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1321蒙古入藏?
明朝对西藏是否有过实际控制?
实际答案是几乎可以说没有。
虽然通过茶马贸易,明朝和西藏建立联系,也在持续进行朝贡贸易,但实际上也仅限于贸易。
藏地官员虽然交还了蒙元的官印,接受大明的册封,但对大明并没有太多了解,也就谈不上尊重。
对于西藏地区特殊的政教体制,明廷也不是很了解,只当是边境土司一样进行的统治。
明廷跟当时雪区的宗教领袖关系并不紧密,没有太多的控制权限。
比如,永乐十二年,雪区影响最大的教派,格鲁派领袖宗喀巴大师以旅途艰辛为由,拒绝了明成祖朱棣对其本人的邀请,只是派遣弟子释迦也失来京。
明朝从未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职驻扎西藏,对西藏事务也根本不关心。
历史上,汉人王朝基本上就没有真正深入过西藏,管理过西藏。
而藏地的控制权,更多还是受到来自草原的影响力。
而清朝时期,因为满清对蒙古全方位的控制,反而实际获得了对西藏的管理权力,这从西藏保留下来的画像就可见一斑。
在记录大明皇帝和西藏活佛的画像里,西藏活佛被画的无比高大威武,而大明皇帝在他的面前就显得异常藐小。
而在记载大清皇帝和西藏活佛会面的画像里,两人则是几乎平等,甚至大清皇帝还是居于左侧,更加尊崇的位置上。
而且,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动作也显得更加卑微。
好吧,大清派有驻藏大臣,时刻监督着西藏的一举一动,若是还按照对待大明皇帝的画法绘画,保不准会有什么祸事儿。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清军七次入藏后带来的。
而大明,一次也没有。
在布达拉宫殊胜三界殿还供奉着清朝康熙皇帝长生牌位,按照乾隆皇帝形象绘制的唐卡画像自七世达赖喇嘛开始,历任达赖喇嘛坐床大典必须在此画像下举行,并由驻藏大臣监督。
这就是清朝对西藏实际的管理权,这些都不是此时大明所具备的。
已经习惯了后世中国“雄鸡啄虫”图的魏广德来说,自然不能容忍西藏脱离明廷管理的现状。
之前没机会插手西藏事务,现在不同了,通过格鲁教,似乎大明有了介入西藏事务的机会。
“善贷,你是否打算对西藏用兵?”
就在他们这次商议快要结束的时候,谭纶皱眉问道。
他能感受到魏广德对西藏的野心,过去大明只是名义上管理那里,根本就没有实际控制。
但是,魏广德似乎有心要改变现状。
“现在讨论对西藏用兵还为时尚早。”
魏广德摇摇头,苦笑道:“现在俺答汗眼看着成为了格鲁教的护教金刚,草原骑兵成为格鲁教的护教大军,大明若是此时掺和藏地事务,保不齐就是要同时在西藏和宣大等地交战。
我虽不惧怕这样的情况,但终究没必要。
锦衣卫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藏地的刺探,等待机会。
若是俺答汗真率部上了西藏,和当地武装打起来,我大明倒是可以想象是否参与其中。”
说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盯着谭纶道:“还有,关西七卫现在什么情况?”
魏广德既然把视线看向大明西部,自然对西域也开始上心,问起新疆方向的情况来。
关西七卫,是指明朝在嘉峪关以西设立的7个羁縻卫所,又称“西北七卫”和“蒙古七卫”,先后有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州卫、赤斤蒙古卫、哈密卫七个卫所,那都是明初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时期打下来的地盘。
听到魏广德问起,谭纶脸色一囧,不好回答。
不过就算不好回答,也不得不答啊。
“名存实亡。”
谭纶也不扭捏,直接答道。
又不是从他手里丢掉的,朝廷问罪也不关他的事儿。
“不过那边气候不好,人烟稀少,就算继续控制也是无用,朝廷还要承担高额军费,实在是得不偿失。”
谭纶最后还是说道。
这就是大明对西域的看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明朝刚建立的时候,也往西边打过的。
洪武五年,朱元璋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史称岭北之战。
明朝本来打算一鼓作气彻底扫平元朝的,但是没想到徐达的中路军和李文忠的东路军都受挫,只好退回来,只有西路军成功打到了河西走廊。
西路军的主帅冯胜考虑到补给困难,又听说其他两路大军退兵的消息啊,同时又有点担心因为自己的西征引起当时的东察合台汗国起兵对抗,于是就没有在河西走廊驻守,修建了嘉峪关之后呢,就撤兵回去了。
过了两年,明朝又派军队到嘉峪关招降了柴达木盆地的卜烟帖木儿,在当地设置了卫所,实现名义上的统治。
此时的西域虽然土地广袤,但地理和气候实际上并不适合明军长期驻扎。
在汉武帝时期,河西走廊的两州八郡一共有103万人,其中连人口最少的敦煌郡都有3万多人。
而唐朝贞观时期,主管河西走廊的陇右道一共有人口19万多人,到开元时期增长到55万人。
可到了明朝这次西征呢,在整个河西走廊就只找到了3万人口,甘州甚至就只剩下了830户,比西征军自己的人数还要少。
而且当地汉人比例很低,傅友德一路向西进军呢,要带着翻译一起走才行,这种情况根本就没有办法承担大军的后勤补给。
汉唐时期,当时的气候还能让汉人生活在那里,可到了明朝,要生存都已经是巨大的挑战。
自然,大明之前的几个皇帝也就无心对那里继续进行统治,实在是困难太大。
实际上朱元璋和朱棣都有过经营西域的念头,但是连河西走廊都不能填满足够的人口,那就更别说往西经营了。
既然没法直接统治,那怎么办呢?
只能通过羁縻册封的手段来稳住局势,所谓的关西七卫,其实主要也是由边境少数民族组成的,和朵颜三卫类似的模式。
大明若是想,调动几万人马打过去倒是不难,可能打下来不代表能长期守下去。
魏广德不用多想,看谭纶的脸色他就知道,若是提出恢复大明对西域的管理,怕是他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毕竟是兵事,和他息息相关,由不得他犹豫。
“利用原来的羁縻关系,不管他们认不认,先联系上,了解实际情况还是很重要的。
朝廷是否要继续向西拓展并不重要,但不能不了解情况。”
魏广德只得说道。
魏广德这样说,谭纶也就不急了,点点头算是答应下来。
对此,魏广德也只能在心中叹息。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清朝对于中国版图的贡献无疑是历代王朝中最大的。
也只有盛唐之时,或许稍可以比较。
汉唐一直被认为是中原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但即便是这两朝,也对近在咫尺的西藏高原望而却步。
西藏位处于高原寒冬之地,虽然秦汉曾经想涉足西藏,但由于此地山高水远且中原人到了之后容易出现高原反应,也就放弃了向西南扩张。
因此,西藏高原也成为中原王朝向西南地区扩军事扩张的一个地理屏障。
至于盛唐,最早和西藏的接触就是缘于战争。
后世国人只知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实际上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前,他已经迎娶了五位王妃,文成公主是第六位。
唐朝与吐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公元638年,吐蕃入侵了吐谷浑,并顺势东进,松赞干布率二十万大军打到了四川松州。
唐都督韩威领兵抵抗被击败,八月,唐太宗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兵分四路出击吐蕃,大败吐蕃,终于挽回了颜面。
在这次军事冲突之后,松赞干布终于认识到唐朝的真正实力,于是决定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于是才有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只是这种关系仅仅维持了十年,在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的大权由禄东赞把持着。
而此时的唐王朝已由高宗李治接管,唐朝完全占有了西域,河西走廊畅通无阻。
公元651年,吐蕃再向唐朝的小弟吐谷浑发起进攻,将吐谷浑收入麾下,此后在领土上吐蕃与大唐直接接壤,冲突更是不断。
唐王朝把主要兵力放在平定高句丽以及镇压西突厥叛乱时,吐蕃却在河西走廊发难了。
公元670年,吐蕃袭击了安西都护府,夺取了今天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导致大唐多年经营的安西四镇落到了吐蕃手里。
对此耻辱,唐朝自然是不甘心的,为此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但都以失败收场。
670年四月,薛仁贵率五万大军反攻,在青海大非川与吐蕃激战,结果吐蕃集结重兵四十万围攻,唐军陷入包围,几乎全军覆没。
八年后,唐军再次在河西走廊发起了反击,这次挂帅的是李敬玄,率十八大军出击,但结果仍以失败告终。
所以,唐朝的版图,实际上并未包括西藏地区,那时候吐蕃的强势通过双方的战争就可见一斑。
魏广德想要收复西藏,将其纳入大明治下,想靠武力夺取无异于痴人说梦。
汉人,始终不能在那片高原上进行激烈的战斗,高原反应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似乎看出魏广德对西藏那个地方的兴趣,刘守有这时候忽然说道:“魏阁老,就当前局势,索南加措想借蒙古俺答汗之手恢复黄教在西藏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若是朝廷册封达赖喇嘛,是否可以借此支持俺答汗出兵,我们从旁协助。
虽然此举未必能让我大明控制该区域,但是有我大明册封的达赖喇嘛,朝廷就可以定期派人前往藏地巡视,也方便我们了解当地地形和人口等情报。
不管朝廷最后的选择,至少多去那里,对他们的了解更透彻,想来总是好的。”
魏广德没说话,只是在思考刘守有的建议,倒是谭纶想想就说道:“若只是接济些粮草,应当可行。”
谭纶明白刘守有的意思,册封达赖喇嘛,派人定期前往巡视,就把西藏变成和西南土司类似的模式。
虽然管理依旧有限,但终归有利于朝廷更加深入了解藏地。
“这么说,俺答汗还要活着才好。
等他帮助索南加措回到藏地再死,否则计划就会失败。”
刘守有的提议,和魏广德之前的盘算有些冲突,那就是利用俺答汗的死分化蒙古。
分化后的蒙古,他那几个儿子还会出力帮助索南加措吗?
大概率是不会。
也只有俺答汗活着的时候,才有可能调动蒙古军事力量登上青藏高原,帮助黄教恢复对那里的影响力。
刘守有听到魏广德这么说,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善贷,刘指挥的提议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谭纶却说道,“只要俺答汗不死,朝廷可以按照此策进行下去。
若是中途人没了,后续再说就是了。
只要不是出动官军,兵部都会无条件支持。”
让蒙古人上西藏高原打仗,谭纶是绝对不会反对的。
多好的削弱蒙古的机会,怎么能轻易错过。
魏广德点点头,对刘守有说道:“锦衣卫再查查黄台吉、布延和土伯特那些人的宗教信仰,看看他们是否也皈依黄教。
若是他们也信奉黄教,想来还有可能让战争继续下去。
只要他们上了西藏高原,九边的压力就小了,辽镇甚至可以寻找机会,彻底灭掉辽东的土蛮部,还有泰宁、福余二部。”
魏广德开口说道。
泰宁、福余二部,本属于朵颜三部之一,只是此时的泰宁、福余二部实际上已经被喀尔喀、科尔沁等部族渗透控制,帮着他们攻打大明。
倒是朵颜部因为在蓟镇被戚继光教训两次,近些年老实了不少。
这些部族,包括朵颜三卫,其实已经成为辽东、蓟镇明军的主要敌人。
魏广德打算趁机灭掉他们,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如果俺答汗大军在侧,明军还真不好放手一搏,围攻这些蒙古人。
要是俺答汗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是绝对不会放纵明军攻打他们的。
“回去我就让人准备粮草。”
谭纶马上说道,显然对此抱着乐见其成的意思。
“嗯,我就等着俺答汗的奏疏。”
魏广德笑笑,随口说道。(本章完)
(https://www.vxqianqian.cc/3150/3150339/11433748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