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一点芳心两处开最新文章 > 第92章 浓施淡抹巧梳妆

第92章 浓施淡抹巧梳妆


  【一】《国风.邶风.燕燕》诗经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袁府今天嫁女,中午须摆正席酒宴的,这场酒俗称“开面酒”,也叫“起嫁酒”。孙知之就是来参加这场喜酒的。

                  “开面酒”结束后,就该女儿上轿了。

                  按照礼俗,新娘子应该坐在母亲的大腿上,娘亲再给女儿喂一口饭,俗称“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母亲的哺育之恩。

                  但绯儿只是落落的义女,而且年纪相仿,只好把“喂上轿饭”和“哭上轿”这两道习俗给免了。

                  接下来是大舅哥“抱上轿”了。

                  落落给绯儿蒙上了盖头,纪绪抱起她,伴娘撑起红伞护着,在大家的簇拥下向大门口走去。

                  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撒米,曰“喂金鸡”。意思是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子了。

                  大方紧紧跟在纪绪的身后,脸上泛出些许的醋意,心想:忘了别让自己的男人来抱新娘子啦。

                  因为她发现,纪绪抱绯儿的手法有些紧,嘴上便醋意浓浓地说道:“你,你何应抱得那么紧吗?”

                  纪绪只顾着喘气,“妹妹高挑,我不抱紧了,会摔着她的。”

                  “摔了,摔了怎么了,你会心疼?”

                  纪绪有意地气她,“自己的妹子,能不心疼嘛!”

                  随行的人们跟着欢笑,知道郡主是在吃新娘子的醋呢。

                  “让我来抱的是你,不让我抱的还是你。”纪绪有些不悦,因为绯儿长得高大,路程又远。

                  “你累了,可以放下歇会的。”

                  “你不是说,妹妹的脚不能着地吗?”

                  “你不好找个凳子,放上,先歇会儿,这么大的院子,什么时候能走到头?”

                  “你能不说话吗?”纪绪白了大方一眼……

                  好不容易走到门口的大花轿跟前,但喜娘还是不让纪绪把新娘往轿子里放。喜娘笑嘻嘻地说:“你急什么~,有你这么做兄长的吗?做兄长的,要对出嫁的妹妹,有种留恋不舍的样子。”

                  大家知道喜娘在有意“刁难”大舅哥。

                  是啊!这么帅气的小伙子,谁不想为难他一把呢?

                  【二】《诗经.卫风.硕人-下阕》诗经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街坊上,看“嫁女”的人们纷纷议论:“好个高挑的新娘子啊!”

                  看到纪绪已是满头大汗,喜娘便让他把新娘子放在花轿前的凳板上。

                  新娘子站在上面,伴娘赶紧在新娘的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又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喜娘见时辰一到,便喊:“新娘子上轿啰!”

                  绯儿向送行的亲友鞠躬谢意,在姊妹的搀扶下,转身步入了大花轿。

                  四个轿工立刻开始装订门面。

                  绯儿进轿坐定后,本想活动一下紧绷的精神。喜娘赶紧制止说:“新娘子,不可乱动哟~”

                  这意思是说,新娘子坐进轿后,臀部是不能乱动的——这关系着新娘子在婆家的地位,是否“坐稳当”的问题。

                  门面装好后,随着喜娘的一声响亮的“起轿”声,八名轿夫同时稳稳地抬起大花轿。

                  瞬间,鞭炮齐鸣,铳声震响,锣鼓声、喇叭响彻街巷。

                  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花轿顶撒米或茶叶。喜娘见纪绪还站在原地不动,便道:“大舅哥,别站着啦,你得‘送轿’呀!”

                  “怎么送?”

                  “学着我,跟着走就行。”喜娘边跟行边教着纪绪怎么做。

                  纪绪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喜娘又道:“可不能笑哟~”

                  “这么大的喜事,为何不能笑?”

                  “我看你也是个书生,你没读过《诗经》?诗经上说,‘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你应该落泪,要表示对自己的妹妹依依惜别之情。”

                  “噢,小生明白了。”

                  看到纪绪很讨喜,便问:“大舅哥,有婚配了吗?用不用喜娘为你做媒……”

                  “我,我……”纪绪不知如何回答。

                  大方在一边抢话说:“有了,有了。这么大一个人,你没看见?”

                  喜娘笑了笑,不再言语。

                  【三】《小雅.车舝》诗经

                  间关车之舝兮,

                  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

                  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到了农郊,路程便走了一半,送亲的人们坐下来休息。

                  夕阳西下。

                  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了,树静了。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仿佛想躺下来,安睡了……

                  喜娘告诉大家:“送亲的,就送到这儿吧,你们可以返回了。我估计,不多会儿,迎亲的就要到了……”

                  喜娘教着纪绪,用红布包了点火熜灰,又从火种中点燃了香,跟着送亲的人一起返回了。

                  返回家里,纪绪要把带回的“火种”置于火缸中,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

                  ————————————

                  注释

                  [1]婚礼流程

                  第二阶段:婚礼进行时,即“成亲”阶段。婚礼,就是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婚姻的主要程序,这些风俗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1)男方

                  请吃酒:迎亲日子叫“好日”。俗谚“请吃酒,挜拜生”。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吃喜酒(好日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简单说,就是  “下请帖”。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五子登科”彩头。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鹅2只、肉l方、鱼2尾等。

                  享先: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贳器店(指出租婚丧喜庆用品的铺店)租得花轿和婚礼器物,挂灯结彩,用上等筵席款待贺客,称“细便饭”。婚礼的当天五更时辰,男家以全副猪羊或五牲福礼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俗称“享先”。早餐兴吃“享先汤果”。大花轿要出门的时候,男方家要以净茶、四色糕点供奉“轿神”。然后,大红灯笼开路,并一边走,一边放铳、放炮仗,沿途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以喜娘(送娘)为使者,持名贴前往。

                  (2)女方

                  开面: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俗称“开面”(含有现在美容的意思),客人兴吃“开面汤果”。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就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喂上轿饭: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坐花轿:花轿,俗称“大红花轿”,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坐花轿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花轿。故夫妻吵嘴,妻子带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自己的高贵。传说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难至明州,金兵追急,赖一女子相救得脱,后找恩女不得,诏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凤冠霞披,并坐花轿。这就是女人结婚凤冠霞披,坐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官轿让道的来历。

                  搜轿:花轿停放须轿门朝外,女家有人燃着红烛、持着镜子,向轿内照一下,谓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称“搜轿”。

                  起嫁酒:女家在中午为嫁女所准备的正席酒,叫“开面酒”,俗称“起嫁酒”。

                  拦轿门:花轿临门时,女家放炮仗迎轿,旋即虚掩大门“拦轿门”,待塞入红包后,便给开门。其实就是讨红包。

                  哭上轿:女儿上轿,母亲哭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话,有:“囡啊囡,侬抬得去呵,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领一潮来啊!  ”“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等,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

                  哭嫁是从何而来?

                  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再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是不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红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对於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於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出门: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此女子,从今往后,生是男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

                  抱上轿:当到达吉时的时候,新娘须由自家兄长抱著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著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扫帚星的谐音,人们忌讳嫂嫂出门相送会给新娘子带来不吉。

                  撑红伞: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後便不会啄新娘子。新娘子,站在露天的轿前踏板时,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上还要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新娘子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

                  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

                  送轿: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新娘兄弟随轿行,谓之“送轿”。

                  接火种: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地名)等处,以讨“千岁”、“三发”彩头。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点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返家置于火缸,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


  (https://www.vxqianqian.cc/4394/4394074/3833912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