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金陵修整
和元朝的谈判自开春起始,一路迁延至炎炎夏日仍未停歇,而在此期间,双方的军队仿若达成了一种默契般,始终未曾爆发激烈的交战。
陈海峰敏锐地察觉到这难得的和平间隙,派出士兵大量在荒地种植土豆,并教会了奴隶军种植土豆,以后这些奴隶军退役后也能靠种植粮食生活。
在种植完土豆后,他果断抓住时机,于江南广袤之地大规模展开征兵行动。
他深知兵力的增强对于未来局势的重要性,因而全力以赴推动着陆军的扩编进程。
原本陆军中的每一个军仅有一万两千人之众,但经过此番调整,人数急剧上升,直接扩编至两万人之多。
与此同时,每个师的规模也有所扩大,从原来的三千余人增至如今的五千人。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军下辖整整四个师,而每个师又进一步细分为五个团。
如此严密有序的编制架构,使得陆军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其中,陆军第一军、陆军第二军、陆军第三军以及陆军第四军被划定为野战军。
这些精锐之师不仅在兵员数量上占据优势,在武器装备方面更是独树一帜。
每个野战军均配备了六门威力强大的 105 榴弹炮,以及多达六十门精准度极高的 75 毫米山炮。
然而,这般先进的火炮资源仅局限于这四个野战军所享有,远在琉球之外的其他部队,则只能配备相对较为常规的 180 滑膛炮和 13 毫米排射炮。
那 180 滑膛炮本为海军的舰炮,其性能之优越堪称翘楚,即便是元朝有心效仿制造,亦难以企及。
根据可靠消息,元朝缴获了三十六门滑膛炮和大量开花弹,75毫米山炮只获得了一些炸毁的零件,元朝没有机床和合金钢,无法仿造。
但是,燧发枪和开花弹被仿造了出来。
只是元朝的燧发枪没有大华的精巧,射程也相差很大,还经常哑火。
但是用这些仿造的武器也是很厉害的了,至少可以碾压北方那些小国家。
跟随着陈海峰的那支最初规模不大的女兵团,如今已然发展壮大,成功扩编成为了一个女兵师。
此时此刻,这个由众多英姿飒爽的女兵组成的师团正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严密地守卫着皇宫的安全。
她们以高度的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日夜坚守岗位,确保宫廷内外的安宁与稳定。
与此同时,原本的骑兵第二师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扩编,一分为二,形成了两个全新的骑兵师:骑兵第二师和骑兵第三师。
这两支精锐之师不仅拥有精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战马,更具备出色的战术素养和作战能力,成为了战场上令人瞩目的力量。
而山东师在完成一系列艰巨任务后,顺利返回了金陵。
在山东地区执行任务期间,他们成功迁移了多达四万多百姓,并将这些人口合理分配至大连和瀛洲等地,有效地扩充了当地的人口数量,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远在琉球的造船厂传来捷报,一批崭新的战舰和运输舰交付使用。
其中包括三十条破浪 350 战舰、十五条破浪 600 战舰,以及五十条海军运输舰。
然而,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海军琉球水师仅保留了十五条破浪 350 战舰、十五条破浪 600 战舰以及三十条海军运输舰,其余舰艇则被调配到金陵组建新舰队。
随后,琉球水师奉命返回琉球,继续守护那片海域的安全;而北洋水师也返回舟山群岛,开始休整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就在此时,陈海峰在金陵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成功组建起一支全新的帝国舰队。
这支舰队汇聚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秀的人才,可以预见它必将成为整个国家实力最为强劲的海上力量。
相比之下,北洋水师经过调整,缩减为一支拥有五十条舰船的舰队,但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帝国舰队征调了琉球水师和北洋水师的一部分船只和人员。
在金陵的陆军有四万人,在临安附近的三个军四个师有八万人。
陈海峰还在从吕宋和安南招募新兵,这些新兵将由海路运来金陵。
他在长江出海口新建了一座城,命名为上海县。
并在上海县成立了上海海关,和建造吴松炮台。
并给琉球的皇家造船厂下了二十条客货运输船,用的是海军运输舰的船型,只是增加了客舱,船上依旧装有两门滑膛炮。
这种新船将给琉球皇家海运公司,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将经营海上客运。
皇家海运公司将在琉球和泉州两地投运5条客船,在琉球和安南之间投运五条客船,在琉球和吕宋以及新印尼亚之间投运五条客船,琉球和金陵一线投运十条客船,在广州和上海之间投运五条客船,金陵和大连之间投运十条客船。
这些客船将大明现在的领地都用海船连接起来。
陈琴和陈棋二人早早地便抵达了金陵城。
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即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成为皇家贸易公司总部所在地。
从此以后,它将肩负起引领整个帝国经济发展的重任,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之地。
与此同时,陈海峰早已运筹帷幄,精心策划着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果断地下达命令,安排将皇家造船厂与蒲氏造船厂一同迁往长江沿线。
其中,皇家造船厂选址于鼓楼附近,并在此处大兴土木,着手修建一座宏伟壮观的皇家龙江造船厂。
而蒲氏造船厂则会迁至崇明的原赵氏造船厂旧址,经过一番改造扩建后,摇身一变成为全新的上海造船厂。
对于蒲家众人,陈海峰心中始终存有一丝顾虑。
毕竟他们身在遥远的琉球,难以实时掌控其动态。
思来想去,陈海峰认为只有将他们迁移至自己的眼皮底下,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对蒲氏的人员进行管控,还能对蒲氏造船厂的运营情况了如指掌,更好地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造船事业蓬勃发展。
(https://www.vxqianqian.cc/4406/4406953/3249683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