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一点芳心两处开小说阅读 > 第54章 耦耕若便遗老身

第54章 耦耕若便遗老身


  【一】《得胜令.恰似檀口点樱桃》王实甫.元曲

                  恰便似檀口点樱桃,

                  粉鼻儿倚琼瑶,

                  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

                  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

                  苗条,一团儿衠是娇。

                  这两天,完盛忙着作画,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平日讲究喝茶的他,连茶也很少喝了。所以,郭靖便借此机会躺在床铺上睡大觉。

                  这小子,特别能睡,似乎永远睡不够睡不醒。他的睡觉本领也锻炼得十分了得:不但能躺在床铺上睡,而且还能坐着睡,更可笑的是他站着也能睡,最显功夫的是一边走路一边睡,还不会磕磕碰碰,失脚摔跤,妨害行路。

                  郭靖刚刚听得主人的叫唤。心想,两天来没有叫我了,也许有什么急事。连忙起身,拖着鞋,揉着眼,到了主人的跟前,问道:“公子,唤小的有什么事吗?”

                  完盛仍然注目在图画上,说道:“郭靖,你来看,我家小姐的真容画好了,你看画得怎么样?”

                  郭靖抬头一看,墙上悬挂着一幅漂亮的美女图,那女子实在美极了,美得比天仙还要胜三分。公子说,是“我家小姐”。可郭靖到现在也没见过虞小姐,所以有点不大相信。她真的长得跟画上的一般美吗?这可能是公子胡思乱想,胡编乱造出来的吧!就问:“公子,这画的是‘我家小姐’?”

                  完盛听了,有些生气!

                  听他的语气,好像还有点不相信,便骂道:“咄!狗头,休得无礼!这‘我家小姐’是你叫的吗?”

                  郭靖想,怎么又犯错误了?便问:“公子,小的不会称呼,公子教教小的,应该叫什么?”

                  “狗才,你忘记得那么快!应该喊‘我家主母’,记住了!”

                  郭靖有点儿不服气:哼!八字还没有一撇哩,就一厢情愿地“主母、主母”的。你不害臊,我还嫌难为情呢!

                  可是心里尽管这么想,嘴里却不敢这么说,仆人总归是仆人,口是心非原是家常便饭,就道:“是,公子,小的记住了,是‘我家主母’。”

                  完盛这才高兴,点点头说道:“孺子可教也!”

                  郭靖见主人今儿高兴,干脆拍足了马屁拉倒,就道:“公子,刚才小的开罪了我家主母,小的罪在不赦,小的要向我家主母请罪,请我家主母看在小的忠心耿耿侍候我家公子的份上,就原谅了小的吧!”说罢,就对着画像趴了下去,又叩了一个头。

                  【二】《重答柳柳州》刘禹锡.诗

                  弱冠同怀长者忧,

                  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

                  黄发相看万事休。

                  郭靖的这一番表演,奴性十足,这也正是作奴才的美德。如果不具备奴性,就不能当奴才。

                  所以,完盛见郭靖如此这般,点头赞许道:“现在,只要谁对我家小姐尊敬,谁就是他完哲笃的知己。郭靖,念你对小姐有尊敬之心,本公子有赏!”

                  琴童一听有赏,精神头儿就来啦,顺便又追加了一个叩头,“谢我家公子赏!”

                  “慢来!且慢谢赏,本公子又要指出你的错误来了!”

                  郭靖一听,吓了一跳,怎么又犯错误了?问道:“小的犯了什么错?请公子明示。”

                  “好,你听好了!你在我家小姐面前,是不能叫‘我家公子’的。”

                  “为什么?”

                  “因为我是我家小姐的,你在小姐面前说‘我家公子’,岂不是我这公子不是我家小姐的了么?你只能称‘公子’,不可用‘我家’二字,但在别人面前可以这样称呼。”

                  “好的,公子。”

                  完盛斟酌了一下,感觉还是不妥,又嘱咐道,“以后也不能称我‘公子’。”

                  “这又为何?”

                  “称公子总感觉有些纨绔子弟、花花公子的意思。”

                  “那我怎么称呼您?”

                  “我是举人,是解元,是有身份的人,你可以称呼我为相公?尤其在小姐面前,你叫我一声‘相公’,显得多有文化?”

                  “噢~”

                  “在外人跟前,就称‘我家相公’。”

                  “我家相公!”

                  “哎,你看,你这样一称呼我,显得你我多有素养……”

                  “噢,改改称呼就有素养啦?”

                  “那当然。”

                  “那你称呼我‘狗头’,是有素养还是没素养?”

                  “找打!”完盛动手就要打。

                  郭靖一闪,“再动手就更没素养了。”

                  完盛一想也对,自己都是要娶媳妇的人了,成天阶和自己的小跟班“皮打狗闹”的像什么话,便道:“好~,以后,不叫你‘狗头’了,叫你的名字。”

                  “最好别叫我名字。”

                  “不叫你名字叫你什么?”

                  “我也快到了‘弱冠[1]’之年了。在我们汉人,一到成年,是不能直呼大名的。”

                  “这我知道,要称呼你的‘字’,可你有字吗?”

                  “我没有,我们穷人是没有字号的。”

                  “那可咋办?

                  “你不会也和明长老那样称呼我为‘琴童’,岂不很好?”

                  “琴童?”

                  “是啊,一个,我本就是给您背琴的;再一个,你这样称呼我,别人一听就知道我家公子……不,我家相公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才子。”

                  完盛忽然发现郭靖已不是当年在路边捡到时的小乞丐了,他已经长大了,成熟了,便问道:“琴童,你今年多大了?”

                  “十三了。”

                  完盛叹了口气,“是啊,你都十三了,我却至今未婚。”

                  “相公对虞小姐一片痴心,我断定您今年一定会喜结良缘的。”

                  “但愿如此!”完盛停顿了片刻,问,“你现在也大了,你对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侍候主人一辈子。”

                  “看现在的情形,你跟着我恐怕是要受苦唠!”

                  “受苦我不怕。”

                  “看朝廷的意思,打算取消科举制度。考进士入仕途的愿望,我估计是实现不了了。我和虞小姐如果有一天真的喜结连理,我打算与她共同耕作于田亩之上,白发相守,便老而无憾了。”

                  “那我也跟定你,从事农耕……或者,回你的老家,我们养上一大群马羊,我为你和主母遛马放羊……”

                  完盛赞许地看着郭靖,说:“很好,有你这样忠诚的人在我身边,我这一生还有何求?”

                  【三】《浣溪沙.题仕女图》包栋.词

                  完盛继而开心起来,又回到了画像上,问:“琴童,你看我家小姐长得美不美?”

                  “相公画得是很美,不过,不知真人有没有这么美,恐怕是相公自己想出来的吧?”

                  郭靖的怀疑,使得完盛很高兴:画上的美,还不到小姐的一半,郭靖已经不大相信了,可见小姐确是生得美。于是道:“琴童啊,这不用怀疑,你相公画得千真万确,小姐比画上还要美三分哩!琴童,你看小姐和相公相配否?”

                  “相公,恕小的直言,相公和小…”琴童吃一堑长一智,学乖了,连忙缩嘴改口,“……和主母真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地设一双,可谓门当户对!”

                  完盛听了哈哈大笑,说:“好一个天生一对,地设一双,哈哈哈……”

                  “相公,且慢高兴!你和主母是门当户对,可是老夫人,不,就是你未来的岳母大人,不知是否也以为和她家相配?”

                  “这…这……现在是有些差距,但我会努力的,即使不能封官加爵,做个大地主或大牧羊主也不错嘛!反正我不会让你家主母受苦的……”

                  其实,郭靖还是担心虞夫人不会同意他俩的婚事,便转移话题道,“相公,小姐的画像是画的很好,但总感觉缺少些什么。”

                  “缺少什么?”

                  “单单是小姐的身姿,却没有景物的陪衬,是否单调?”

                  “对对对,看来你也是受到我的熏陶,对字画很会欣赏了。”完盛想了一会儿,又提笔画上了杨柳、烟雾、小舟、莺等等,最后又在画的右上侧题了一首《浣溪沙》,并盖上了自己印章:

                  “仿佛烟波十四桥,

                  柳阴深处小停桡,

                  一声莺歇一声箫。

                  桃叶桃根歌宛转,

                  江花江草梦迢遥,

                  几时同载趁归潮。”

                  郭靖看了题词,笑道:“相公,你不是说,您画的是您俩十年之后的初见吗?怎么又改成了河岸码头?”

                  “一个大小姐在寺庙里,总是感到有些不妥……”完盛笑了笑,“把小姐画在码头,寓意着我和她将要一起坐船回家啰……你说,岂不美哉!”

                  “美,当然美……不过,相公,明天您要去拈香见主母了,您还是早一点睡觉吧!”

                  “言之有理,养精蓄锐,去见娇娘!”

                  “好!”

                  ————————————

                  注释

                  [1]弱冠

                  在观看古装影视剧的时候,古时男子都会把头发扎成一束,做成“束发”,束发之后就是戴冠,到时候做一个美美的发型,戴一顶漂亮的小帽子,俨然一副翩翩美男子的标准造型。

                  在古时,发型和帽子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那是需要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后,才能宣布你成年了。就和现在每年夏天举行的成人礼差不多。

                  (1)那么,古代多大岁数算是成年?

                  在我国古代,不管男孩女孩,一到成年就要举行特殊的成人仪式,男戴冠,女配笄,分别叫做“冠礼”和“笄礼”。

                  “冠”字从古文字形上看,最初是“用手戴帽子”的意思,由此演变为指帽子。不过古代的帽子跟现在的不同,更像是头上戴的一种装饰物,而且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

                  冠礼是古代为贵族男子举行的加冠仪式,以示成人。具体做法是在宗庙中将接受冠礼的人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

                  《礼记.曲礼》曰: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要戴“冠”并取“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择偶成婚的资格。因此,“弱冠”一词就用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古代对冠非常重视。不仅男子成人时要加冠,而且冠一旦戴上,轻易不会摘下。

                  《左传.哀公十五年》中记载了子路“君子死,而冠不免”的故事。讲的是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在卫国期间遭遇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冠下的丝缨被击断,就在他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杀死。子路因此被后人看作是为捍卫冠冕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2)及笄

                  古代在戴冠这件事上不但尊卑有别,而且男女有异。

                  在唐代以前,妇女是不能戴冠的。唐代以后,贵族女子也可以戴冠。所谓的“凤冠霞帔”,是只有贵族女子才有资格佩戴的装束。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有笄、簪、簪花、钗、梳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金钿、银钿、扁方、流苏、梳蓖等。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做“笄礼”。

                  《说文解字》曰:笄,簪也。“笄”就是古人盘头发或者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由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插上一根簪子。发式的改变意味着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

                  《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汉代经学家郑玄对此的解释是: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后来,人们就用“及笄”一词,指称女子年满十五岁。

                  例如白居易《对酒示行简》: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意思是说,我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十五岁了,还没有嫁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尤其是年轻女子的年龄,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形状奇异的美丽花朵,古人常用来比喻少女。

                  其他如女子十六岁称“碧玉年华”,二十岁称“桃李年华”,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等,也都是拿美好的事物作比,形容女子的青春韶华。


  (https://www.vxqianqian.cc/4394/4394077/3826555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