,并包扎好伤口放在岸边。

对于这些人,陈海峰还对他们进行了宣传:“以后如果再遇到我们,只要你们主动投降,我们绝不会屠杀俘虏!”

打捞上来的元军尸体和宋军军民尸体都得到了妥善的安葬,安息在这片辽阔的海岸边。

海风轻拂着海浪,发出低沉的声响,仿佛是对逝去生命的哀鸣。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未结束,张世杰计划将岸边的200门宋军火炮运上船,以增强战斗力。

但当陈海峰望着那堆积如山的火炮,再看看逐渐逼近的元军,心中涌起一股紧迫感,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有丝毫耽搁。

于是,陈海峰果断地命令他放弃这些火炮,让他的士兵尽快登上船只。

尽管张士杰有些舍不得,但在陈海峰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服从了命令。

就在这时,元军的骑兵如旋风般疾驰而来,形势愈发危急。

陈海峰急忙派人将张士杰带到他的面前,面对张士杰的犹豫和不舍,陈海峰毫不客气地训斥了他的愚蠢行为。

陈海峰告诉他,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必须迅速行动才能保住性命。

同时,陈海峰也向他承诺,将来会为他配备更先进、更强大的火炮。

当元军抵达岸边时,船队早已远离了海岸线,驶向安全的海域。

夜幕渐渐降临,最后一艘船缓缓驶离海岸,留下一片宁静的海面。

这场规模庞大的转移行动终于画上了句号,但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在那宽敞而略显昏暗的船舱内,太后、小皇帝与赵若隐三人正倚靠着舱壁稍作休憩。太后面色凝重地注视着年幼的小皇帝,语重心长地告诫道:“孩子啊,如今这大好河山已然沦陷,但好歹咱们保住了性命,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太后轻叹一声,继续说道:“皇帝呀!你瞧瞧你姐夫,拥有如此众多的战船和威猛无比的火炮,就由他前去与那强大的元朝一决高下吧!毕竟你年纪尚小,让你来守护这片破碎的江山实在是太难为你了。”说完,太后满含慈爱地将目光转向一旁身怀六甲的赵若隐。

只见太后轻轻握住赵若隐的手,满怀期望地对她言道:“若隐呐,你这肚子眼看着就要临盆了,如果此番能够诞下一名男婴,那么我们或许还有个血脉当上皇帝。所以,待孩子出生后,你一定要悉心教导、用心培养这个即将降临人世的小家伙儿。”

赵若隐听了太后这番话,只是默默地轻点着头,泪水却早已不受控制地顺着脸颊滑落而下。她深知自己肩负着重任,可眼下国破家亡的惨状又令她心如刀绞。

此时,太后似乎感受到了赵若隐内心的痛苦,便伸出双臂将她与小皇帝一同揽入怀中。刹那间,三人紧紧相拥,悲痛欲绝的哭声回荡在整个船舱之中,久久不散……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33/3249688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