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514章 头脑风暴

第514章 头脑风暴


“对,所以商品的包装,也是一大重点。”

刘弘毅拿起那个玻璃瓶,晃动了一下。里边的茶油如同深色琥珀,极具诱惑力。

“我们有句古话,叫好酒不怕巷子深……其实啊,这是很典型的小农经济思想。好东西,就是要广而告之,就是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让更多的人都接受。我们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才能卖出去更多,经济才能搞活。”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产品包装的问题。”

“我跟青桥区的负责同志开过会,跟他们商量,这个茶油厂要当作青桥的骨干龙头企业来搞,要做大做强。”

“这不仅仅只是搞一个工厂的问题,这是一个综合工程。”

“壮安县青桥区,下辖一个镇,四个公社,总辖区面积29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02460亩,其中水田面积为70380亩,旱田面积32080亩。”

“如果其中2万亩旱田用于油茶树种植,每亩一年可产干油茶籽200公斤左右,全区的油茶籽产量可以达到400万公斤。”

“我询问过,青桥茶油厂因为用的是古法榨油,正常年份,不遭遇干旱的情况下,出油率达到20%左右,如果是干旱年份,茶籽含油量不足,出油率则只有15%左右。取中位值18%。”

“400万公斤茶籽,每年可产茶油72万公斤。”

“目前的市场价格,茶油批发大约是1.6元一公斤。零售大约是2.6元左右。”

“以批发价来算,在这种产量下,青桥茶油厂一年可以达到115万元的产值,毛利润在35万元左右。”

“但是现在,青桥茶油厂一年的产量只有大约40万斤不到,产值只有30来万,毛利润更是只有不到10万元。”

“就算如此,茶油厂也已经是青桥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体企业。”

“我问过青桥的同志,为什么不扩大产能,他们给我的回答是,茶油产量太大的话,卖不出去。现在青桥茶油厂的茶油,主要就是供应壮安县和周边几个县区。连咱们宁州百货大楼都没有青桥的茶油。”

“同志们,现在我们就拿这个茶油厂为例,来说一下,如果我们能解放思想,把这个茶油厂,规模扩大,做大做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

“按照我刚才那个算法,如果改用机器榨油,出油率可以达到23%到25%,一年400万公斤干茶籽,可以产出将近100公斤茶油,产值可以达到160万元,毛利润可以达到50万元。”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包装和宣传手法,提高茶油的零售价格。包装精美的高档茶油,每公斤零售价提高到3块钱,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还可以卖得更贵一点。”

“我们还可以把一部分批发的份额,改成零售,这样一来,利润会更高。青桥茶油厂,年利润一百万甚至两百万,都不是做不到……”

刘弘毅说到这里,下边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请问刘书记,这么多茶油,万一卖不出去呢?”

刘弘毅就笑了。

总算有人开口问啦。

这就证明,大家的思路,正在跟着他走。

同时也证明,在座很多干部,思想确实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市场营销没有任何概念。

“问得好!”

“产品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怎么办?”

“开拓市场!”

刘弘毅语调铿锵地大声说道。

“给大家说个实际的例子啊,楚州农机厂,两年前就跑到北都开设了办事处。把楚州的农机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现在,楚州的很多大工厂,都在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设立了办事处。”

“搪瓷总厂的保温杯,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吧?”

“我估计啊,各位同志在办公室,都能见到楚州搪瓷总厂生产的高档保温杯吧?百货市场卖两三块钱一个呢!”

刘弘毅这个例子一说出来,在场众人,无人可以反驳。

因为他们的办公室,确实随处可见楚州搪瓷总厂生产的高档保温杯。

“同样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地区,楚州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卖到国外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楚州地区计委,有一个专门的市场调查科,是整个计委规模最大的科级部门。有一百多人……哦,现在应该超过两百人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全国各地跑,调查了解市场的情况,反馈回来之后,楚州就建相应的工厂,生产全国群众急需的各种产品。所以楚州的产品,几乎没有遇到过很大的销售困难,多数时候都是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每个大一些的工厂和公司,都有自己的市场调查科。”

“干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精准掌握市场需求,按需生产。”

课堂里响起了啧啧的赞叹声。

显然大家都被刘弘毅说的这些实际例子打动了。

“但是!”

刘弘毅话锋一转,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这仅仅只是基础,只是第一步,只是最初级的水平!”

大伙儿不由得都愣了。

就这,还只是最初级的水平啊?

那什么才是高级水平?

“调查市场,了解市场,确实只是初级水平。真正的高级水平是什么呢?创造市场!”

“创造市场?”

课堂里有人情不自禁地喃喃发问。

头脑风暴!

刘弘毅仅仅只用了一二十分钟,就成功在课堂掀起头脑风暴。

所有人,包括邰正阳韩克英方自牧等省级巨头在内,都被他深深吸引住了。

“对,就是创造市场!”

“我第一天去壮安工作的时候,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就和同志们聊起过,我们镇南是战备省份,境内驻扎着很多部队。”

“我们为全国看守南大门,这是我们镇南光荣的任务和使命。”

“但与此同时,大家想过没有,镇南这为数众多的野战部队,边防部队,其实也是我们的机会。”

“部队也是需要正常生活的,还要训练,要作战!”

“他们本身,就是市场!”

“我们为什么不去开拓这个市场呢?”


  (https://www.vxqianqian.cc/3890/3890016/3312950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