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一点芳心两处开小说免费阅读 > 第40章 始信婵娟能解忧

第40章 始信婵娟能解忧


  此时,完盛才想起仙女就要离开了,便赶紧移近殿门。

                  只见,她被一个小姑娘搀扶着走远了。她的背影,实在美妙极了——细腰肢又娇又软,千般袅娜,万种旖旎,好比垂杨柳飘舞在晚风前。

                  【一】《宫怨》倪龙辅.诗

                  翠袖无香镜有尘,

                  一枝花瘦不藏春;

                  十年不识君王面,

                  始信婵娟解误人。

                  悟尘还在一个劲地讲解大殿的建筑风格。完盛却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直到看不见虞美盼的影子,才如梦初醒般地问:“小师父,刚才怎么,观世音菩萨现身了?”

                  悟尘见过虞美盼,每当跟随师父去西院给虞集看病时,都能见到美盼侍奉在父亲的周围。听到完盛提及,便道:“别胡说八道!那是虞大人府上的千金,什么观音不观音的。”

                  完盛惊问:“她是虞美盼?!”

                  “是啊!你们认识?”

                  “不不不,只是在大都时,听他人提及过,说虞府有位大小姐美若天仙。当时我还不信,今日一见,可真不是虚言啊!你说,这世界上竟然有这般女子,岂不是国色天香乎?不说那模样儿,只是那一对小脚儿,也是价值千金啊!”

                  悟尘笑道:“你呀你!离得那么远,她在那边,你在这边,她又是系着长裙儿,你怎么就知道她的脚儿小?净是胡扯!”

                  完盛笃定说:“怎是胡扯?你跟我来,我讲给你听……”悟尘跟他出了大殿,来到了小径上,“你仔细看看,如果不是这落花满地柔软的芳径,怎么能显得出她步着香尘、浅浅的鞋印?”

                  “哪有什么脚印,俺怎么没有看出来。”

                  “你能看得出,就不当和尚了!”

                  悟尘可不高兴了,说:“别吹,不信俺就看不出来。”说着,就在芳径上仔细勘察,又趴在地下,像捉蛐蛐似的,找了老半天,就是没见小姐踩下的弓鞋脚印,只好站起身来,叹了一口气,“唉,看起来,俺只能一辈子当和尚了。”

                  完盛甜蜜地回忆道:“刚才她走到屋门前,临去的秋波那一转,已让我疯迷了。”

                  悟尘道:“先生,这是佛门圣地,不可胡思乱想。时间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了。”

                  完盛看着空荡荡的寺院,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她像神仙一般回归洞府去了,只留下了杨柳轻烟,鸟雀喧鸣……”说到这里,话音渐渐低了下来,只顾自言自语道,“也罢!‘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朝廷还想取消科举,就是继续举行,我也不去参加了……我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找寻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二】《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纳兰性德.词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完盛也不知道是如何向悟尘告辞的,当他失魂落魄地返回城里的时候,天已完全黑了。他只顾低头往前走,竟走过了“知己坊客寓”。恰巧店小二喊住了他,并把他送上了楼。

                  这时,随从郭靖正在着急:主人出去游玩,原来说好回来吃午饭的,可现在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还不见回来,正在担心着急。忽然听得楼梯声响,赶忙开门一看,见主人精神不振,有气无力地回来了。

                  完盛一进房门,便一头倒在了床上。

                  郭靖还以为他在外边喝酒了呢,上去闻闻,没有酒味,说道:“公子,吃晚饭了。”

                  完盛呆呆地,一言不发。

                  郭靖心想:坏了,主人早上出去还是兴高采烈的,怎么回来却成了一个傻子。会不会在外面撞到了什么邪祟?便上去又问,“公子,我们吃晚饭吧!”

                  完盛还是不开口,他只是考虑虞美盼的事儿:直接去求婚吧!自己现在的地位,老师和师母肯定不会同意的……怎么办呢?

                  看到主人的样子,郭靖小心地问:“公子,您有什么难办的事吗?说给小的听听,也好让我替您想个办法。”

                  完盛听了,便立即爬了起来:说不定“旁观者清”,他会有个把馊主意。说道:“今天啊,我闲游普救寺,在大殿上无意遇见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小姐,可称得上是绝世无双,天下第一。”

                  郭靖不信地问:“有那么美?擦点眼药,看看罢了,也许人家根本就没把您放在眼里呢!”

                  完盛摇摇头说:“不,你错了!她看我了!”

                  “看你了,又如何?”

                  “你知道这小姐是谁?”

                  “谁?”

                  “她就是我青梅竹马的虞美盼呀。”

                  “老师家的千金,虞美人?”

                  “是啊。”

                  郭靖疑惑地问:“虞美人怎么会住在庙里,当尼姑啦?”

                  “你想什么呢~,老师染病退休回家,路过蒲州时病情加重了,便在普救寺让老方丈调养……行啦,你别管那么多,你只告诉我,有什么良策能成就你家公子这件好事?”

                  “虞美人不是因为您给她起的这‘外号’,一直很讨厌您嘛?!”

                  “可后来,她不讨厌我了呀!”

                  “您咋知道,人家不讨厌了?”

                  “眼神!记得十年前,她随老师离开的那个秋天。我在回廊拐角处遇上她,她好像有话要对我说……”

                  “说了吗?”

                  “没有,她始终没说出口。”

                  郭靖笑了,“也许人家是想对您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这么一个大美人,你就…别癞…什么…肉了……”

                  “我如此心焦,你还开这等玩笑。”

                  “不是玩笑,我感觉她开不了口,可能是这句话,不一定是对您有意思!”

                  “不对,她的眼神明明告诉我,她喜欢我……就说今天的相遇吧,她临走时对我‘秋波那一转’,和十年前的眼神是同出一辙,她传给我无限的情愫……”

                  “您俩相认了?”

                  “没有。”

                  “既然是青梅竹马,又十多年没见,为何不相认?”

                  “可能是没认出我来?你想,我俩变化多大,我一上来就没认出她来?”

                  “公子,您想,不认识就眉来眼去的,这样的女人能要吗?”

                  “你管那么多干嘛,我是让你告诉我,怎样才能把她追到手。”

                  “噢~我明白了,光让小姐眉来眼去的还不行,关键得让老夫人先中意您才对。”

                  “这倒奇了,我娶的是小姐,又不是师母。她看得中看不中与我何干?”

                  “岂不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你们汉人这么多讲究?”

                  “是啊!只有老夫人中意了,那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事情也就好办了。”

                  “怎样才能让师母相中我呢?”

                  “难点就在这嘛,汉族老太太讲究的就是个门当户对,以我们现在的状况,想娶虞家的千金,是不是有点高攀了?”

                  “我也是蒙古…族人…算是高等民族[1]吧。”

                  “我们汉人只讲门当户对,不讲你是哪个民族。”

                  “你再帮我想想……”

                  ————————————

                  注释

                  [1]元代建立四等人制的原因是什么?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

                  元朝的区域十分广大,民族成分十分复杂。当时,元廷根据国情制定的四等人制,对全国各地的农牧业恢复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建立初期,政府是由一批己经汉化了的契丹人、女真人及蒙古人共同组成的。除了蒙古人享有一些特权外,其他各民族还是平等的。那时,汉人还可以担任后来只有蒙古人才能担任的达鲁花赤。

                  由于李擅叛乱牵涉到了忽必烈的汉人亲信王文统等人,加剧了忽必烈对汉人幕僚的疑惧,不得不加紧对汉人的防范,但是要稳定蒙古人对中原的统治就不得不任用从政能力很强的汉人。因此,在任用汉人的同时,重用色目人加以牵制。

                  当时南人对蒙古统治者的积极抵抗和排斥,使元朝对南人的偏见更甚于汉人。因此,政府在分化汉族的同时,把汉族人分为汉人和南人使其互相牵制,汉人成了第三等人,南人被归为第四等人。

                  至元二年(1265年)二月,以蒙古人充当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做总管,回回人做同知,成为定制。这样,四等人制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所以,当时等级的划分,并不是以民族,而是以地区区划的。因为,那个年代还不知道什么是民族。元代划分的不同等级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上层人士而言,划分等级是为了限制非蒙古贵族的政治权利,以此保证蒙古贵族子弟能得到更多的官缺,并非专门针对民族。人口等级划分限制了非蒙古贵族出身的上流阶层的权利,使他们不能超过蒙古贵族,这是元朝维护统治的手段。对于当时各族下层的百姓而言,人口等级对他们一点意义也没有,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底层的人,世世代代放羊或种地永远也没有当官的机会。所以,平民百姓根本都不知道自己被划入四等级中的哪一类。

                  蒙古人——蒙古本部贵族,与投入蒙古本部下为头夏的其他部族。

                  满族祖先女真人与渤海人在元代主要分在汉人阶层(此汉人并非汉族),但早期投诚的女真人成了蒙古贵族的头夏(也就是家臣),所以也有少数分女真人在蒙古人(此蒙古并非蒙古族)里的。

                  色目人——各色名目之人,即外国人。是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也就是说,一切非蒙古、汉人、南人的都算是色目人。

                  早期归附蒙古的其他蒙古部落,契丹贵族,中亚钦察各部,大理贵族,吐蕃贵族,回鹘各部以及元廷聘请的外国官员都属色目人。但不包括满族人,满族当时为女真族,建立金国,被蒙古所灭,除当初留在东北以及后来陆续回到东北的女真人发展为今天的满族以外,留在中原的女真人大多融入汉族和回族。

                  汉人——原西夏遗僚,原金境内女真贵族,高丽外臣,渤海士,汉士等。

                  元朝所说的汉人并非汉族人,而是指汉地之士人,金时女真官僚后代有很多住在河北山西等地,因此被列入汉人的多,并非汉族。

                  南人——原南宋境内的汉士大夫,越人土官等等。


  (https://www.vxqianqian.cc/4394/4394069/4023445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