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从红海行动开始做大做强章节目录 > 第264章(番外篇)玄鸟军事防务——海军单位一览(11)

第264章(番外篇)玄鸟军事防务——海军单位一览(11)


“雷鸣”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潜艇型号Y-130

玄鸟军事防务——“雷鸣”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一、基本参数

(一)尺寸布局

“雷鸣”  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艇长延伸至  190  米,艇体宽度拓展为  22  米。其内部空间经过精心规划与设计,不仅充分满足了艇员长期在深海中生活的各类需求,为他们打造出相对舒适的居住与工作环境,还为各类先进设备提供了充裕的安置空间,确保每一项装备都能各得其所,发挥出最大效能。

吃水深度保持在  12  米,这一深度为潜艇在深海航行时的稳定性与隐蔽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深邃的海洋中,它宛如一头潜伏的巨兽,悄无声息地穿梭于黑暗之中  。

(二)排水量与承载效能

该潜艇水上排水量达  24000  吨,水下排水量更是达到  32000  吨。

较大的排水量赋予了潜艇强大的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物资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

不仅保障了潜艇能够执行长时间、远距离的战略巡航任务,还为其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进行各种作战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三)动力系统

核反应堆创新:“雷鸣”  号采用了新型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利用氦气作为冷却剂,这一创新设计使得热效率相较于传统核潜艇反应堆大幅提高了  40%。反应堆功率可达  300  兆瓦,为潜艇提供了强劲且稳定的动力来源  。

推进系统优化:通过先进的直接循环蒸汽轮机系统,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被高效地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潜艇航行。

同时,潜艇还搭配了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在低速巡航时可实现全电推进。

这种推进方式不仅降低了噪音,使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更加安静,难以被敌方探测到,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雷鸣”  号的水下最高航速能够达到  38  节(约  70  千米  /  小时),在经济航速  25  节的状态下,续航里程可达  100  万海里。

理论上,它可连续在水下航行  20  年无需补充核燃料,极大地提升了潜艇的战略威慑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

二、艇体设计与隐身性能

(一)艇体结构

材料优势:艇体采用了高强度的钛合金材料,这种材料的强度比普通钢材高  5  倍,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

在长期的深海航行中,能够抵御海水的侵蚀和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确保艇体的坚固与安全  。

双壳体设计:独特的双壳体结构设计是  “雷鸣”  号的一大特色。

外层艇壳采用流线型设计,这种设计不仅减少了航行阻力,使潜艇能够在水中更加顺畅地前行,还增强了对外部压力的承受能力。内层艇壳则为耐压舱室,为艇员和设备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

两层艇壳之间合理布置有各种设备、燃料舱和武器舱等,这种布局提高了潜艇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使其在面对各种威胁时都能保持良好的作战状态  。

(二)隐身技术

降噪技术:

减震浮筏应用:潜艇的动力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减震浮筏技术,将反应堆、蒸汽轮机等主要噪声源安装在大型浮筏上,通过弹性元件将浮筏与艇体隔开。

这种设计有效减少了机械振动向艇体的传递,从源头上降低了潜艇的噪声产生  。

螺旋桨优化:对螺旋桨进行了精心优化设计,采用了新型的七叶大侧斜螺旋桨。

这种螺旋桨能够降低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空泡噪声,使潜艇在航行时更加安静,进一步提高了声学隐身性能  。

消声瓦敷设:艇体表面敷设了一层厚达  10  厘米的消声瓦,消声瓦内部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材料

它能够吸收和散射敌方声呐发出的声波,有效降低潜艇被敌方声呐探测到的概率,使潜艇的声学隐身性能提高了  80%  。

电磁隐身:通过对艇上各类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设计,以及优化艇体的电磁布局,有效降低了潜艇自身的电磁辐射。

同时,采用了先进的电磁干扰抑制技术,能够对敌方的电磁探测信号进行干扰和欺骗,使敌方难以通过电磁手段探测到潜艇的踪迹,进一步提高了潜艇的隐身性能  。

红外隐身:对潜艇的热交换系统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新型的冷却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将潜艇产生的热量高效地散发到周围海水中,降低了潜艇的红外辐射特征。

艇体表面还采用了特殊的红外吸收涂层,能够吸收和转化红外线,使潜艇在红外探测设备下的信号特征大幅减弱,从而实现更好的红外隐身效果  。

三、武器装备

(一)弹道导弹

“雷鸣”  级装备了  24  枚  “海神  -  Ⅲ”  洲际弹道导弹,这些导弹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具有发射准备时间短的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射,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对敌方目标发动攻击。

导弹射程高达  16000  公里,具备全球打击能力,能够对地球上任何角落的目标构成威胁。

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每个导弹可携带  10  枚独立制导的核弹头,每个核弹头当量为  100  万吨  TNT,拥有巨大的杀伤力。

导弹采用了先进的惯性制导、星光制导和卫星制导相结合的复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可达  100  米以内,确保了打击的准确性。

此外,“海神  -  Ⅲ”  导弹还具备先进的突防能力,采用了新型的诱饵技术和高超音速滑翔技术,能够突破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成功将核弹头送达目标区域  。

(二)巡航导弹

在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两侧,布置有  16  具垂直发射单元,可发射  “风暴  -  Ⅴ”  巡航导弹。

该导弹采用隐身设计,有效降低了被敌方探测到的概率。

射程为  6000  +公里,可携带  2  吨重的高爆弹头或核弹头,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

采用先进的地形匹配制导和卫星制导技术,能够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下精确打击敌方目标,无论是陆地目标还是海上目标,都难以逃脱它的攻击  。

(三)鱼雷

潜艇配备了  8  具  650  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  “深海猎手  -  Ⅳ”  鱼雷。

鱼雷采用电动推进方式,最大航速可达  70  节,射程为  200公里。

采用线导加主被动声呐制导方式,具备极高的命中精度,能够准确地追踪和攻击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

战斗部采用新型的聚能装药,能够对目标造成巨大的破坏,是潜艇在水下作战的重要武器之一  。

(四)自卫武器

在潜艇的艇首和艇尾,分别安装有  2  座  “闪电  -  Ⅲ”  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用于自卫防御。

导弹射程为  20  公里,可对来袭的反潜直升机等目标进行拦截,为潜艇提供了一定的对空防御能力。

此外,潜艇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能够对敌方的声呐、雷达等探测设备进行干扰和欺骗,降低敌方对潜艇的探测和攻击能力,保障潜艇的安全  。

四、电子信息装备

(一)声呐系统

主被动搜索声呐:艇首安装了一部大型球形主被动搜索声呐,直径达  8  米,采用了先进的低频发射技术和宽频带接收技术。

这种设计使得探测距离可达  600  海里,能够对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进行全方位的搜索和跟踪。

同时,该声呐还具备识别目标类型和运动状态的能力,为潜艇的作战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

拖曳线列阵声呐:在潜艇的尾部,拖曳着一条长达  1000  米的拖曳线列阵声呐,采用了光纤水听器技术。

这种技术对低频信号的探测灵敏度极高,能够探测到来自远距离的微弱声音信号,有效扩大了潜艇的探测范围,探测距离可达  500  海里。

拖曳线列阵声呐为潜艇提供了更广阔的探测视野,使其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威胁  。

舷侧阵声呐:在潜艇的两侧艇壳上,安装有舷侧阵声呐,能够对潜艇两侧的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

舷侧阵声呐采用了先进的平面阵列技术,具有较高的方位分辨率和探测精度,能够为潜艇提供更加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使潜艇在水下作战时能够更好地掌握周围的情况  。

(二)雷达系统

在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上,安装有一部先进的多功能雷达,具备对空搜索、对海搜索和导航等多种功能。

雷达采用了低截获概率技术,能够在不被敌方察觉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探测。

对空搜索距离可达  200  公里,对海搜索距离可达  150  公里,为潜艇提供了重要的空中和海上目标监测能力  。

(三)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先进的量子卫星通信技术,实现了与指挥中心的高速、安全通信。

量子通信具有不可窃听、不可破解的特性,确保了潜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通信安全,使潜艇能够及时接收指挥中心的指令,并反馈自身的情况  。

甚低频通信系统:配备了一部甚低频通信天线,能够接收来自岸上指挥中心的甚低频通信信号,实现长距离的水下通信。

甚低频通信系统不受海水深度和天气条件的影响,保证了潜艇与外界的可靠通信,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潜艇都能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  。

应急通信系统: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通信畅通,潜艇还配备了应急通信浮标。

当潜艇需要与外界进行紧急通信时,可将应急通信浮标发射到水面,通过浮标上的卫星通信设备与指挥中心取得联系,为潜艇在危急时刻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信保障途径  。

(四)指挥控制系统

采用了基于量子计算技术的  “量子中枢  -  Ⅱ”  指挥控制系统,运算速度比传统的指挥控制系统快  1000  倍以上。

该系统能够实时融合处理来自声呐、雷达、通信等各种传感器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战场态势进行快速分析和判断。

为艇长提供最优的作战决策方案,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对潜艇的武器系统、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等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了潜艇的高度自动化作战,大大提升了潜艇的作战效率和作战能力  。

......


  (https://www.vxqianqian.cc/4108/4108619/1152551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