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永乐三年1


陈海峰在作出这些布置后,将造船厂新建造的船只都划给了南洋水师,南洋水师也派出船队前来接新印尼亚军,

陈左也回来向陈海峰述职,陈左恭敬地站在陈海峰面前,将新印尼亚和吕宋的情况细细禀报。

原来新印尼亚的局势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当地部落众多,虽大军压境暂时臣服,但暗潮涌动。

陈海峰听后沉思片刻,说道:“不听话的都灭了,左享苏归你节制,金陵还需要大量土著奴隶和少土著女。”随后,他转身看向地图,手指沿着海岸线划过。

那些来自战俘营的新兵眼神中带着对新生活的渴望。

他们深知,只要表现出色,家人就能过上好日子。

陈海峰又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加强各军队间的联络与协作演练。

他知道,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唯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得一方安宁,这也是他布局天下的关键一步。

陈海峰站在码头边,目光凝视着远方那艘缓缓驶来的巨大船队。

等船只靠岸停稳后,他迈着稳健的步伐登上了甲板。

身后紧跟着他的家人以及一群神色严肃的官员。

这次前往金陵的航程虽然顺利,但陈海峰深知接下来官员前往临安的路途依旧充满挑战。

他们此行不仅要运送人员物资,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推动各地的发展与繁荣。

一部分人将会在舟山提前下船,然后转乘内河船前往不同的地方。

这些人怀揣着梦想和责任,期待能在新的岗位上一展身手。

当陈海峰终于抵达金陵时,这座古老的城市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

各方势力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当中。

官员们的培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来自全国各地渴望学习先进治理之道的人们如潮水般涌来,使得原本宽敞的学堂变得有些拥挤不堪。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教学的质量,经验丰富的老师们认真授课,学员们则专心致志地聆听、记录。

与此同时,远在琉球的皇家贸易公司也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源源不断的货物从海外运抵港口,又通过精心组织的物流渠道发往内陆各地。

随着业务量的急剧增长,琉球皇家贸易公司不得不进一步扩充员工队伍,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赵氏造船厂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支持,船厂的规模日益壮大。

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一艘艘崭新的船舶在他们手中诞生,即将驶向辽阔的海洋。

而金陵城本身,也因为大量人员和先进技术的涌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街道变得更加宽阔整洁,商铺林立,人声鼎沸;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展示着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陈海峰不辞辛劳,经常亲自深入基层视察各项事务的进展情况。

每当看到城市中的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各个项目都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进时,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深知,只要持续推进这些举措,整个国家必将走向繁荣昌盛。

大明和元朝自从临安一战后一直没有交战,大明全面控制了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除了湖南还在元朝的占领下。

时间很快就到了永乐三年三月,陈海峰在澳洲船队的贡品中发现了红薯,他将红薯种植在了琉球皇家庄园里,已经收获了一批现在正在种植第二批。

在阳光明媚、海风轻拂的七月,琉球的校园里弥漫着毕业的喜悦与离愁别绪。

一批莘莘学子顺利地结束了学业,即将踏上全新的人生征程。

这些毕业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锻炼后,满怀热情地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纷纷进入政府的各个部门以及各级衙门工作,犹如一股清新的溪流,源源不断地为大明这片广袤土地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警察系统和税务系统均已成功组建完毕,它们接收了一批退伍的士兵和受伤的士兵。

而其中的官员们大多数都曾在的金陵接受过专业且严格的培训。

如今,这里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第三批培训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官员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然而,并非所有参与培训的官员都能顺利通过考核。

对于那些未能达标的官员,陈海峰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而是展现出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

他不仅给予这些官员丰厚的俸禄待遇,还向他们许下承诺:只要他们愿意前往新印尼亚任职,并在那里认真工作满五年,就会将他们召回金陵,重新为其安排合适的职务。

这个决定让原本心情低落的不合格官员们顿时喜笑颜开,他们兴高采烈地收拾行囊,带着自己的家人眷属,义无反顾地奔赴新印尼亚,决心在异国他乡努力工作,以不辜负陈海峰的信任和期望。

另一边,位于金陵的造船厂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复工时刻。

这座规模宏大的造船厂拥有整整  50  个坚固耐用的水泥船坞,每一个船坞都承载着人们对航海事业的憧憬与梦想。

根据精心制定的生产计划,该造船厂平均每条船的建造周期约为两个月左右,如此算来,每月能够稳定地产出多达二十五条各类船只。

这一产量无疑为大明的海上贸易和军事力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无独有偶,远在上海的蒲氏造船厂同样成绩斐然。这家船厂虽然船坞数量相对较少,仅有三十个,但凭借其精湛的造船技艺和高效的生产管理,每月依然可以产出令人瞩目的二十条琉球福船以及五十条其他类型的渔船。

这些船只不仅满足了当地渔业发展的需求,更为整个地区的经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琉球的赵氏造船厂现在每月能产琉球福船50条,是产能最大的造船厂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来到了永乐三年的七月。

在这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季节里,新的一批莘莘学子即将结束学业,迈向人生的新阶段。

而对于陈海峰来说,这意味着他将拥有更多的可用之才,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

与此同时,远在异国他乡的新印尼亚,最近向陈海峰送来了一大批奴隶。

这些奴隶身强体壮,经过简单的训练后,全都被补充进了奴隶军。

为了激励这些奴隶军士兵们奋勇作战,陈海峰还特别慷慨地赐予了第一批表现出色的奴隶每人一名新印尼亚女奴作为奖赏。

再看那遥远的琉球群岛,一条崭新的铁路宛如钢铁巨龙般蜿蜒伸展,这便是琉球的第一条铁路。

如今,这条铁路已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和货物运输。

然而,陈海峰并没有满足于此,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琉球南北铁路的修建工程。

那些之前从新印尼亚被截留到琉球的奴隶们,则因为在修建第一条铁路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已变得轻车熟路,所以被留下来继续参与这项浩大的工程建设。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33/3249681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