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太玄岳 > 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荐,张叔夜顿开茅塞

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荐,张叔夜顿开茅塞


这边“智多星”吴用只听得那上头楼板刚刚“噗通,噗通”了两声,随即就是那床腿,“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吱……”连绵不断的直接响了起来……

随即,就是更加剧烈……

“哎呦,这,这这这,这没眼看啊,没眼看,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那“智多星”吴用听到这动静一下子就明白了,气得把扇子都扔了指着上面正在摩擦发出声响的楼板,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之前那阎婆惜骂他的那句话,吴用可是听见了,本想着女流之辈他就不与之一般计较了,没想到这么会儿功夫,这娘们又耽误事了!

“这个淫妇,我看早晚便是一股祸水,迟早要害了公明哥哥,我得想想办法,早晚给她除之才是!”

吴用这边暗下决心,而宋江那边,虽然有心要“尽股肱之力”,但是奈何昨天晚上运动的太厉害,透支严重,今天是“有心无力”,此时已经是有些难以为继……

“呼呼,真,真是又累,又快活……”

宋江搂住那阎婆惜,呼哧带喘。

“无妨,我来吧……!”

宋江刚想开口说什么,那阎婆惜已经从旁边盒子里取出一颗红丸,塞进宋江嘴里……

“嘿!这……这这这,这是把我当做什么了这是……”

那“智多星”吴用听得楼上居然“涛声依旧”,气急败坏,这也太不给他面子了,干脆,不找宋江了,他自己去济州府毛遂自荐去!

“智多星”吴用这边自己便到了济州府,直接就到了那府衙外面,向那里衙役行礼道,“二位,请报给知府老爷,有人应了求贤榜,前来求见,这点银子,二位买些茶喝!切莫嫌少啊!”

那“智多星”吴用非常清楚,阎王好斗,小鬼难缠,尤其是这种看门的小鬼,你要不把他们喂饱了,你进门都进不去,所以他也递给了门口两个家伙一人一钱银子。

“好好好,请跟我来!”

这个时代的门子,大多数还比较是人,拿钱还知道办事,当即就把那“智多星”吴用给领到了张叔夜那边去。

“禀报大老爷,有人应征招贤榜来了!”

张叔夜原本还在看地图研究水泊梁山的情况,但是他确实是第一次来这里,对于水泊梁山的整体情况,不是特别的了解,仅仅只在这地图上看一看,还是不能特别清楚各中的要害关节。

就在这时,那门子便来禀报了,张叔夜自然是立刻叫其快请进来。

张叔夜是颇有求贤之心的,他是非常清楚,要做实事,那是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没有人帮衬,想打掉水泊梁山根本不现实。

而“智多星”吴用进入了府衙,也是一副非常清高的样子,把他的气质变成了一个“高古之士”的状态,还带着一点儿小小的倨傲。

他这个样子,自然就引起了张叔夜的好奇,张叔夜查人识人也是有一手段,想当年张叔夜出使辽国,在宴射中,张叔夜首先射中目标。

辽人惊叹诧异,想查看他所用的弓。张叔夜以无前例为由拒绝,出使归来后,张叔夜画出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资料,上呈宋徽宗,就是等于打探了一圈辽国境内的情报,而且这个家伙还能够做得到全身而退。

没有电点本事,张叔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当下他去看那“智多星”吴用,首先,这个吴用就比较引人注目,为什么呢,因为他穿着打扮把自己给弄得好像一个“小诸葛亮”,这往那里一站,再加上点那种清高的气度,似乎真的有那么一点儿“卓尔不群”的样子。

张叔夜明白,这一般有本事的人,他们都是有些倨傲,脾气里面带着七八分傲气的,因为本事大,有真才实学,恃才傲物。

而且  张叔夜和其他的文官不一样,他是会武艺的,能够弓马骑射,上阵打仗,所以,他也发现,这个吴用虽然说看着像个文人,但是双肩的宽度还够厚,似乎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清谈家。

毕竟,人家“智多星”吴用还能使用两条铜链隔开“赤发鬼”刘唐和“插翅虎”雷横的朴刀呢,还是具备一些战斗力的。

“晚生吴用,见过大人。”

“智多星”吴用躬身行礼,那张叔夜说了句,“免礼,你应了求贤榜前来,不知道你学的是诸子百家哪一家,擅长些什么?”

张叔夜这么问,其实本无问题,就等于是让那“智多星”吴用来做一个自我介绍吗。

但是,那“智多星”吴用却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回答,而是说道,“您想要什么,我便可给您什么。”

虽然说,这“智多星”吴用所说这句话的时候,面部表情还是非常平静的,但是张叔夜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他可瞬间不淡定了。

为什么?因为这吴用说的这句话太大了,太放肆了。

什么叫张叔夜想要什么,吴用就能给他什么?

他吴用有那么大的本事吗?

这种抬高自身的方式,在张叔夜的眼里,和那些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骗术一样,在那里高谈阔论,呈口舌之利,如古之苏秦、张仪、公孙衍一般,巧舌如簧,但是于国于民,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益处。

但是,张叔夜毕竟也是一个有修养的官员,他不可能直接对着“智多星”吴用发火  而是冷笑着反问他“智多星”吴用道,“我是心思,现在只想平定水泊梁山匪患,不知道先生能否助我平之?”

“晚生此来,正是为了此事,晚生先敢问大人一句,大人准备如何对付梁山泊?”

“智多星”吴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这个问题又给丢回了他张叔夜那里去,张叔夜还不得不回答吴用。

“练兵马,劝导百姓,剿灭贼寇。”

张叔夜也并没有真的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心话,而是随口一说,抛砖引玉,他非常想看看吴用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算盘。

“如此只怕不够吧,大人可知晓水泊梁山之要害何在吗?”

吴用胸有成竹的说道,他自信刚刚自己的这一番话,已经是足够能让张叔夜提起兴趣的了。

“请明言!”

张叔夜也果真如他“智多星”吴用所想,起了兴趣,而吴用则是用扇子比划着说道,“水泊梁山方圆八百里,全是水泊,易守难攻,官军攻打,这便是天然的天堑在此,大人便是如何练兵,也是他们占便宜。”

“但是,这八百里水泊能够阻隔我们,也能阻隔他们自己,试想一下,哪家的匪徒能自己种地打粮?他们的吃穿用度,在这水泊里面,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只能够想办法去外部劫掠。”

“他们附近的村镇州府,便是其劫掠之目标,但是倘若我们能让他们劫掠不到东西……”

“智多星”吴用说到这里,张叔夜就听懂了这“智多星”吴用的意思,吴用这是想要搞坚壁清野的那一套,让水泊梁山坐吃山空。

“你是说,围住水泊梁山,使得他们最终没有粮草,饿死他们?这如何能做得到,方圆八百里水泊,若是处处都守,只怕是要十万大军不可!”

张叔夜隐约的觉得“智多星”吴用的这个计策其实是可行的,但是问题主要在于成本,就算是十万大军分布在八百里方圆范围内,有些地方都可能是十分薄弱的,人力是耗不起的。

“我们驻兵自然不可,但是我们可以迁走梁山泊附近的民众,这样这些贼寇下山,即便是想要去抢,东南西北他什么都抢不到,大的城池坚固,他们必然是不敢来犯,这样他们便只得率军去其他较远的地方劫掠,便可以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和机会,在其回程的路上,一举截断其退路!”

“智多星”吴用的这个想法,其实和清朝时期的“迁界禁海”思路很像。

迁界禁海是指在清朝初期,为了削弱郑成功的海上势力,政府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移数十里,并禁止船只出海的一项政策。

从清顺治十二年,迁界禁海就开始在浙江沿海推行,到了康熙年间,迁界禁海推行到其它沿海省份。制造出了一条比长城还长的沿海真空地带,这条真空地带或是宽三十里,或是宽五十里,在浙闽两省的宽度最大,达到了三百里以上。

清廷迁界禁海的目的,都是为了切断界内人员、货物的流出,以阻绝接济,达到坐困海上南明残敌,使其不攻自破的目的,禁海与迁界两项政策相互作用,形成了沿海一线的无人区,作为隔离地带,共同发挥出“坚壁清野”的作用。

张叔夜听了“智多星”吴用的说法,还是觉得有道理,只是他还考虑到了另一层问题。

那就是这些老百姓不愿意离开怎么办?这中华大地上的老百姓,最为留恋乡土,乡土情结非常严重,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你要让他们强行搬走,且不说他们同不同意,光是实施起来,只怕难度阻力就会极大,方圆八百里范围内的老百姓,数量也得有至少几万,要是都让他们搬家,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宁死不会愿意搬家的,到时候怕不是要引发民变。

张叔夜的这个忧虑就正是清朝时期迁界禁海造成的反作用,为了严厉执行迁界政策,督迁官兵将沿海百姓最主要的生存资源全部毁坏,民房被焚毁,良田被抛荒,盐场被废弃,沿海港口,全部封港,船只船坞全部被毁灭,简直是惨绝人寰。

张叔夜可不想造成这种局面,但是如果实行那“智多星”吴用的计策,这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非得用不可。

你让这些老百姓背井离乡,那你就要想办法进行安置,因为他们背井离乡之后,那他们就没了房屋土地和生活来源,他们怎么活着?你官府不能让他们都当流民吧?就得管他们的生计。

可是这么多人,你管到什么时候那才是个头儿呢?打下水泊梁山非一日之功,光是把他们围在水泊里面饿,估计就要饿个一年以上,这个周期非常漫长。

如果说,这个政策乃是朝廷大力支持,有政策进行支持的,还有朝廷在背后作为力量进行大力安置的话,在张叔夜看来没准可行。

但是,如果单单是济州府一处州府的力量,只怕没能力安置数万数量被强行迁走的老百姓啊!

如果安置不妥当,他们这些吃不饱饭的老百姓则是更有可能在当地成为一股流民力量,无法控制,甚至很有可能反而去投奔水泊梁山入伙去了!

“此法只怕不妥,难度太大!”

张叔夜说道。

“大人,你可以仔细想想,其实这件事情本不难办,其实这八百里水泊附近,也不是所有地方都符合他们抢夺的标准,比如这西面,北面,都是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沼泽地,绵延近百里,他们就是下山掠夺,也不太可能去这个方向,所以他们去抢夺粮草,大抵就是从东、南两个方向下山进行。”

“智多星”吴用一边说,一边走上近前,在地图上明明白白的给张叔夜在地图上直接指了出来。

“而东、南两地,其实在梁山泊湖泊附近的村落共有二十一个,小生已经计算过了,人口怕是不会超过两万人,只要让他们出了梁山六十里内无处去寻粮食,他们要么是去攻打县城和州府,要么就要舍近求远,去附近州县,劳师以远。”

“智多星”吴用关于这个计策,早就已经想了很多天了,他知道,官军要是想在短时间内形成那能够超越水泊梁山战斗力的军队,还是有点不现实的。

所以,他希望想出一条计策,这个计策未必是用兵,但是要能够从别的地方来掐住水泊梁山的喉咙要害,于是他就想到了从粮食补给这一方面下手,来个“釜底抽薪”。


  (https://www.vxqianqian.cc/4360/4360565/3240239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