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赦免
第906章赦免
或许从一开始,安德鲁的内心就未曾真正倾向于迅速,且无条件地驰援,那些勇于反抗英国统治的印度王公。毕竟,这些印度王公麾下的士兵是无法凭借其孱弱战斗力,战胜强大的英国-军队。
或许法国人的真正目的,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消耗,或许是测试下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削弱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影响力,从而为法国在该地区的扩张铺平道路。
所以,安德鲁法国在行动上也更为谨慎和微妙。作为法兰西的执政官,他当然知道在印度次大陆这片复杂多变,且无比奇葩的土地上,任何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适得其反。
因此在实际行动上,安德鲁更倾向于采用一种更为微妙且长远的策略。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代理人,迈索尔、马拉塔等土邦的矛盾与野心,通过不断的利诱和承诺,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出来,武装反对英国殖民者。然后,就在最关键的时刻出卖他们……
毫无疑问的,这种策略与计划似乎缺少一个明确的后续步骤,更像是一种试探性的布局,而非精心策划的棋局。
对于“之后”的走向,安德鲁和法国方面都表现得极其淡然,仿佛“成与不成”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无关紧要。
从一开始,安德鲁法国就未曾真正期待什么。穿越者深知,印度王公的军队看似勇猛,但不过是野蛮人的方式,其在装备、训练和战术上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人。
当然,这其中还蕴含着更为深层次的涵义。
安德鲁似乎在有意无意之间,与英国总督韦尔斯利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尽管两国在表面上处于敌对状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们却能够找到共同的目标——共同绞杀那些敢于反抗的印度王公。
这些王公虽然勇敢,但在强大的西方列强面前,他们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每当英国人消灭或即将消灭数以干计的土邦王公中的“孤勇者”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都在为法国后续殖民印度扫清障碍。这种默契虽然未曾明文规定,但却在双方的行动中得到了无声的确认。
安德鲁和法国的最终目的,无疑是渴望取代英属东印度公司,实现对印度次大陆的独霸。但他们的这份野心,绝非建立在诸如“自由、平等与博爱”这类崇高而虚幻的理念之上,而是植根于赤裸裸的殖民欲望与利益追求。
自誉为“欧洲最伟大征服者”的安德鲁,垂涎的是印度这片广袤土地上所蕴含的无限商机——一个庞大的潜在销售市场,以及取之不尽的原材料供应源。此外,地缘政治的微妙布局也让他们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视其为连接东西方、控制关键航道的重要战略支点。
归根结底,都逃脱不了那句经典理论:“一切政治都是经济学。”经济因素始终是政治决策背后的根本驱动力,而政治则成为经济的反映和坚强后盾。
至于军事行动,它不过是政治意图的延伸,以及最为直接和剧烈的表达方式。在安德鲁和法国的殖民蓝图中,军事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用以确保他们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威慑和镇压任何可能的反抗力量。
毫不夸张的说,对于这个时代的法国人、英国人乃至欧洲人而言,安德鲁无疑是对“遥远的印度”了解最为透彻的人之一。
他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地图上的疆域划分,更深入到印度的历史脉络、文化传统、民族性格以及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之中。他能够洞悉印度社会的深层次结构,理解不同民族和阶层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印度的政治走向和经济发展。
即便是长期在印度东印度公司担任殖民地总督的韦尔斯利勋爵,尽管他在印度有着丰富的行政和军事经验,但在对印度的深入了解程度上,也难以与安德鲁相提并论。
拥有两百多年丰富历史的安德鲁执政官,对于印度的洞察和理解,使得他能够用印度人的视角去审视问题,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殖民策略。
说人话,那就是大部分的印度人喜好躺平了,默默接受外来入侵者的殖民。唯一的要求,就是尊重他们的传统,尤其是种族制度。
以地域性而言,印度这个民族大熔炉的性格特征极为复杂多样。自大傲慢与自卑并存、理想主义与现实脱节、缺乏时间观念和责任感、抱团内斗、爱吹牛以及缺乏进取心等特点在印度民族性格中屡见不鲜。
上述民族劣根性的形成因素众多,既有热带气候的影响,也有包括地理环境等因素。但很大程度上,其重要根源在于印度数干年以来无数次遭遇入侵和被殖民的悲惨历史。
在穿越者的记忆中,印度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民族的入侵。这些入侵事件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利安人的入侵带来了种姓制度,将印度社会划分为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在印度延续了数干年之久。
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入侵则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分裂。孔雀王朝虽然一度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在阿育王时期达到鼎盛,但随后逐渐衰落,最终在公元前187年灭亡。
孔雀王朝灭亡后,印度次大陆再次陷入混乱,先后被大夏希腊人、塞种人、安息人和大月氏人等外族入侵。
这些入侵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统治了印度西北部,导致印度本土居民不断成为奴隶和俘虏。
等到18世纪,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们,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纷纷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印度次大陆。
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因其丰富的资源、肥沃的土地和庞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了欧洲列强竞相争夺的焦点。他们派遣远征队,建立贸易据点,逐渐在印度次大陆上扎下了根。
在这场激烈的殖民竞争中,各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他们利用外交手段、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等各种方式,试图在印度次大陆上占据更大的份额。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英国逐渐崭露头角,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逐渐占据了上风。
英国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战争和外交手段,成功地赶走了其他竞争者,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他们不仅巩固了自己在印度次大陆的地位,还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武力镇压,将那些不服管教的土邦王公一一制服。
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终于独霸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殖民体系之中。从此,印度成为了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那一颗宝石”。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的资源和劳动力,发展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将印度市场作为自己的商品倾销地。
这些入侵事件不仅改变了印度的政治格局,还深刻影响了印度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种姓制度的建立和维护使得印度社会长期处于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下,这种制度直到现代仍然有所遗留。
……
视野重新聚焦于巴黎,此刻,法兰西共和国的独裁者,正静静地坐在他的书桌旁,手中紧握着一份来自驻俄大使科兰古侯爵的密报。
报告中,流亡至圣彼得堡的路易十八,那位自封的“法国的王”,如今却不得不悄然接受了安德鲁抛出的橄榄枝。他愿意派遣“使臣”远赴摩洛哥,接管那里布列塔尼人的流放地,这无疑为波旁王朝在逆境中寻找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回溯至法俄两国签订的《但泽和约》,其内容如同冰冷的法律条文,规定了数干名定居于圣彼得堡的法国流亡者的命运。
他们要么在十个月的期限内申请加入俄罗斯国籍,成为沙皇保罗一世治下的臣民;要么就将面临再次流落他乡的悲惨命运,甚至可能被“流放”至遥远的西伯利亚,与那些刺杀沙皇的叛逆者家属为伍。
1799年的欧洲,除了隔海相望的英国依旧保持独立之外,其余各国均已臣服于安德鲁法国的淫威之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路易十八虽然心中充满了警惕与疑虑,但面对安德鲁抛来的看似甜美的诱饵,他还是忍不住想要尝试一口。
毕竟,如果共和国的独裁者真的决心对波旁王朝斩草除根,那么无论是路易十八本人,还是他的弟弟阿图瓦,以及他们各自的追随者,即便是躲在不列颠岛上,也难以逃脱被彻底消灭的命运。
于是,路易十八选择了妥协。
他知道,波旁王朝在摩洛哥的重建虽然会分散保王党人的精力,阻碍他们在法国乃至欧洲的复兴运动,但在当前安德鲁法国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下,“复辟法国,让波旁王朝回到巴黎”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因此,路易十八决定抓住安德鲁妥协的机会,为自己和身边的忠勇追随者寻找一个壮大势力的庇护所。或许有朝一日,波旁王朝还能重返欧洲,回归法国。
在办公室里,第三执政康巴塞雷斯正与安德鲁讨论着关于路易十八的事情。
康巴塞雷斯直接分管司法部的工作,他向安德鲁汇报说:“阁下,科兰古侯爵希望司法部能够撤回对尤斯塔斯和波尔罗的通缉令。”
安德鲁闻言,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回应道:“嗯,你起草文件吧,我来签字。”对于一位合格的政治家而言,不去追究一名刺杀未遂者,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
然而,康巴塞雷斯又提醒道:“只是普罗旺斯伯爵(即路易十八)并没有前往大使馆验证身份并换取共和国的新护照,而是直接动身前往了英国。”
安德鲁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放心吧,这位国王一定会去摩洛哥的。”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笃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
(https://www.vxqianqian.cc/35/35012/10908365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