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小说全文阅读 > 第二百五十五章 .笼子里的白化貂

第二百五十五章 .笼子里的白化貂


今天李家的杀猪宴办的也不错,虽然跟赵家的比,是差了一个档次不止,但在十里八村也算了不得了。

吃饱喝足,赵军没帮李家收拾残局,就回家骑上摩托,驮着邢三直奔西山屯。

一进西山屯,赵军把车速降慢,骑着摩托慢悠悠地走,嘴里喊着:“收小鸡、大鹅啦(lá)。”

因为赵家商会,西山屯的GDP成百上千倍地往上翻。到年跟前儿,家家户户都有余钱,孩子们过年不光有冻梨啃、有肉吃,还有炮仗玩儿。

家里买回来的一百响小洋鞭,被孩子们拆成一个个小炮仗。

这样一来,十几秒就崩没的小洋鞭,孩子们能玩儿上五六天。

这样的生活,对西山屯的孩子们来说,是以前做梦都梦不到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西山屯的孩子都知道,今天的好生活是家里卖狐狸皮、卖灰皮、卖萝卜干、卖土豆子换来的。

所以一听赵军吆喝,这帮孩子一边喊着“赵大少爷来了”,一边跑回家去报信。

眼下还真不是卖鸡、卖鹅的时候,即便赵军给了高价,西山屯响应者也寥寥无几。

要么说,还得是武大林呐。

他从自己家抓了一只大公鸡、一只老母鸡,然后又到他小舅子家抓了一只大公鹅、一只大公鹅,这才让赵军、邢三没有空手而回。

就这鸡、鹅,还都是人家留着做种的。要不是赵军来了,武大林是怎么也不会卖的。

不,武大林不说卖,就要孝敬给赵大奶奶过年吃。赵军哪能白要他的东西,最后平常三块钱的大公鸡,赵军给了十块。大公鹅,赵军更是给了二十。

赵军到家的时候,李家已经在送客了,赵有财、王美兰都在西院帮着李家收拾残局呢。

看到赵军回来,赵虹、赵娜最先迎过来。

“哥!”赵虹看到摩托车后边的鸡、鹅,当即喊道:“我要吃小鸡炖蘑菇。”

小丫头本来是不缺嘴,但连着三天杀猪菜,可是给赵虹吃顶着了。

对姐姐和两个妹妹,赵军心中始终充满了亏欠,重生以后他能为姐姐、妹妹做的,赵军都不含糊。

在吃这方面,赵军更是尽全力地满足两个妹妹。

想吃小鸡,那就杀。

等赵有财、王美兰从西院回来时,小鸡都已经褪了毛剁成小块,就等着下锅了。

“俏丽哇的!”在李家没少喝酒的赵有财,一进屋就骂赵军,道:“刚特么撂筷子,你又干啥呀?”

“我妹想吃。”赵军如此说,却听赵有财道:“净特么扯犊子……”

“行啦!”王美兰从后面推了赵有财一下,道:“你再骂儿子,我明天告诉他奶!”

听王美兰这话,赵有财瞬间不吭声了。

……

第二天,也就是1988年的2月14号,农历腊月二十七。

一大清早,王美兰把赵虹、赵娜托付给邢三,然后她拿上一沓报纸,坐上了吉普车的副驾驶。

赵军启车离开家,接上王强后,四人进山去上坟。

祭拜赵大柱老两口时,王强没往跟前凑。

赵军、赵有财、王美兰磕过头后,赵有财拢堆火烧起了纸钱。

赵有财一边烧,嘴里一边念念有词:“爹呀、娘啊,咱家现在日子可好了。十八道岗子十里八村,没有能比上咱家的。你二老放心吧,有儿子在,咱家肯定是越来越好。”

听他这话,不光赵军、王美兰,就连在远处的王强也都直撇嘴。

“爹呀!”赵有财手不停地往火堆里丢纸钱,嘴上不停叨咕:“儿今年在岭南那叫什么五道沟啊,一仗就磕死俩大爪子,那地方人杀猪招待我……”

听他这话,赵军、王美兰、王强又是齐齐一撇嘴。

“娘啊。”这时,王美兰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她打开手里的报纸,拿着赵军接受采访那页,道:“你老看看,你大孙儿上电视,还上报纸了呢。”

说着,王美兰把那张报纸也丢在了火堆里,报纸瞬间化灰,就听王美兰道:“娘啊,你大孙儿现在可出息了,你要看着了,你得老高兴了。”

赵军对他奶的印象不深,但据王美兰说,那老太太最疼赵军了。赵军是她唯一的孙子,说是老太太的眼珠子也不为过。如果那老太太活着,吓死他赵有财也不敢管赵军叫一声小犊子。

祭拜完赵家两位老人,四人上车匆匆忙忙赶往下一处。

接下来祭拜王家二老,据说王家老太太在当年也不是一般人,只不过被王家老爷子的光芒给掩盖了。

王家老爷子王长富,人称王大巴掌,当年在十八道岗子绝对是呼风唤雨的人物。

那天赵有财回忆王大巴掌藏金葡萄的位置时,曾说当年王老爷子是给自己选墓地,才来到了这一片。

所以王长富的长眠之处,就在王寡妇门框后山。此地南边第二座山,便是王寡妇财宝窖之所在。而往东南,便是疑似埋藏金葡萄的山头。

这回,换成了王美兰碎碎念,道:“爹呀,咱家现在生活可好了,都赶上你老在那前儿了。强子现在也出息了,不出去耍钱了。”

“说啥呢,姐?”王强拉了王美兰一下,他还有些不好意思了。

被王强打断,王美兰的话没接上,就听赵有财说:“爹呀,你交代我的那些事,我都跟他们姐俩说了。”

赵有财此话一出,王家姐弟齐刷刷转头,一起瞪了他一眼。

同样是烧完纸,王美兰又烧了张印有赵军接受采访内容的报纸。

等报纸燃起,确定没有火星以后,四人才上车往回返。

在临近出山时,赵有财忽然指着西边,对赵军道:“儿子,咱从那么回去呗。”

“那不绕远吗,爸?”赵军话音落下,王美兰就问赵有财道:“你要上那边儿干啥去?”

“张占山不埋那边了嘛……”赵有财的话没说完,就被王美兰打断,只听王美兰没好气地道:“你净扯犊子,你又不是张来宝,你看他干什么玩意?”

“这不咱家生活好了吗?”赵有财说:“我寻思找他显摆、显摆去。”

“你有病啊?”王美兰如此说,而王强笑道:“你可拉倒吧,姐夫。你说你去了,你再碰着老张家人,我看你咋说?”

听王强这话,赵有财不吭声了。

汽车出山场,入永安屯,停靠在赵家院外。

下车的王美兰,又开始了忙碌。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今年没有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九就过年。明天是腊月二十八,是过年的前一天。而这年头没有酵母,发面都得提前一天,要等到明天再发面,那就不赶趟了。

所以到家以后的王美兰,先杀鸡再发面,下午还烀了豆馅。

……

腊月二十八这天。

吃完饭早饭的赵军,陪邢三上山祭拜妻儿。

这老山狗子向来刚强,但到妻儿坟前,却显露出了软弱的一面。

赵军没上前,静静等着邢三完事。然后,一老一少才上车前往影背山。

还是那片石塘带,赵军、邢三一人拿着一个麻袋,兵分两路地溜大皮笼子。

所有布置陷阱的猎人都一样,都需要在陷阱旁留记号,要不然再好的记性也白费。

不管是紫貂,还是耗子,牙都挺厉害的。赵军戴了两层劳保手套,从石头缝里缓缓拽出一笼子。

笼子出来的时候,就听一声闷响,紧接着赵军手上一沉。

这笼子里有活物,就是不知是他们弄在里面的山耗子,还是抓住了紫貂。

随着笼子往外,这笼子震颤得愈发剧烈。此时笼子里的东西躲在里面,赵军还看不到它。

等笼子全出来的一瞬间,赵军眼前一亮。

此时那笼子里,耗子已经没有了,只有一只紫貂拖着大尾巴上窜下蹦。

这小家伙看着挺萌,但牙口是真不赖,给那耗子啃得连骨头都不剩。

看到赵军,紫貂在笼子上下扑腾,嘴里还发出低沉的嘶吼。

要么说张援民在这方面厉害呢,他设计的笼子,紫貂、耗子都能进不能出。

而且,张援民还有后手。

只见赵军从兜里摸出两段铁丝,这铁丝两边有小弯钩,横一根、竖一根彻底将入口拦住,确保万无一失。

把笼子塞在麻袋里,赵军接着溜下一处陷阱。

与传统的捕猎紫貂方式相比,用笼子抓紫貂是利用诱饵将紫貂吸引过来。

让紫貂主动,就比传统手段更有效果。

接下来的六处陷阱,捕获三只紫貂,其中两只都已经死了。

笼子是一天下的,但紫貂不是一天钻的。有食物,紫貂就不会死。但这么多天过去了,先钻笼子的紫貂吃完耗子,没有食物,没有热量提供,不饿死也冻死了。

往后的两处陷阱一无所获,但当最后一个笼子被赵军拽出来的过程中,眼看一抹白,赵军瞬间大喜。

果然,一只白化紫貂蜷缩在笼子里。虽已无了生机,但有了它,赵军就有了管闻老板要高价的资本。

十处陷阱,共捕获五只紫貂,其中一只白化。这样的成果,让赵军兴高采烈地去与邢三汇合。

当看到邢三时,老头子站在石塘带边缘,他身旁是麻袋。而在麻袋上边,放着一个笼子。那笼子里,一只浑身雪白的小兽上蹿下跳。

“哎呦!”赵军高兴地瞪大了双眼!

又是一只白化紫貂!

还是活的!

“三大爷!”赵军喊邢三一声,就听邢三大笑,道:“小子,这回咱可掏上了!”

赵军到近前,提起那笼子,仔细打量着笼子里的白化紫貂。

这紫貂浑身就眼睛、鼻子、爪子是黑的,剩下全是白的!

那一身白毛被太阳光一晃,真如绸缎一般泛光。

“这里还俩呢!”邢三用脚尖轻点旁边麻袋,笑道:“有一个活的,但不是白的。”

“这也行啦!”赵军很是开心地道:“我那边擓着五个,一个白的死了,剩下那四个活俩。”

“太好了!”邢三高兴地说:“折腾这两趟,差不差两万来块呀!”

“哈哈哈……”赵军一笑,带着邢三往回走。穿过那片林子,坐上吉普车高高兴兴地往家蹽。

“小子!”邢三看赵军高兴,他也感觉高兴,道:“你要养紫貂的话,三大爷给你养。”

说完这句,邢三又补充道:“搁我家养。”

“嗯?”赵军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邢三口中的家就是王美兰给他买的小院。过完年,那老两口跟着儿子进城,那小院就归邢三所有了。

等到家,赵军找地方安排四只活紫貂。

他家是没地方了,于是四个装紫貂的笼子,就放在李家西屋的窗台上。

今天中午吃狍子肉汆酸菜,赵有财从扒皮的狍子肉上削下一块,切成细条后塞进笼子里。

这四只活紫貂,一只白化、三只普通,在笼子里都不老实。尤其人一靠近,它们不但乱窜还叫唤。

这时候的紫貂,喂肉也不会吃。

赵有财站在笼子前仔细观察,经过这一时间的锻炼,赵有财很容易就分辨出,那只白化紫貂是公的,而其它三只紫貂全是母的。

“这要配一窝,崽子得啥样?”李宝玉抛出个大伙都关心的问题,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他。

除了四只活的,还有四只死紫貂,被放在李家火墙下缓着,等化透了好扒皮。

当他们从李家出来的时候,就见隔壁院里,两口大锅都冒着热气。

一口锅里蒸白面豆包,另一锅里蒸馒头。

这要是在屋里蒸,满外屋地都得雾气迢迢的。

两口大锅一上午都没闲着,一连蒸了四锅馒头、两锅花卷和两锅白面豆包。

除此之外,王美兰还烙了发面饼。四样主食,谁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

吃饱喝足,男女老少一帮人一起去澡堂子洗澡。

洗完澡回来,王美兰和金小梅、赵玲等人研究明天的菜谱。

明天就过年了,冻的鸡呀、肉啊,今天就拿屋里来缓上。

吃完晚饭,食客们各回各家。

赵军、邢三在西屋洗脚,王美兰关上了外屋地的灯。

在临回屋时,王美兰顺着灶台旁的窗户往外看了一眼。

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院门上方,虽然还没过年呢,但忙活了好几天的王美兰,此刻感觉轻松了许多。

过年有过年的好,而过年前那几天的忙碌、与家人置办年货的琐碎,还有在外游子的回家路,同样都是有意义的。


  (https://www.vxqianqian.cc/3174/3174832/82950264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