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花动拂墙红萼坠
【一】《浣溪沙.闺情-上阙》李清照.词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热恋中的女孩,其眉目之间的表现是与众不同的。
尽管虞美盼在拼命地掩盖自己的心迹,但好像都没有逃过柳如烟的眼睛。
美盼一听完盛并没有看药方,便着急道:“他也太不理解我的心了。”
如烟说:“是啊,我也这么说的——这是我家小姐对你的一片心意,你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普通的药看待,快快依方服用,一刻也不可延误。”
“他如何说?”
“完相公还是不接,并说什么——小姐的情意已经领教过了,这药方不看也罢,看一看,原来只有三分病,又得添七分。”
“他怎能这样呢?如烟,你一定要让他看!”知道自己的伎俩被看破了,美盼只好讪讪地笑笑,但这羞涩的笑颜更像盛开的荷花。
如烟心道:你早跟我说不是药方,是情书多好?我也不用在完盛面前多费唇舌了,他还得像接圣旨那样来接你的诗笺哩……哼!现在你倒是急了,不行,还得让你急一急,便道,“我对完相公说,这张药方一定要看,小姐是个女华佗,所开的药方可以药到病除,在我们寓所[1]里,已是百试百灵。怎么在你这里,就会给你添病呢?”
“他,他怎么说?”
“他还是不接,说他还要留条小命坐车回家呢!”
“这可怎么办呢?”美盼失望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既然如此,把药方还给我吧……”
“你先别急嘛,还有下文哩——我说,我这次来,是奉了老夫人之命,药方也是老夫人命小姐开的,你不接,我就回去交给老夫人,让她来给你,看你接不接!”
美盼一听,吓得芳魂几乎出窍,急得手足无措,吼道:“如烟,此药方是给完先生的,你怎么能交给我母亲呢?”
如烟见美盼急到如此地步,笑道:“盼盼姐,别急呀,我还有下文。”
美盼想,你别再下文了,我真的受不了啦……便剜了如烟一眼,“你快说呀!”
“完相公说,不敢劳动老夫人。她如来到,小生非死不可,让小生多活几个时辰吧。”
美盼放心下来,又确认道:“那药方,没交给我母亲?”
“没有。”
“既然未交,就拿来还我。”
“盼盼姐,就这么一张普普通通的药方,你急它干吗,我还有下文哩。”
你的下文怎么下不完了?这种下文可真让人提心吊胆。便道:“如烟,你的下文何时可以下完呀?快快一下子讲完了吧!”
看到美盼被捉弄得差不多了,也该让她放松下来了,便转入了正题,“盼盼姐,我是这么说的,完相公,早先你说过,小姐的书信,求之不得,为什么今日里,你硬是不看?”
“他,怎么说?”
“他说,情书是甜蜜的,当然求之不得。这药方还不是些黄连、苦参,何必再找苦吃?坚决不看!”
“还是不看?”
“我又跟他说,完相公,这是小姐最后一封信了。小姐虽然辜负了你,可文字跟你无冤无仇的。看在如烟的份上,拿去看一看吧!”
“他看了没有?”
“看了。”
美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放心地、脸儿绯红地低下了头。
如烟看到美盼那娇羞的美态,说:“完相公说,是看在我如烟的份上,才看药方的!”
“我知道,妹妹的脸比我的大!”
如烟不悦道:“谁稀罕脸大了?”
美盼赶紧解释:“我是说,你的话比我的管用……完先生,看了以后如何了呢?”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
“可曾说些什么?”
如烟学着完盛的表情说:“可惜呀可惜,可惜少了一味最最要紧的主药!”
“我开的药方,配伍齐全,如何会少呢?”
如烟想,你还要一本正经拿药方来哄我。说道:“相公说的,就少了你小姐这一味[位]。”
美盼一听:糟了,给如烟都知道了。她眼波流转,轻轻问道,“少了我什么~?”
如烟歪着头逗弄道:“就少了小姐你在药方上开的那味药啊!”
“我哪里写什么药……”知道说漏了嘴,赶紧停住了。
如烟笑道:“没写药吗?那为什么完相公说——如果有了这味药,这张药方好比太上老君八卦炉内的九转金丹,不用说药到病除,完全可以起死回生了。”
美盼心里有数,但还抱着能瞒则瞒的侥幸心理,问道:“他提及药名了吗?”
如烟见她还要装假,便道:“完相公说,此味妙药只有盼盼姐有,只是不知你肯不肯……”
“我哪有什么药~”
“完相公说了,除了你小姐,别人是没有的!盼盼姐,既然你是只此一家并无分号,别小家子气了,拿出来给了他算了!”
“我如何拿得出来呀~”
“小姐,完相公救了你,现在你也应该救他,不要多顾虑了,豁出去吧!”如烟想,我已说得这样露骨了,难道你还要装糊涂?
美盼当然不傻,早听出如烟已知道药方内容了,她这样旁敲侧击,是在顾全我的颜面,可我怎么能开得出口呢?还是让她先说吧,说道:“这个嘛……”
“盼盼姐,别这个那个了……完相公说了,此药必须你亲自送去才有效验,还叫我陪同姐姐一起送去,还要我不得有误哩!”
美盼只好默认了,说道:“好妹妹,容我三思~”
如烟想:时间尚早,让她考虑一会儿也好。等到戌时,你不去也得去。便道,“盼盼姐,可得好好想一想,别错过了救人的好机会。吃过晚饭我俩再作商议如何?”
虞美盼低头不语……
【二】《好事多磨》王实甫.元曲
好事从来磨难多,
今宵始得凤鸾和。
自从柳如烟走后,完盛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里团团转,指挥着郭靖整理杂物,打扫床榻。
主仆二人忙乎了一阵子,看看整理得差不多了,窗明几净,书籍排列整齐,一切自感满意。
俩个人正坐着欣赏,忽听完盛“啊哟”一声,好像想起了一件大事。
郭靖问:“相公,怎么了?”
“我是不是得洗洗澡啊!”
“我没约会过,我不曾知道。”
“你想,我病了一晚,身上也出了许多臭汗,今晚和你家主母同床共枕,别把娇滴滴的她给薰坏了。”
郭靖连忙附应道:“哼,这倒是,主母是千金小姐,又娇又嫩,相公浑身臭汗,不薰死也得闭气。
“那你别啰嗦了,赶快给我备水。”
“是!”郭靖急忙到虞寓厨房去打热水,再服侍主人洗澡。
洗完澡,完盛感觉浑身轻松,神清气爽。又叫郭靖在屋内焚上一炉好香,折腾了一阵子,天色已晚。
吃过晚饭,完盛便叮嘱郭靖说:“琴童啊,你听好了。今晚我家师妹来此相会,非同小可。不许你在旁边,也不许你像昨天晚上那样偷看。”
郭靖说:“遵相公吩咐!不过,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完盛气笑了:“这是我一个人的事儿,何用你做什么?”
“那我就干闲着?”
“你,给我睡觉去。”
郭靖知道了,今晚主人的相会大体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是不需要他在旁边侍候的事情。事关重大,不敢怠慢,也不管到不到睡觉的时间,就乖乖地到自己的小屋睡觉去了。
完盛等郭靖走后,自己先在房内巡视了一遍,检查一下有无碍眼之处,香炉内又添了几块好香,身上也打扮得齐齐整整,除了没有插金花,穿吉服之外,其他都像一个新郎官。
————————————
注释
[1] 府、宅、家、舍、庐、寓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写着“某府”、“某第”之类的牌匾;有些文章中,也常有把人物的住所称作“府”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古代“府”、“第”、“宅”有着很大的不同。
(1)府
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为“府”,现在也称某些官宦居住的地方,也可用于身份比较尊贵的人物住居之地,是贵族住宅之地的一种说法。
(2)宅
生活比较富裕人的住处,宅院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三进”、“四进”,就是三排、四排。
(3)家
普通人住宅的统称。
(4)舍
指人们的临时住处,也就是古代接待人的地方。
(5)庐
指临时搭建的简陋住室,没有梁柱,没有门楣,类似今人所说的茅屋、窝棚。
(6)寓
本是寄居的意思,后来称自己家居之外的住所为寓所或某寓。
由此看来,住所名称是各有各的涵义,并不可乱用。
《宋史.舆服志》记载:“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也就是说执政官及亲王的房子称为府,其他官员房子称为宅,平民百姓的房子称为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个规矩是乱不得的。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柴皇城被殷天赐带人打伤,柴进探望一段中这样描写:“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又第三十回,武松随同众人,“到得张都监宅前”。张都监,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州里差遣官。柴皇城和张都监,要是把“宅”改成“府”,在当时会立马定罪入监。
在宋朝普通官员的住宅,依照惯例分为四层,最外面是门屋,格局是“前堂后寝”。《宋史》明确记载“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也就是说六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乌头门或门屋(房屋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
在清朝的王府建筑制度中,有一系列极严格的成文规定。
《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卷七十二记载:“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其中对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贝子府制及镇国公、辅国公制的府邸营建规模都有严格规定,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 “余各有禁,逾制者罪之。 ”
从这规定上看,所谓“府”是指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辅国公府、公主府。只有获得此类封爵者,他们的住宅才能称做“府”。至于上述几类封爵以外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公、侯、伯、子、男的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头衔,他们的住宅只能称之为“宅”或“第”,绝不能乱叫成“府”。
府和第的区别还体现在房屋的产权上。自亲王以至辅国公,他们的府一律是由内务府总管的皇产,获得封爵后由内务府分给他们;一般公、侯、士大夫的住房,极少数是皇帝赏给的“赐第”,大多要自己出资建造或购置。
(https://www.vxqianqian.cc/4394/4394069/3766694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