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117章百姓冻死,朱元璋忧心

第117章百姓冻死,朱元璋忧心


  “孔先生今日似乎状态不佳啊,究竟发生了何事?”

  刘三吾远远地便向孔讷打起了招呼。

  孔讷冷哼一声道。

  “碰到了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居然夸下海口,妄图造福世间百姓……”

  “呵呵,此事不谈也罢!”

  说完,孔讷认真的对刘三吾说道。

  “刘夫子,这篇道德经的思想,可以公之于众了。”

  刘三吾面露喜色。

  “当真?”

  “当真!”

  孔讷笃定的点了点头,又急切地追问道。

  “刘夫子,您之前说这思想并非由您提出,而是另有高人,能提出如此颠覆性的治国理论,此人必定是位非凡之才,您现在能否告诉我,这位高人究竟是谁了吗?”

  孔讷对这位能用更深层的理论,去阐释治理大国如烹饪小鲜的开创者,深感敬佩!

  当初刘三吾向孔讷透露道德经中的新学说时,孔讷简直惊呆了!

  他们一直在讨论,重新定义《道德经》的含义,并计划推翻旧有的理解,将这一新思想公之于众。

  孔讷明白,一旦这种新思想被推广,提出它的人必将名留青史!

  他心生羡慕,渴望能与之结识。

  刘三吾摇了摇头。

  “成败尚不可知,一切待推广之后自有分晓。”

  “若此计划得以实施,老夫定会向孔夫子引荐此人。”

  孔讷面带微笑地说道。

  “那就这么定了!有老夫出面,文人界定会接纳此理论,刘夫子您就放心吧!”

  刘三吾拱手致谢。

  “孔夫子高义!”

  朱元璋正在审阅奏折。

  最近几日,宁波和淳安两地官府几乎被朱元璋彻底清洗,罪证确凿,再加上以孔讷为首的文人猛烈抨击,根本无人对此提出异议。

  除了宁波和淳安两地,还有几个地区也被发现了有账目造假的情况。

  都察院随后又派人下地方进行调查。

  一旦发现异常,朱元璋绝不留情。

  慢慢地,朝廷官员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朱元璋是以户部的账目为根据,在搜查贪污的官员,而且还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揪出贪官!

  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奇的能力,仅凭账目就能锁定贪官污吏,许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文武百官之中,唯一可能略知一二的,便是户部侍郎傅友文。

  许多人曾试图询问傅友文,但得到的答复总是,连傅友文自己也不明白!

  傅友文所能透露的,仅仅是有人在背后为老爷子出谋划策。

  因此,官员们纷纷开始揣测,究竟是谁在老爷子背后出力……

  然而,朱元璋的这一策略,使得各地官府在得知消息后,敢于伪造和贪污的官员几乎绝迹!

  朱元璋心情愉悦的批阅着奏疏。

  但很快,他便眉头紧锁了起来。

  他最担忧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由于冬季的到来,京城周边百姓的死亡人数急剧上升。

  吏部尚书詹徽整理出的名单,简直触目惊心!

  冻死的百姓多达八十一人,因炭毒而亡的百姓更是高达二百一十二人!

  朱元璋心如刀绞!

  身为大明的君主,每一个百姓的离世,都无声地控诉着他的治理不力!

  他出身贫寒,深知冬天对百姓意味着什么。

  尤其是今年,气候似乎比往常更为严寒!

  “速召詹徽来见。”

  朱元璋站起身,按摩着疼痛的双腿。

  小冰期在洪武末年曾爆发过一次。

  这双腿便是在当年冬季留下的病根,至今未愈。

  不久,詹徽匆匆赶来。

  朱元璋面色不佳,对詹徽说道。

  “治理大明的百姓,必须对得起他们,如今京城附近已有如此多的百姓冻死冻伤,那其他地方的情况又如何呢?”

  詹徽保持沉默。

  对于此事,他同样感到无力,不愿目睹大明的子民如此逝去,然而他能做的却极为有限。

  朱元璋继续开口。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确保百姓们有足够的取暖措施?”

  詹徽沉思后回答道。

  “目前取暖是个难题,普通百姓多以柴火取暖,条件稍好的则用木炭。”

  “柴火提供的热量微乎其微,许多百姓的房屋是木草结构,因此火灾频发,已有三户人家因此出事。”

  “也有百姓不烧柴火硬撑着的,结果已有六户人家不幸冻死。”

  “条件稍好的家庭,会使用木炭取暖,却因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十几户人家中毒身亡。”

  “至于其他家庭,实在是因为贫穷,房屋破败,缺少保暖的棉被等物。”

  朱元璋听詹徽讲述百姓的困境,心中顿感沉重。

  终究,这个国家还是太穷,太多百姓仍在饥饿和寒冷中挣扎。

  连最基本的供暖都难以保障,朱元璋深感对不起天下苍生!

  朱元璋试探性地问道。

  “朝廷能否拨出资金,无偿向百姓发放棉被?”

  詹徽低着头,沉默不语。

  “陛下,集市上棉花价格高昂,若朝廷确保京城周围民众每人都能获得棉被,财政上尚可承受。”

  “但其他省份的民众定会心生不满,百姓忧虑的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分配的公平性!全国众多行省合计起来,若依此法行事,朝廷财政将难以维系……”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对詹徽嘱咐道。

  “务必严令各地官府,定期巡视乡村,确保百姓生活无忧,如有必要,让他们上报情况,咱必会出手援救!”

  詹徽颔首。

  “臣领命。”

  朱元璋摆了摆手。

  “退下吧。”

  詹徽离开后,朱元璋轻声叹息。

  仅仅初冬时节,已有众多百姓冻伤甚至丧命,深冬时节又该如何是好?

  百姓的未来何在?

  朱元璋的脸上显露出深深的忧虑。

  不久,黄狗儿谨慎地走来。

  取走了朱元璋身边的火盆,并换上了新的。

  朱元璋对此并未多加留意。

  然而,在他批阅奏疏一段时间后,不经意间瞥向腿边的火盆,身体竟有些僵硬。

  他站起身,好奇地走向火盆。

  黑色的火盆中,火焰熊熊燃烧,温暖了他的身体。

  他伸手置于火上,一股暖流迅速遍布全身。

  但是……

  为何没有毒气?

  又为何没有烟雾呢?

  这些正是朱元璋好奇接近的原因。

  这盆炭火与宫中往常供应的有所不同,以往的炭火点燃后,总是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需要开窗透气。

  除此之外,以往供应的炭火点燃后还会产生烟雾,屋内也因此总是烟雾缭绕的。


  (https://www.vxqianqian.cc/4394/4394152/3278389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