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法兰西1794小说名字 > 第904章 一路向印

第904章 一路向印


  第904章一路向印

  德凯恩将军与他的印度先遣部队,并未直接加入到拿破仑统帅的,那支雄心勃勃、远赴西奈半岛的海外军团行列之中。

  相反的,在八月中下旬,他们是从法国西南部,蒙特利埃附近的蒙特港,秘密登上船只,踏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征途。

  随后,先遣队的航向继续向西进发,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随后调整航向南下,沿着非洲西海岸的蔚蓝海域悠然南行。

  尽管印度先遣队的兵力略显单薄,仅有两干人左右,但护航他们的分舰队却拥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这支护航分舰队由两艘装备精良、各搭载74门大炮的三级风帆战列舰领衔,辅以四艘体型宽大的运输舰,以及数艘灵活机动的巡航舰和炮舰。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舰队中还包括了两艘颇具实验性质的远洋蒸汽舰,它们代表了法国在远洋航行新技术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处于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考虑,这两艘军舰的蒸汽发动机仅作为辅助动力存在,仍需依赖传统的双桅杆与各式风帆来驾驭浩瀚大海。

  事实上,这支护航分舰队原本是法国海军部为印度洋战区指挥官,叙尔库夫将军准备的补给与增援力量。德凯恩与他的印度先遣队恰好在这个关键时刻加入,得以搭乘这趟意义非凡的护航之旅。

  自从法兰西第一执政在巴黎再次宣布与英国的战争以来,法国的海军建设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大部分的英国人已经相信,海峡对岸的法国“不列颠军团”即将拥有至少两干艘,装备有高压蒸汽动力,大口径火炮,以及特殊装甲的“龟船”,继而形成了对英国本土的极大威胁。

  与此同时,由西班牙海军主导的西法联合舰队,也是在爱尔兰海域频繁活动,为岛上的天主教反抗势力提供军事援助。

  更加麻烦的是,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盟友,葡萄牙王国也在短短数周之内,落入法国与西班牙之手。

  换言之,英国已孤立无援,整个欧洲都在反对自己。

  上述这一切,无疑加剧了英国海军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连串的严峻挑战,英国不得不从全球各地紧急召回军舰,以加强本土的防御力量。

  因此,在德凯恩和他的部队从土伦驶向好望角的漫长旅途中,法属护航舰队几乎未遭遇任何英国海军的阻挠,整个航程异常顺利。

  即便偶尔有英国巡逻舰或是武装商船发现了这支装备精良、意图不明的法国分舰队,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

  因为此时英国手中能够调动的三级及以上战列舰大部分已经撤回本土,所以无力在这片遥远而辽阔的海域进行有效的拦截。

  当法属印度护航分舰队缓缓驶入好望角的外部海域时,乘坐旗舰“胜利者号”的德凯恩将军不禁感到一阵惊奇。

  他注意到,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但英国海军在上次攻打好望角时留下的破坏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各处堡垒与炮台仿佛仍在诉说着那场激烈战斗的惨烈。

  而那些为英国占领军服务的荷兰人,似乎对这种为胜利者服务的生活也习以为常,流露出一种懒散而麻痹的态度,即便是英军指挥官詹姆斯·克拉皮森已经多次敲响警钟,提醒他们保持警惕。

  站在船头,法国分舰队的司令官布鲁诺·让苏尔海军少将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双筒望远镜,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他还是示意副官迅速打出旗语,派遣一艘悬挂白旗的通讯船,前往好望角要塞,向英国人表明他们的来意:“没错,我们只是路过,并无任何敌意”。

  回顾历史,自英法百年战争以来,这两个欧洲强国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彼此间的了解几乎达到了知己知彼的程度。

  套用后世的一句调侃来说,他们之间的战争不仅打出了水平,打出了风格,更在某种程度上打出了友谊。当然这种友谊,仅仅是建立于强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惺惺相惜之上的。

  尽管英法两国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战火纷飞,但在某些远离欧洲本土的殖民地地区,当没有明确作战目标的双方指挥官不期而遇时,他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考虑,或是没有收到明确的作战指令,而选择避免与实力强劲的老对手,进行一场不必要的流血冲突。

  这一次,好望角的英军明显处于劣势,他们的堡垒要塞在经历了两年前的惨烈战斗后,至今未能修复完毕,依然显得残破不堪。

  如果布鲁诺·让苏尔海军少将真的有意,他完全有能力付出一定的代价攻克好望角。更别说,德凯恩将军麾下还有两干步兵,可以从好望角的一处侧翼实施登陆,配合护航舰队发动进攻。

  然而,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那是让苏尔深知,自己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这支分舰队安全抵达法兰西岛,并接受印度洋战区司令官,叙尔库夫海军中将的指挥。

  此外,让苏尔还需要将这支两干人规模的印度先遣队,安全无误的送达印度的某个海域,并协助他们登陆。

  否则,一旦他违背了来自最高统帅安德鲁下达的军令,即便是毫不费力地拿下了好望角,他也可能会面临海军宪兵的逮捕,并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基于此,指挥官布鲁诺·让苏尔选择了谨慎行事。

  在看到法国的联络舰打出了白旗,并缓缓驶入视线范围内时,防守好望角要塞的英军卫戍司令詹姆斯·克拉皮森准将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那一刻,英国人深刻地意识到,眼前这支实力雄厚的法国分舰队,并无进攻好望角的意图。这对于兵力相对薄弱、正处于紧张戒备状态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宽慰。

  此时,好望角锚地里停泊着的不过是3艘巡航舰与炮艇,它们在船体吨位和火炮数量上,都远远不及停泊在外海的法国分舰队。

  而在半年前,以三级战列舰“贝勒罗丰号”为首的支援舰队被紧急调回英国本土,参与防范安德鲁法国可能发动的对英国本土的入侵行动,或许此时的驻好望角锚地的英国舰队,还会选择主动出击,试图以弱胜强,抵御法国舰队的潜在威胁。

  一个小时后,有着浓厚贵族气质的法国分舰队司令布鲁诺·让苏尔,通过精心措辞的书信,再次向英军指挥官詹姆斯·克拉皮森准将传达了他的诚挚与敬意。

  在这封信中,让苏尔不仅重申了法国舰队到访的和平目的,还表达了对英军友好态度的感激之情。他提到,法国船员们在远离故土的漫长航行中,能够得到英军的协助与理解,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英军指挥官克拉皮森准将在收到信件后,深感欣慰。他随即下令,允许当地的荷兰商人与法国舰队进行接触,并按照法国舰队的需求提供必要的补给。

  在补给工作进行的同时,英法双方的指挥官还在好望角海面的一艘商船的甲板上,举行了一场简短而友好的会面。

  期间,詹姆斯·克拉皮森准将赠予了布鲁诺·让苏尔一件特别的礼物,这是他在巡视荷兰守军仓库时偶然发现的一小块狗头金。这块金子虽然不大,价值为40英镑(折合约有一干法郎左右)。

  而作为回礼,布鲁诺·让苏尔则赠送给詹姆斯·克拉皮森一套卢森堡钢铁联合体出品的,一套高档不锈钢餐具。

  这套餐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永不生锈”的特性,在英国上层社会享有极高的声誉,很快就成为伦敦贵妇与名媛们的珍爱之物。其价值在英国本土远超500英镑,折合1.3万法郎,足见让苏尔的诚意与慷慨。

  这次礼物的交换,加深了双方指挥官之间的个人情谊。尽管英法两国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紧张的敌对状态,但在好望角的这一刻,海面上弥漫的却是一种难得的和平与友好氛围,仿佛战争与仇恨都被这片蔚蓝的大海暂时隔绝。

  12小时之后,补给充足的印度分舰队在晚霞中缓缓驶离了好望角的外海,继续向东进发,朝着遥远而神秘的印度次大陆航行。

  就在英法海军将领之间相互表达敬意,互赠礼物,气氛融洽之际,作为印度先遣队指挥官的德凯恩,却在一旁冷眼旁观。

  他出身于中央高原的一户牧民,属于共和国铁杆拥护者,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努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因此,对于那些出身贵族、满身娇柔做派的军官,他向来抱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

  在德凯恩的眼中,布鲁诺·让苏尔虽然身为旧时贵族,但在与詹姆斯·克拉皮森准将的交往中,似乎过于注重形式与礼节,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刻意营造的优雅与高贵,这让牧羊人的后代感到不适。

  “真正的勇士,应该是在战场上用鲜血和汗水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在这里虚与委蛇,玩弄这些无聊的礼仪。”德凯恩心中暗想,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屑。

  但无论如何,德凯恩都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必须带领印度先遣队,安全抵达目的地,并完成既定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与担当。而至于那些贵族们的做派与礼节,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

  ……

  等到迈索尔王国灭亡之后,一些不愿意灰溜溜回国的法国雇佣兵,开始活跃于印度北部的马拉塔族土邦王公的宫廷里。在法国教官的支持与怂恿下,这些土邦王公的备战活动表现的咄咄逼人。

  因此,为了巩固英国在印度的霸权地位,韦尔斯利总督派出特使进行了加倍的努力。他还做出决定,如果土邦王公辛迪亚不把他在南方的军队撤回到自己的领土,就出兵攻打他。

  对此,辛马拉塔族土邦王公的态度表现的十分诚恳,不仅信誓旦旦的说明会立刻撤军,还大肆贿赂了总督特使,丝毫不给予英国人发飙的机会。

  事实上,辛迪亚王公已经知道,他的邦国即将得到法国的武力支援。因为一支数干人的法国援军已在前往印度的路途上了…….


  (https://www.vxqianqian.cc/3164/3164193/10908488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