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这很好笑吗?
石齐舟皮笑肉不笑,“小人见过楚大人。”
楚翊安没有察觉他的冷淡,整个人都洋溢着热情。
“石管事,不必多礼。西平一别,没想到又在此遇到了。我方才已听人说起,这些暖棚是你们太仓商行牵头搭建,这些炭火也是你们商行带头免费供给。贵商行心有大义,一再舍己为民,实在令在下敬服!”
他语气真诚,眼神真挚,俨然是发自肺腑。
石齐舟语气悠悠,“这些决策都是东家吩咐安排,我们不过听命行事罢了。”
楚翊安:“贵东家如此心系百姓,真乃我辈楷模。”
石齐舟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只可惜,我们东家那么好的人,却遭身边人背叛,那小人只听信旁人的谗言,却独独看不到东家的好,实在可恨。”
楚翊安眉头顿时深深蹙起,“如此偏听偏信,实在有眼无珠!”
“可不是有眼无珠嘛,不过这样也好,那一家子鼠目寸光,背信弃义之徒,配不上我们东家。”
楚翊安深以为然,“贵东家行此义举,定能得到皇上嘉奖,届时便不是那等小人能高攀的了。”
石齐舟哈哈大笑。
“楚大人所言极是!”
楚翊安真诚开口,“在下仰慕贵东家许久,不知石管事能否帮忙引荐一二?西平之恩,尚未有机会言谢。”
一道突兀笑声自身后传来,楚翊安回头,浑身都紧绷起来。
“属下见过七皇子。”
出了一口恶气,心情正好的石齐舟:?
他脸上的笑容凝固,瞪大了眼睛看着萧晏辞。
眼前之人,竟,竟是七皇子?
石齐舟后背开始冒冷汗,这段时间应当没有得罪他吧!
萧晏辞脸上带着明晃晃的笑,看上去心情不错。
“在聊什么?”
楚翊安语气略微僵硬,“下官与石管事是旧识,随便聊了两句。”
萧晏辞非常努力地忍着笑,“本王方才听到,你们好像在聊太仓商行的东家?”
方才能言善道的石齐舟这会儿开始磕巴起来了。
“啊是,对,没,没错……”
楚翊安语气认真,“下官对他很是仰慕,想请石管事帮忙引荐一二。”
萧晏辞笑得身子都开始抖动起来。
楚翊安:?
这很好笑吗?
石齐舟也被他笑得战战兢兢的。
都说七殿下性情古怪,一言不合就抡拳头打人,但没听说他性情这般……这般活泼啊。
好容易才止住了笑,萧晏辞努力端出一脸正色,“本王对贵商行的东家也早有耳闻,只缘悭一面,石管事,到时候你给楚大人引荐之时,定要带上本王。”
这么精彩的时刻,他怎么能错过?
石齐舟只能连连点头,同时心中又不免忐忑,自己这是不是给大小姐招惹麻烦了?
楚翊安觉得萧晏辞的反应很奇怪,但一时之间,又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没有多想,他很快告退了。
石齐舟十分麻利地朝萧晏辞行礼告罪,“草民有眼不识泰山……”
萧晏辞直接抬手将人捞了起来,“是本王有意隐瞒,怎能怪你?更何况,真要算起来,你还是本王的救命恩人,本王岂是是非不分之人?”
石齐舟见他语气如常,原本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殿下不怪罪就好。”
萧晏辞抬手,在石齐舟的肩上拍了一下,“这回你替朝廷分忧,立下了大功,只要这事不出岔子,回头本王替你请功。”
石齐舟赶忙推辞,“小人不敢居功,此事从头到尾都是东家做的安排,小人不过照吩咐办事罢了。”
“她自是居功甚伟,但你和手底下弟兄们的功劳也少不了。”
萧晏辞亲厚地勉励一番,石齐舟心中顿时燃起一股熊熊的斗志。
当初救下他们主仆二人的时候,他还有些后悔。
实在是他们当时看上去满脸匪气,压根不像好人,他很担心自己引狼入室。
而今,他庆幸自己当初的善心。
他们收容百姓之事进展十分顺利,朝廷的反应更是迅速,第一时间就派了禁军前来维持秩序,协理此间事宜,这其中定然少不了七皇子的手笔。
短短一日,城南这处临时收容所便聚集了城内城外大半穷苦受冻的百姓。
老弱妇孺都在暖棚里取暖,有劳动力的男人都争抢着干活,只要干活,都能拿工钱,每人还能领到一件厚实的棉衣。
这片荒地,在此刻彻底活了过来,几个商行的名字也深入人心。
此时城中,几个商行的铺面前亦是热闹非凡,很多百姓都在排队买炭。
远远的,就能看到这些店铺门口上立着一个偌大的牌子:有炭出售,五文一斤。
五文的价格,是大多数人家都能承受得起的。
但凡有些家底的人家,都愿意自己掏钱买炭,而不需要到临时收容所去挤占真正需要收容之人的空间。
而原先那几处高价卖炭的商铺,已无人问津,甚至还被路过的百姓拿石头打砸,连铺面都不敢开。
不过一日,这场风波便被彻底平息。
翌日朝堂上,德丰帝收到了此事呈报,紧锁数日的眉头终于彻底舒展开来,也总算知道那为朝廷分忧之人究竟是谁。
没曾想,陆知苒那一个小小弱女子,竟两次帮了朝廷这么大的忙!
“好好好,有此心怀天下的忠义之商,实乃我大齐之幸!传朕旨意,凡是他们收容所的所有物资,皆由朝廷拨款,待此事了了,再另行论赏!”
一个长身玉立,丰神俊朗的男子出列,朝上首朗声开口。
“父皇,此次救灾只怕非一日之功,后续灾民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前去收容所指挥调度,维续治安。”
此人正是李贵妃所出的六皇子,萧晏清。
皇后无子,只有萧宝珠一女,德丰帝尚未册立太子,对几个儿子俱是一视同仁。
皇子们年十五便能出宫开府,入朝听政,在各衙历练,待娶了王妃便册封封号,年过二十五,便要前往封地。
而今尚在京中的皇子便只有五六七八四位,前头的几个都去了封地。
五皇子体弱,整日关在府中不出门。
萧晏辞懒怠,入朝听政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八皇子年纪小,还未到临朝听政的年纪。
唯有六皇子萧晏清最是勤勉,日日上朝,在礼部历练亦是十分认真,半点不摆皇子的架子,颇得朝臣夸赞。
此时他主动请缨,众朝臣也不觉得意外,甚至觉得,此事由他来负责,再合适不过。
谁料,德丰帝却笑着道:“小六能有此心,朕心甚慰,不过此事朕已经派了你七弟负责,你便专心在礼部当差吧。”
(https://www.vxqianqian.cc/4403/4403408/3257344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