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回到南宋年间,赶紧挣钱跑路 > 第5章 采购和买人

第5章 采购和买人


掌柜亲自将陈海峰送至门口,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

陈海峰望着眼前这家当铺,心中暗自思忖:既然此处是当铺,那想必会有许多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玩意儿,说不定其中就藏着自己一直梦寐以求想要购买的宝贝。

想到这儿,陈海峰礼貌地向掌柜询问其姓氏。

只见掌柜微微拱手,和声说道:“在下姓林。”

陈海峰赶忙抱拳回礼,并热情地问候道:“原来是林掌柜啊,幸会幸会!不知您这当铺里可有那些被他人典当之后却又弃之不顾的笔墨纸砚、书本以及各类兵器等物件么?”

林掌柜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如常,笑着回答道:“呵呵,公子所言之物倒是皆有所存。只是不知公子具体所需数量几何呀?此类物品咱家当铺自是不会缺少的。”

陈海峰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迫不及待地追问道:“掌柜,不知能否劳烦您领我前去一观我所需要的那些物品呢?”

林掌柜见陈海峰如此急切,倒也不拖沓,当即爽快地点头应允下来。

随后,他转过身,迈着轻快的步伐引领着陈海峰朝着后院走去。

一路上,两人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后院的一排库房跟前。

站定之后,林掌柜转头对着身旁的一名伙计高声喊道:“来人呐!快去把这个库房给打开,好让这位客官进去挑选一番。”

那名伙计听到命令,不敢怠慢,连忙应诺一声,随即如疾风般冲到库房门前,手脚麻利地掏出钥匙,插入锁孔轻轻一转,只听得“咔嗒”一声脆响,库房的大门缓缓敞开……

陈海峰走进库房,发现里面左边整齐地摆放着一幅幅书画作品,而右边则排列着一列列各式各样的兵器,有宝剑、刀枪、弓箭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他兴奋不已,上前随手抽出一把宝剑,仔细端详着剑身,感受着它的锋利与坚韧。

他忍不住询问掌柜:“这把宝剑售价多少?”掌柜微笑着回答:“此宝剑价值三贯。”

接着,掌柜又从左边的书架上抽出五本书和一个砚台以及两支笔,对陈海峰问道:“这些书和文具总共只需两贯钱,你可以一并带走。”

陈海峰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他觉得这个价格十分合理。

他爽快地掏出五两银子递给掌柜,然后拎起包袱,手持宝剑,将那五本书和砚台笔小心翼翼地塞进包袱里,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当铺。

来到城门口陈海峰看见老陈头正在墙边等他,他便向其招招手,老陈头便把东西放在一边向他走来?

老陈头看陈海峰一身得体装扮,夸他玉树临风,陈海峰便朝老陈头笑笑,和他说自己刚卖了家传宝物得了些许钱财。

陈海峰看他东西都已经买好,便叫他去雇辆驴车把东西都放上车,自己便提着包袱叫他和驴车跟着他。

陈海峰带着老陈头和赶驴车的师傅赶着驴车一起来到了成衣铺子这边。

店中的伙计看到陈海峰去而复返,热情地询问道:“客官,您还需要买些什么?”

陈海峰微笑着问道:“你们这儿有没有适合我穿的衣裤出售啊?”

伙计连忙回答:“有的,客官,请随我来。”说着,伙计带着他们来到卖衣服的地方。

陈海峰随手挑了一套衣裤,试了一下,感觉挺合身的。

接着,他想起了老陈头,于是又按照老陈头的尺寸挑选了两套相对便宜的衣服。

老陈头连忙摆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

陈海峰笑着说:“拿着吧,这是我送你的。”

随后,他又问伙计:“你们这儿有鞋袜吗?他用手比划了一下”

伙计道:“鞋袜是什么,客官你说的是足衣吗?”

陈海峰说:“你带我看看。”

陈海峰跟着伙计来到卖足衣的地方,原来现在这袜子现在叫足衣,于是他买了十双袜子和十双鞋子,都是自己能穿的尺码。

此外,他还给自己买了两双鹿皮靴子。当然,他没有忘记给老陈头也买了两双布鞋。

这一番购物下来,总共花费了陈海峰大约两贯钱。

他掏出五两银子递给伙计,伙计找回了三两银子。

最后,陈海峰让伙计将所有物品打包好,搬到驴车上放好。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粮铺。

出了成衣铺子后,陈海峰马不停蹄地带着老陈头等人来到木匠作坊。

一进门,一股木头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十分舒适。

“掌柜的,给我来两个木脸盆、一个木脚盆和一个木架子,架子要能放得下这两个脸盆和脚盆哦!”陈海峰笑着对掌柜说道。

掌柜点了点头,转身吩咐伙计准备好东西。不一会儿,伙计就将这些东西搬到了陈海峰面前。

陈海峰仔细检查了一番,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陈海峰又让掌柜给他拿了一个马桶和一个浴桶。

他看着这些木制器具,心里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啊!

“掌柜的,你知道哪里有得卖木船吗?”陈海峰问道。

“出城右手边就有一家造船厂,那里应该会有木船出售。”掌柜热心地回答道。

他谢过掌柜后,决定等会儿就过去看看。

随后,他付了钱,让伙计把所有东西都搬到马车上面。

离开了木匠坊,一行人来到了卖棉布的铺子。

陈海峰走进店里,挑选了一匹松江布,并询问价格。

“客官,您眼光真好!这可是上等的松江布,质量上乘,手感柔软。只需一贯钱便可带走一匹。”店家热情地介绍道。

陈海峰听了店家的话,觉得价格还算合理,于是爽快地付了一贯钱买下了这卷松江布。

紧接着,他又花费一贯钱购买了一个床垫、一条被子和一个枕头。

“老板,你们这里有没有这种形状的枕头?”陈海峰拿出纸笔,画了个现代枕头的样子递给老板。

“不好意思,客官,小店没有这样式的枕头呢。不过如果您需要,可以定做两个,费用是两百文。您可以先付定金,过两天再派人来取。”老板诚恳地说道。

他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于是付了两百文作为定金,并告诉老板过两天让老陈头过来取货。

最后,陈海峰带着众人离开了棉布店。伙计们殷勤地将东西帮忙放在驴车上。

他们再次踏上行程,他带领着老陈头等人前往粮油铺子。

盐竟然要  30  文一斤!陈海峰不禁咂舌,但还是咬咬牙掏出  300  文买了  10  斤粗盐。

这还不算完,他又花了  500  文买了油和酱醋。

最后,他看了一眼价格不菲的米面,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又买了五斗米花了700文。

走出粮油铺子,陈海峰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提着的油和米袋子,心里暗自嘀咕道:“这些粮食应该够吃一段时间了吧……”他暗暗祈祷着,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紧接着,他转头看向老陈头和驴车师傅,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两位老哥,你们可知道何处有人贩子出没?”他的目光充满了好奇和担忧。

听到这话,老陈头皱起眉头,面露难色,他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而驴车师傅则犹豫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回答说:“城西似乎有个地方专门贩卖人口。不过,那些大多都是些从北方逃难而来的可怜之人啊......”

陈海峰心中一震,立刻下定决心要去城西看看。

一路上,他的心情异常激动,既充满了期待又夹杂着紧张。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个神秘地方的面纱,寻找那可能存在的希望。

终于到达了城西,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

只见一名男子头上插着一根枯黄的稻草,神情落寞地站在路边,显然是在自卖自身。

这一幕让陈海峰感到无比震撼,他从未想过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不仅如此,周围还聚集着一些牙行的人,他们或交头接耳,或四处张望,似乎在寻觅着合适的买家。

这些人的存在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更加混乱和压抑。

陈海峰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波动。

他定了定神,然后走向一名牙行的伙计,尽量保持着礼貌和客气,询问道:“请问这里是否有会写字的小女孩出售?”

那名伙计打量了陈海峰一番,没有多言,只是默默地点点头,随后领着他来到一扇破旧的院门前面,并轻轻拍打了两下。

正当陈海峰疑惑之际,只听“嘎吱”一声,门缓缓打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凶相的大汉出现在我们面前。

他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恶狠狠地盯着我们,仿佛要将人生吞活剥一般。

陈海峰跟着那大汉走进了屋子,刚一进门,便看见院子里坐着二十来个年轻的小姑娘,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头发也是乱糟糟的,仿佛好几天没有梳洗过一般。

他皱着眉头走进屋内,让地上的人全都站了起来。

只见这些女子们神情木然,眼中满是恐惧和无助,看起来像是被吓坏了似的。

她们的头发乱蓬蓬的,身上也脏兮兮的,仿佛好久没洗过澡了。

每个人都瘦得皮包骨头,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

陈海峰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蹲下身来,用手指在地上写下了“姑苏城外寒山寺”这七个字,接着抬起头问道:“你们谁认识这个?”

沉默片刻之后,终于有四个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走了上前,轻声念道:“姑苏城外寒山寺……”

陈海峰仔细打量着这四个小姑娘,发现她们虽然很瘦,但五官却还算是精致,并不难看。

而且个头也还可以,胸部已经开始微微凸起,估计年纪应该在十五岁左右。

陈海峰心中一动,站起身来,转头看向那个大汉,开门见山地问道:“这些姑娘怎么卖?”

那大汉伸出一只手比划道:“6贯钱一个。”

陈海峰直接砍价道:“4个人二十贯钱卖不卖?”

那大汉一听,顿时喜笑颜开,连忙点头应道:“行,卖给你了!”

从怀中掏出四个五两银子扔给那大汉,搞到四张卖身契后,便带着这四个小姑娘走出了院子。

出了门,他又花五贯钱买下两个插草的小男孩,大概十五岁的样子。

他们九个人带着一辆驴车向城门走去,快到城门时,瞅见个卖包子的铺子。

1文2个包子,陈海峰直接买了100个,付了50文。

陈海峰又加2文买下那人的篮子,他让两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女孩提着跟在后面。

接着,又回到杂货铺买了十个水葫芦、二十个大海碗和二十个碟子,碗碟一文一个,水壶两文一个,一共花了六十文。

买完这些,他们几个来到城门外卖船的地方,那儿停了一排船,有大有小。

陈海峰带着老陈头向那走去,老板过来打招呼,陈海峰问船怎么卖的,他顺手一指两条差不多  6  米长的乌篷船,那船大概  6  米长,2  米多宽。

陈海峰问老板这船多少钱一条,老板说这种船  800  文铜钱一条。

他又指着旁边一条  12  米长的船问他多少钱,老板告诉我那条摇橹的船要  1600  文铜钱。

他跟老板说1条摇橹船和两条乌篷船,三条船一起  3  贯钱卖不卖,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了。

陈海峰让大家把东西都放到大船上,便让老陈头去把他的船划过来,他又向船老板要了三条绳子把三条船用绳子串在一起,便让老陈头和卖来的人在船上等自己。

陈海峰又叫了一辆驴车,和原来那辆驴车一起,回到成衣铺子那边买了8套丫鬟和4套家丁服,又买了12双布鞋花了2贯钱,伙计送了我20条毛巾。

他又去买了6套便宜铺盖花1200文铜钱,都装在一辆车上,到木匠铺买了12个桶和两个浴盆,买的都比较便宜花了600文铜钱。

回到船边付了500文车费,陈海峰让船上的人下船把东西都装上船,然后老陈头摇船,两个男孩用竹杆撑船离开码头,向家的方向去了。


  (https://www.vxqianqian.cc/4406/4406953/3249719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