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精盐制成
第二天大清早,陈海峰直接让大家省去晨跑环节,改为去收渔网和地笼,大概需要花费一个小时时间。
陈海峰安排陈蟹带领 1 班和 2 班,把鱼虾装上船。
然后让陈蟹和老陈头带着 1 班 2 班,把所有船开出去,去县城卖东西,再买些粗盐回来,现在粗盐差不多 45 文一斤。
他让陈蟹带他们亲自摇摇橹、划划船,学习一下船只的操作。
等他们乘船离开后,陈海峰就领着陈虾和 3 班的小伙伴们去库房拿了木工工具,找来一些木料,做了 10 个架子。
然后锯了 10 节竹子,两节一段,在上面开个口,中间一节打通,下面钻个跟红豆差不多大的眼。
又拿了几根细竹子,切成 5 节,对半劈开,不动一头,把所有竹节都打通,再用刀子刮光滑。
接着把竹筒固定在架子上,把半片竹子也固定好,竹筒要一头高一头低,最后在下面放个桶来接从竹筒里漏下来的水。
这样,一套过滤装置就大功告成了,到时候两套过滤器可以一起用在一个桶接水。
陈海峰让陈虾带着大家把东西全部搬到 1 号工房里。
两个过滤器对应一个桶摆放好,再把棚子底下昨天准备好的几桶石子沙一起抬到空房里。
陈海峰指着一个过滤器,让大家围过来看,然后在竹筒里垫上两层布,再放入一层细沙,接着放入一层粗砂,在上面堆上一堆小石子,差不多用了一节的位置,上面一节空着,这就是倒入口,盐水就从这里倒进去。
陈海峰还拿出昨天画好的一张图纸,给他们解释其中的原理。
1小时之后卖货的船就回来了,并带回来了两担粗盐和200多文钱。
老陈头告诉陈海峰,粗盐一担是100斤。
因为,买的多店家收了他们42文钱一斤粗盐,粗盐是20斤一袋的,装盐用的是布袋,装了20袋。
陈老头告诉陈海峰他们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了20斤韭菜和10斤青菜,才花了40文就买了这么多东西。
陈海峰讲今天中午能拿韭菜下面条,晚上炖个鱼汤,炒个韭菜鸡蛋,再炒个青菜就成啦,这样还能省点小钱呢。
这时候陈二毛领着两位夫子也来喽,陈海峰赶忙让大伙去洗洗手,再去宅子里喊上陈琴等 8 个丫头,还有陈小泳、陈小丫,一块儿去教室上课。
其实陈琴她们 8 个丫头都是认字的,不过当初买她们的时候,他也就是大概瞅了瞅,觉得她们确实认得几个字罢了。
其实啊,她们真正会写的字没那么多啦,不过这都不是事儿,你想啊,“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现在这时代,一个老师通常要教四十个学生!
就让她们先把学过的知识巩固巩固,再学些新的字吧。
相信以后总有一天,这些知识都会有用的。
陈海峰偶尔会到学堂里去旁听,顺便看看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字有啥不一样。
他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拿起毛笔,不停地练习写字的技巧。
他也会读一些古代文人的书,慢慢适应这个陌生的时代。
那两个老先生不在的时候,他还会临时当一下老师,把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表教给学生们,这些知识对他们可重要了。
实际上,陈海峰所学的知识并不算多,但只要脑海中浮现出任何有用的内容,他都会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们。
今天,陈海峰不仅将过滤器的设计图纸交予了他们,还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并制作出更多的实验样品。
中午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准备享用一顿朴素而美味的午餐——韭菜面条。
陈海峰和陈琴等人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到揉面、擀面的过程中。
陈琴她们心灵手巧,动作娴熟,不一会儿工夫,一条条细长的面条便已成型,被轻轻地下入了滚烫的热锅之中。
趁着煮面的间隙,陈海峰也兴致勃勃地向他们传授了几种其他面条的制作技巧,如龙须面、刀削面、宽面以及裤带面等等。
今天的午饭不仅是一顿美食盛宴,更是一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我们将每一种面条都精心制作了一些,两口灶上的大锅同时煮着不同口味的面条。
首先出锅的是一大锅香气扑鼻的韭菜龙须面,紧接着是另一口锅里同样诱人的普通韭菜鸡蛋面。
当大家各自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随后,我们又继续煮了一锅刀削面和裤带面,邀请了老陈头三家人一起来共享这美味的时刻。
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大家一边品尝着各种口感独特的面条,一边谈笑风生,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快乐。
这顿简单而温馨的午餐成为了我们美好回忆中的一部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情谊。
吃过午饭,陈海峰把 1 班的小伙伴们留了下来。
2 班则带着陈海峰的射鱼器和两把弓,开开心心地去打野鸭了。
3 班呢,去放网钓鱼,还把两个小朋友也一块儿带走咯。
陈海峰把今天的任务重新安排了一下,不要求大家样样精通,只要能会那么一点儿就成。
陈琴和其他 7 个女孩呢,被陈海峰安排回家打扫卫生,顺便做做衣服。
这边呢,陈阿大跟他老婆去田里翻土,准备种水稻,陈海峰也准备开始种土豆。
2 班和 3 班出发以后,陈海峰就带着 1 班的小伙伴来到了 1 号工房。
上次张木匠走之前呀,陈海峰让他做了 40 个木桶,还有 20 个木盆,放在那儿备用呢。
陈海峰让大家去井边打了 10 桶清水过来。打开盐袋,每个桶里都用木勺放两斤盐进去。然后就放在那儿等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后,陈海峰叫了 4 个人站在四组过滤器旁边,用勺子舀一勺半的水倒进竹筒里。
接着呀,过滤器就会把盐水一滴一滴地过滤干净,流进桶里,最后就得到清澈透明的盐水。
等他们把水舀到木桶的五分之四时,最后的五分之一就倒在最后一组过滤器里。
最后这五分之一是最浑浊的盐水,专门用最后一组过滤器来过滤。
这些盐水做出来的盐可不会拿去卖,是要用来做咸鱼!
虽说这是最后制成的盐,但也比买来的盐好得多呢!
陈海峰在最后一组过滤器那里留了一个人,还让另外两个人准备好提过滤好的盐水桶,送到灶台那边去。
陈海峰领着剩下的 4 个人到了外面的灶台,等会儿过滤好的盐水送过来,就倒进两口大锅里开始煮盐水啦。
等盐水煮干,盐就出来了!陈海峰安排了一个人负责烧两个灶,一个人负责搅拌盐水,还有一个人负责把盐装进木盒,最后再装进袋子封好。
在晚饭前,我们就把所有的盐都做好啦,收获了 120 斤精盐和 20 斤次等盐。次等盐就没装袋子,直接放在桶里啦。
晚饭我们吃的很朴素,做了个韭菜炒蛋,炒了个青菜,花鲢鱼切成块,烧了一个红烧鱼块,又做了一个葱姜鱼头汤。
晚饭后,大家聚在一起,陈海峰提议道:“明天我们可以试着用制盐剩下的材料制作一些其他物品。”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让陈琴找来一些动物油脂和烧碱,准备明天教教大家如何制作肥皂。
同时,他也计划让 3 班的少年去河对面山上采一些草药回来,看看能否制作出一些简单的药剂。
另外,他打算明天去姑平江府找沈小姐,将我们制作的盐拿去给沈小姐看看,托她帮忙售卖。
并带着陈琴她们8个女孩去平江府买点生活用品。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还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市场和交易。
(https://www.vxqianqian.cc/4406/4406953/3249718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