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灭高丽
经过长达两个月紧锣密鼓地筹备,来自四面八方的各路兵马终于陆陆续续抵达指定地点。
这些人马包括精锐的骑兵部队、步兵军团以及后勤保障队伍等。
当各部骑兵纷纷抵达之后,陈海峰立即派遣专人前去对士兵们进行一场激昂澎湃的大战动员。
此时,季节即将迈入寒冷的冬季,但明军早已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
他们不仅拥有精良无比的武器装备,而且过冬的棉衣也储备得十分充裕。
相比之下,敌军可能会因为严寒而战斗力大减。
紧接着,陈海峰命令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派出众多战船与运输舰,要将三万奴隶军全体装载上船,然后驶向高丽沿海地区实施登陆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其余的人马则开始向北进发。
就在这时,高丽国王眼见局势不妙,急忙派使者前来求和。
然而,陈海峰毫不犹豫地直接扣留了这位使者,根本不给对方丝毫谈判的余地。
在北方,大明的军队交由经验丰富且智勇双全的陈金统一指挥;而负责登陆作战的军队,则由足智多谋的陈银全权掌控。
随着两位将领一声令下,两支军队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分别从不同方向朝着高丽各地发起猛烈攻击。
一路上,陈海峰所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凡是遇到愿意投降的高丽部队,他们都会欣然接纳。
而且,陈海峰不仅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更是提前做好了周全的部署。
为了能顺利地将俘虏以及当地的高丽百姓妥善安置,他早早地就准备好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海船。
这些海船一字排开,犹如海上的钢铁巨兽,静静地等待着执行它们的运输使命。
陈海峰计划把高丽地区的所有不会汉话的高丽人都迁徙到遥远的江南和琉球等地。
然而,这并非简单的人口迁移,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
只有当这批被迁移过去的高丽人熟练掌握了汉语和汉字之后,他们才有机会获得重新安置的资格。
这种做法无疑给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高丽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与此同时,陈海峰又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策——从山东地区大规模地向高丽地区移民。
这个举动简直可以用“心狠手辣”来形容。
一方面,它极大地改变了高丽原有的人口结构;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生活在这里的高丽百姓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安。
当高丽百姓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国家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心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尽管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忧虑,但面对强大如虎狼般的明军凌厉攻势,他们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一步步侵占。
就在这时,陈金所率领的北路大军势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占了高丽北部的许多重要城池。
每攻克一座城市,陈金都会亲自指挥士兵们安抚城中的百姓,并积极宣扬明朝先进的文化和完善的制度。
他深知,要想真正征服这片土地,仅仅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这里的人民心悦诚服地接受明朝的统治。
另一边,陈银所领导的登陆部队同样表现出色。
他们成功地登上陆地后,毫不迟疑地向着内陆挺进。
一路上,他们遇到的一些小城甚至主动打开城门选择投降。
显然,这些小城市的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与明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倒不如识时务者为俊杰,趁早归顺。
随着战局的发展,高丽国内部开始出现严重的分歧。
一部分顽固的贵族坚决主张拼尽全力抵抗到底,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屈服;而另一些较为开明的贵族则认为,在当前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下,盲目抵抗只会导致更多无谓的牺牲,顺应大势投靠明朝或许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于是,高丽国内围绕着是否继续抵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社会局势变得愈发动荡不安起来。
然而,对于他人态度的分化,陈海峰完全不以为意。
他目光坚定地持续推动着战略布局的实施,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越来越多的高丽人向江南以及琉球迁移。
得益于充足的粮食供应和源源不断的海鱼资源,这些高丽人的生存得到了保障,因此几乎没有人产生反抗的念头。
不仅如此,陈海峰还巧妙地运用策略,充分发挥了那些被俘获或是被收买的高丽贵族与读书人的作用。
他让这些人按照原来高丽的统治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同胞,维持着原有的高丽等级制度。
同时,对于那些表现顺从、愿意配合的“高丽奸”们,陈海峰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丰厚的赏赐。
此外,他还在高丽地区部署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留下了整整一个步兵师驻守在此。
并且,从高丽的顺民当中招募士兵,成功地组建起了两支规模可观的高丽师。
其中,女兵师更是被特意调往了繁华的上海港。
在那里,她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对每一个来到此地的高丽人进行详细的登记工作,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流安置。
女兵师中的高丽女兵和皇宫中的高丽侍女被允许前往高丽移民中寻找自己的亲人。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高丽地区渐渐趋于稳定。
但仍有一小撮极端分子妄图复国,他们躲在深山之中暗中策划着各种阴谋诡计。
一日,陈金收到密报,有人正在联络散落在各处的残兵败将,意图在中秋佳节之夜发动突袭。
陈金不动声色,悄悄布置兵力,只待敌人入网。
中秋夜,明月高悬。
那伙乱党果然行动,却不知已踏入陷阱。
明军严阵以待,养精蓄锐已久,只等那股势力自投罗网。
当敌军气势汹汹地来袭时,明军如猛虎下山般发动了凌厉的攻势,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
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明军最终大获全胜,将这股来势汹汹的势力一举歼灭。
这场胜利让陈海峰信心倍增,他深知要想真正巩固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必须从文化入手。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下令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
首先便是在高丽、蒙古以及女真部落开办众多学院,专门聘请博学多才的大儒前来授课,传授儒家经典。
这些学院不仅吸引了当地贵族子弟踊跃报名,就连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对学习汉学充满了热情。
随着汉化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贸易港口的建成运营,越来越多的高丽人开始主动融入明朝的社会体系之中。
他们努力学习汉语,积极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
渐渐地,高丽地区无论是语言还是风俗都与中原地区逐渐趋同。
而高丽这片曾经饱经沧桑的土地,如今已成为明朝版图上一块繁荣稳定的属地。
高丽人与汉人相互交融,彼此借鉴,共同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种文化既有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融合了高丽民族的独特魅力,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书写着一段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https://www.vxqianqian.cc/4407/4407333/3249678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