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来乍到
在小河边钓鱼,这已经是陈海峰来到这个小村庄的第二天啦!这里是江南的一个小村庄,就在姑苏太湖边。
他熟练地在鱼钩上挂上一小条蚯蚓,甩杆压线,让浮标露出水面 4 节。可能是现在没什么人钓鱼吧,他每小时都能钓到 10 多条鱼,大多是 1 斤左右的鲫鱼,还有扁鱼和草鱼。
姑苏可是历史名城呢,这里的水道很复杂,土地要么一大片,要么就是一小片。
陈海峰现在所在的这一小片土地,估计和现在的商品小区差不多大。
因为面积小,没有桥相连,所以大家出行基本都靠小木船。
江南的木船一般都很窄,4 米多长,1.8 米左右宽。
很多人家都住在船上,住人的船会略微宽一点、长一点,他们基本都以打鱼为生,但也有在陆地上种田的。
陈海峰在的这个地方,是个贫穷的地方,一共就住了 3 户人家,都是茅草屋。
相对大一点的村落会有砖石房子,不过这里没有。
这里只是太湖东边的一个小湾口,是一块相对独立的土地,这里有 3 户人家,他们都姓陈,和陈海峰还是本家呢,他也姓陈。
这3户陈姓人家是从隔壁河对面的村子搬来的,江南的河道宽窄不一,土地都被小河分割成小块土地。
这些土地有的地方是人多的集镇,有的地方是人少的村落,它们都用木桥和石桥相连接。
陈海峰所在的这个地方,有后世1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只住了3户人家,勉强能称作为一个小村落吧。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住着三户陈姓人家,最东边的那一户主人是个老头儿,大家都称呼他为“老陈头”。
虽然从外表看起来,他的年纪似乎有些大,但实际上身体却非常硬朗。当被问起年龄时,他总是笑着回答说自己才四十多岁呢!
位于中间的那户人家,则是一对中年夫妇——丈夫名叫陈阿大,妻子则被唤作陈李氏。
他们育有一双儿女,九岁的儿子叫做陈小泳,还有一个七岁的可爱丫头,名字叫陈小丫。
而最西边的那一户,则住着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大叔,人称陈二毛,是个光棍。
在这三户人中,只有老陈头拥有一艘约四米长的小渔船。
尽管这条船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它仍然是老陈头赖以生存的工具。
平日里,他就靠着打渔维持生计。
陈阿大一家则辛勤耕耘着几亩薄田,并种植一些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售卖。
陈二毛与陈阿大不仅是邻居,更是表亲关系。
除了耕种两亩薄田外,陈二毛还会时不时地用叉子捕鱼、摸螺蛳或者抓捕河蚌等鱼货来换取生活物品。
陈海峰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南宋时期的姑苏,宋朝的姑苏城叫平江城,至于当今圣上究竟是何人,则需要前往城镇打听过才能知晓,只是听老陈头老是说大宋什么的。
而他原本是生活于 2024 年的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就职于苏州南边的一个小地方,年薪约有十五万之数。
陈海峰出生于 1981 年,曾经当过兵、做过生意。
闲暇之时,喜欢垂钓作乐,并常在渔具包里放置一张崭新的粘网,但后来禁止使用渔网了,所以购买后便一直搁置未用。
恰逢五一假期,陈海峰驾车来到太湖畔的小河边准备钓鱼。谁知天公不作美,突然降下一场暴雨,
陈海峰来时天气还好好的,天气预报没说有雨。暴雨下来后,他匆忙收起钓具,只来得及带上钓鱼包以及从淘宝购置的战术背包。
其它都留在岸边,陈海峰匆匆跑到一棵大树下避雨,甚至连折叠椅和鱼竿支架都来不及收拾,车子也停放得很远。
等雨停之后,周围的环境竟然发生了剧变,陈海峰就这样穿越到了这个时代。
想来也是有趣,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交通便利,却没有料到会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完成穿越。
庆幸这里此处地偏人稀,就算多出一人,也不会引起任何异常。
话说穿越那天,陈海峰左手提着渔具包,右手拿着鱼竿,等雨停的功夫,周围环境忽然就变了,好奇怪!
远处的水泥公路桥没了影儿,高楼大厦也消失了,河边的水泥堤岸同样不见,连自己的东西也一并消失,只剩下手上这些。
再抬手一看,手上的伤疤也没了,那是他当兵的时候用水壶打开水,被后面的战友推了下,烫的时候个水泡,有乒乓球那么大,当时只去医务室插了点药膏,等水泡消退后留下了浅浅的疤痕。
现在这个疤没了,人似乎还年轻了不少,他忙用手机给自己拍了个自拍照,他看到照片里的自己吓了一跳,好家伙,回到 17、18 岁啦!那嫩嫩的小脸,看不到任何的皱纹,胡子也没有了。
此时的陈海峰感到大腿有点凉,一看之下,不得了,牛仔裤都挂小腿上了,我赶紧提提裤子,把皮带扣到最后一个扣,这才勉强穿上裤子。
他的啤酒肚没了,手上的老茧也没了,还好个子还是那么高,他感觉手比以前有力了许多,手臂也有肌肉了,不再那么松弛,他试着拍打边上的树杆,手臂的力量好像是以前的两倍,这也太神奇了。
就这样,陈海峰这试试那看看,不知不觉在野地里待了一个多小时,他东看看西看看,也没看到周围有人。
还是中午看到对岸陈家那三户人家升起的青烟,才发现他们的。
看到有烟,陈海峰心急如焚,扯开嗓子对着河对岸放声大喊。
终于,他的喊声引起了对面的注意,一个老头划船而来,他和老头说能带我去对面吗,他迷路了。
老头见陈海峰只有一个人,便让陈海峰上了他的船。
他们成功地渡过了小河,踏入了陈家所在的小河滩,看着眼前陌生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当陈海峰上岸来到这里时,这里的居民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显然对于他这个不速之客的出现感到十分诧异。
经过与这些人的交谈,陈海峰惊愕的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南宋年间,陈海峰只是听到他们说宰相贾似道的事,从而得出的判断。
面对着众人疑惑的眼神,陈海峰给自己编了个离奇的经历。
尽管他们将信将疑,但依然表现出极大的善意,热情地款待了陈海峰这个来自未来世界的异乡人。
为了能够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存活下来,陈海峰毅然决然地决定暂且留在此处。
同时,他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关于自己身世的故事:他自称是浙江嘉善灵隐寺道济和尚的弟子,从懂事以来便跟随师傅,上个月师父圆寂后,他便在师傅的嘱托下离开寺庙还俗归家。
由于他小时候操着半口吴侬软语,寺庙的其他师傅便猜测他或许本是姑苏一带的人。
他们说陈海峰是师父出去游历时带回来的,当时只有2岁多,如今师父已然仙逝,他也重回故里,盼望能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按照师父的遗愿,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这样一来,既可以解释自己的身份背景,又能融入当地的生活圈子。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切都能顺利。
陈海峰告诉这里的人,他叫陈海峰,并询问能否留在这里,向他们学习当地的生存技巧。
陈老头说需要与几位邻居商量一下。
接着,陈海峰提到当师父圆寂时,师父将他的真传宝物——钓鱼神器以及两个背包都传给了他,凭借这些,他完全能够靠打鱼来维持生计。
经过三家共同商讨后,他们最终同意接纳陈海峰,并安排他暂且住在陈老头家中。
老陈头一个人住,他的住所由三间茅屋组成:一间用作厨房,一间是客厅,而另一间则是他本人居住的西屋。
最后,老陈头决定把客厅留给陈海峰借住。
从此以后,陈海峰开始跟随老陈头学习如何划船捕鱼,同时也向陈阿大请教种田和种菜的技巧。
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但陈海峰还是慢慢地适应了这种生活。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寻找返回现代社会的途径……
(https://www.vxqianqian.cc/4406/4406953/3249720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