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回到南宋年间,赶紧挣钱跑路 > 第419章 准备远洋

第419章 准备远洋


陈海峰自回朝之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国家政策的调整工作当中。

他深知当下国内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人口急剧减少以及大量人员纷纷涌向江南长三角地区务工这一现象,更是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

经过深思熟虑,陈海峰毅然决然地决定针对北方的土地展开一场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由于众多北方农民纷纷南迁至长江以南,导致北方广袤的土地无人耕种,逐渐荒芜。

与此同时,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得南方的社会治安状况日益恶化,各种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陈海峰当机立断,下达命令要求为所有非南方本地居民办理居住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人员流动的管理与监控,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北方土地闲置的问题,陈海峰还下令向北方农户大规模发放土地。

每户人家均可获得多达  50  亩肥沃的耕地,从而保证他们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来从事农耕生产。

这样一来,农户们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事劳作之中,在辛勤耕耘的忙碌生活里无暇顾及其他事务。

此外,陈海峰深知单纯依靠传统的农业模式难以实现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他责成户部精心挑选一批富有经验、技术娴熟的专业人士组成指导团队,深入到各个乡村,手把手地教授广大农户如何发展多功能农庄。

这些农庄将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农作物种植,而是集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此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并逐步减少北方城市中的人口数量,推动北方地区走上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自古北方平原就是战乱之地,农民起义不断,这一举措实施之后,北方渐渐恢复生机。

许多农户精心打理自家的五十亩地,多功能农庄也初见成效。

不仅粮食产量稳步上升,还发展起了小型的畜牧养殖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

然而,朝中一些保守派大臣却开始弹劾陈海峰。他们认为此举破坏祖宗成法,过于偏袒北方。

陈海峰面对弹劾毫不畏惧,上朝之时据理力争,向众人阐述北方稳定对整个国家的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南方的治安状况虽有所好转但仍存在隐患。

于是陈海峰又下旨从北方调遣一批能力出众且公正廉洁的官员南下治理。

这批官员到达南方后雷厉风行,打击黑恶势力,规范商业活动中的不法行为。

随着时间推移,北方繁荣起来,南方也更加安定有序。

百姓们逐渐认可了陈海峰的政策,而陈海峰也继续着眼于全国的均衡发展,思考下一步改善民生、稳固社稷的良策。

永乐五年的那个炎炎夏日,倭国终于在强大的武力面前土崩瓦解,彻底覆灭。

一艘艘满载着倭人和倭女的船队如长龙般源源不断地驶向金陵城。

而在此之前,那些于去年被抓捕而来的高丽人们早已开始融入大明的生活。

在过去的时光里,高丽人一边辛勤劳作、刻苦学习,一边努力适应着这个全新的环境。

当他们逐渐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语言能力之后,便被有条不紊地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有的走进了纺织厂,灵巧的双手在织机间穿梭;有的踏入了食品厂,精心制作美味佳肴;还有的登上了远洋捕捞船,勇敢地搏击风浪;亦或是深入煤矿与铁矿,挖掘珍贵资源;甚至加入了建筑工程队,一砖一瓦构筑起城市的辉煌。

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付出,这些高丽人获得了应得的报酬——钱财以及象征身份的证件。

与此同时,各地官府也向他们敞开怀抱,出售农田和宅基地供其购置。

如此一来,只要攒够足够的财富,这些移民们便能随心所欲地购买船票,前往心仪之地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当然,如果想要在繁华热闹的中原地区安家落户,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在开展移民工作之初,陈海峰并未采取强硬手段没收高丽人的财物,相反还慷慨解囊,赐予他们银币及充足的粮食以维持生计。

正因如此,普通的高丽人没过多久便凭借勤劳的双手赚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有了安置高丽人的成功经验在前,接下来处理倭人的安置问题也就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完全可以沿用相同的方式,让倭人也能尽快适应并融入这片广袤的土地。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遥远的海外领地上,还能够逐步建立起专门的高丽社区和倭人社区,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陈海峰从海军舰队凯旋归来之后,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渴望亲自率领船队远航,去探索更广阔的海洋世界。

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带领整整  200  条海船,勇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然而,在踏上征程之前,陈海峰并未匆忙启程,而是精心筹备着各项物资和装备。

他深知海上航行需要充足的食物供应,于是吩咐食品厂赶制出大量的红薯粉和土豆粉。

这些淀粉类制品不仅易于储存,而且能够提供船员们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此外,他还让酒厂酿造了香醇可口的红薯酒,以供大家在漫长的航程中偶尔小酌一番,缓解疲劳与压力。

正是这几项看似简单却实用至极的发明创造,给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单调乏味的饮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人们开始品尝到各种新奇美味的食物;而红薯酒的出现,则成为了亲朋好友相聚时不可或缺的饮品,增添了许多欢乐祥和的氛围。

与此同时,陈海峰也不忘关注国内的科技发展动态。

当得知最新研制成功的蒸汽火车头已经运抵金陵的试验场地时,他迫不及待地前往视察。

站在那辆崭新的、散发着金属光泽的最新型号火车面前,陈海峰的心情激动不已。

他缓缓登上火车,亲身感受着这种划时代交通工具所带来的震撼。

随着汽笛长鸣,火车缓缓启动,车轮滚滚向前,速度越来越快。

窗外的风景如飞一般向后掠去,陈海峰坐在舒适的座位上,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交通变革的无限憧憬。

据测试数据显示,这辆蒸汽火车的最高时速竟然达到了惊人的  60  公里!它强大的动力足以拉动长达  8  节的车厢,运载数量庞大的货物和乘客。

如此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

基于对蒸汽火车巨大潜力的深刻认识,陈海峰果断做出决策: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

这条铁路的起点选定为繁华的扬州城,终点则是古老的京城北京。

其中,最为关键的工程当属跨越黄河天堑。

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如果无法建成一座稳固可靠的黄河大桥,那么铁路只能分段修筑,并通过乘船转运的方式来连接各段线路。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陈海峰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


  (https://www.vxqianqian.cc/4406/4406953/3249678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