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第411章 孙传庭
第411章 孙传庭
邳州。
崇祯十四年。
十一月初七。
暴雨。
冰冷的雨柱漫天飞舞,犹如千万道银针飞射而下。
天空落下的雨点几乎连成了线条,天色昏暗、阴阴沉沉,让人难以看清前方的道路。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让大雨有半点消退的迹象,天色越发的昏暗,世界越发的混沌。
无尽的雨水自九霄之上倾倒而下,一遍遍的冲刷着邳州的城墙。
城墙之上雨水汇聚成溪流汩汩流淌向下。
无色的雨水裹挟着暗红色的血液顺着城墙的缝隙流向城内,流向低洼的地方。
邳州的城内一汪汪的都是淡红色的血潭,举目望去都是相互枕籍着的尸体。
残破的刀兵、肢体随意的散落在城中的四处。
冰冷的雨水滴落在倾倒的人身之上,却没有引起丝毫的反应。
因为那倒在地上的军兵,早已经不知道死去了多时。
鲜血的腥臭味混杂着尸体的腐烂味道,充斥着邳州的城内城外。
“哗哗哗————”
雨声如铃,清脆悦耳。
然而雨声很快便消散在众人的耳中。
因为一声嘹亮的唢呐声陡然自雨幕中响起,压倒了哗哗的雨声。
“杀!!!”
恍若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同时而起,一瞬之间震碎了厚重雨幕,也压倒了一切的声响。
邳州城外,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
人头攒动之下,尽是裹着黑巾的军士,
他们,都是万民军的军兵。
从天空的云层俯视而去,密密麻麻的黑色的蚂蚁几乎爬满了整个邳州城的四方城墙。
邳州,就像是在狂风暴雨之中汪洋上的一叶扁舟。
大雨,使得铳炮全都不能使用。
也使得弓弩的威力被削弱到了最小。
所以纵使道路泥泞,纵使雨势极大,万民军仍旧选择冒雨进攻的原因。
一切远程的手段都在暴雨之中几乎都无用。
双方的军兵们短兵相接,白刃相加。
城上城下,双方的军兵都已经是拼尽了全力。
邳州南城的瓮城城楼之上。
孙传庭立于其上环视着战局。
他的一身甲胄之上伤痕累累,浑身血染的征袍。
一切都代表着就在刚刚他才经历过一场恶战。
“督臣!”
总兵周遇吉半跪于地,面对着孙传庭恳请道。
“卑职求您了,请您领兵退后吧。”
“现在不能退。”
孙传庭神情自若,按着腰间的雁翎刀刀柄,他的声音同他的眼神同样坚定。
“三军鼓气而战,此时若退,气势一泄,便再无力回天也。”
“督臣!”
周遇吉跪在地上,声音哽咽。
他久经沙场,如何不知道此时后退代表着什么。
但是……
不后撤,又能如何?
“北城……破了……”
孙传庭神色平静,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
北城是方国安镇守。
方国安麾下有两千精锐,高杰、金声桓两人麾下也有三千都的甲兵。
北城足有七千兵马防守,方国安老成持重,金声桓也是沙场宿将,高杰还是原三十六营的营首,麾下兵将颇为精锐。
此前万民军数次云集重兵进攻北城,皆是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方国安、金声桓、高杰麾下三部兵马火器不多,受天气影响最小。
照理来说,北城不该破。
“金声桓,投敌了!”
周遇吉咬牙切齿,愤恨道
“他打开了北门的城门,放万贼军入城!”
“高杰兵溃,方国安战死,万贼军已经占据了北城,正往西城杀来。”
周遇吉站起身来,拉住了孙传庭的右臂,再度劝道。
他跟随着孙传庭只有短短数月。
而正是这仅仅数月的时间,便被孙传庭所折服。
那满朝的臣宰皆是庸碌之辈,只顾党争清名,全然不顾国家存亡。
往昔的那些督师,也都是滥竽充数者甚多,不知兵事又蛮横固执,带着他们送死。
孙传庭不同,他不是庸碌无用的人,也不是人面兽心的官。
他的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家国。
“督臣,卑职拦住入城的万贼军,你带余下的人从东城突围吧!”
周遇吉是真的希望孙传庭能够活下去。
雨水混杂着血水从周遇吉的脸颊缓缓流下。
“天下可以没有我周遇吉,但是不可以没有督臣。”
国家如今困顿,外患愈忧,内患愈急,已经快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单靠那些庸碌的官员,怎么可能救得了国家。
哗哗的雨水再度传入孙传庭的耳中。
孙传庭轻叹了一声,缓缓闭上了眼睛。
这场大战,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知道胜算渺茫。
或者是说,根本就不可能取胜。
以三万缺饷短粮之弱旅,如何能敌二十万连胜之虎狼。
但是他没有办法。
诏命在身,他必须要遵奉诏命。
运河在此,他必须要守住运河。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选择。
从监狱之中出来,交给他的是一个破败的局面,交给他的是一群残兵败将。
拿着不到半数的饷银,要来节制数镇的兵马。
他没有脸面。
一路而来那些跟随着他的军兵。
吃不饱饭、睡不好觉、衣不蔽体,死无……葬身……
战死的人甚至连名册都不配上,朝廷说要发的抚恤迟迟没有发下。
他带来的钱发空了,家中的财产也变卖完了,跟随着他出征的族中儿郎几乎尽皆战死。
打到现在……
什么都没有了……
孙传庭紧握着腰间的雁翎刀,他的心中痛苦不堪。
他不明白,为什么书上圣贤之言,明明都是教人去做君子。
但是那些高中功名的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熟读圣贤之书的人,却是从来不做君子之事!
那圣贤书上,可有教人卖国求荣?
那圣贤书上,可有教人清除异己?
那圣贤书上,可有教人欺压百姓!?
那圣贤书上,可有教人为非作歹!?!
……
孙传庭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黯淡无光,他的神色已经重新恢复了平静。
周遇吉的评价,孙传庭自觉的自己受之不起。
四万孤军守备邳州,明明必败之局,却要垂死挣扎。
他这不是忠心,他这不是为国。
他这是用四万多人的性命,来换史书上一句殉国之言,来换后世的流传美名。
密布的阴云将天空遮蔽的严严实实,太阳的光芒根本难以穿透那厚厚的云层。
光芒还未从九天之上落下,便已经是被尽皆挡在了云层之外。
孙传庭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周遇吉的请求,仍旧是留在了西城瓮城的城楼之上。
在周遇吉退出西城的时候,在万民军的大军围拢而来之前。
孙传庭下达了最后一条军令——允许诸镇撤退。
城池已破,气势已颓,一切已经毫无意义。
大战已经持续了月余的时间,城中军兵伤亡近万。
余下三万余众,伤者众多,士气萎靡,衣甲不足粮饷短缺,朝不保夕。
无论何种理由致使战败,身为主帅,他都需要负主要责任。
无能为力,也是无能的一种。
诸镇的将校将性命交付在他的手中,四万余名军兵将身家托付于在他的肩上。
面对死亡,孙传庭能够坦然自若。
但是他做不到,要求其余人的跟随着他一同赴死。
喊杀声再起,越来越多头戴着黑巾的万民军正顺着城墙蜂拥而来。
孙传庭的目光平静,他的心中提不起丝毫的战意,甚至没有丝毫波澜。
万民军在本质上和建奴有着深刻的区别。
面对着建奴,孙传庭宁死也不会投降,也不会允许麾下的军兵投降撤离。
哪怕是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能低头。
但是万民军不同,孙传庭没有办法向着这些一直以来跟随着自己的军兵,下达决死的军令。
孙传庭知道,只要他下达这一军令,镇下不少的军将,都会拼杀到最后一刻。
但是他做不到……
“天下大旱,蝗灾盈野!”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满饿莩。”
“灾害频发,颗粒无收,而赋税益重,朝廷冷漠,致使万家破败,千户凋零。”
“良田阡陌无不属吏绅,钱粮帛布无不归王侯。”
这是李岩曾经说过的话。
这是李岩控诉朝廷之时所说的话。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如今朝廷腐败颓废的事情。
所有的话,孙传庭都反驳不了。
在陕西、在保定、孙传庭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那些世家王侯,坐拥万顷良田却不用交税纳粮。
而那些百姓贫民,赤贫无地,却要缴纳重税、征发徭役。
河南百万流民、陕西逃荒者众。
全都对应了书中的一句话:
“苛政,猛于虎也。”
一路走来,百姓畏官兵如虎。
而万民军所到之处,百姓竭诚欢迎,甚至于出现过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
正是这一情景,极大的震动了孙传庭的内心,动摇了孙传庭的心神。
“自古帝王兴废,民兆于心……”
从那一刻起,孙传庭便再没有办法拿出曾经进剿三十六营之时的决心。
天空越发的昏暗,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一瞬之间将昏暗的大地一下的照的透亮,照亮了孙传庭的整个视界。
下一刻天地随后再度归于昏暗,巨大的雷声也自遥远的天边轰然传来。
日月已经不能照耀中国。
狂风呼啸而过,带起了万千的玄旗,吹过了无数的甲兵。
冷冽的寒风也吹过了孙传庭的脸颊。
其实孙传庭的内心,早就有了答案。
还在凤阳的时候,就有了答案。
孙传庭心中原本杂乱的思绪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他想起了在凤阳之时,他向着陈望询问大明是否气数已终。
那个时候陈望的一瞬间的眼神变化,孙传庭其实全都看在了眼里。
陈望在汉中卫做的事情,在湖广做的事情,以及后面在河南做的事情,孙传庭其实全都清楚。
陈望的野心,孙传庭也清楚。
之所以此前不说,是因为当时的陈望已经不能控制。
孙传庭确实有很多次可以直接杀了陈望的机会,因为陈望多次孤身入营。
陈望虽然勇冠三军,骁勇过人,但是一个人再强,难道能够力敌千军?
但是杀了陈望,只会使得事情更加的糟糕。
陈望一死,汉中镇必然发生兵变。
兵变一起,造成的破坏比起万民军将会更大,旦夕之间中国就会走向不可预测之深渊。
为了当时的局势考虑,他不能去动陈望。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是孙传庭没有去动陈望的理由。
勤王之时,陈望最终做出的选择。
青山关之战时,陈望的不惜代价。
都证明了陈望的心中,装的有百姓,装的有家国。
孙传庭再度闭上了眼睛。
耳畔杀伐声更急,几乎近在咫尺,就在脚下。
恍惚之间,孙传庭再度看到了青山关下,那支伤亡近半,在最后战胜之时,梗咽着高声唱着凯歌的部队。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如果最终夺取天下是陈望。
或许对于天下的百姓,会是一个好的结局……
“活捉孙传庭!”
更大的呼喊声从脚下响起。
上楼的踏步声压过了哗哗的雨声。
孙传庭睁开眼睛,缓缓转过了身躯。
万民军的甲兵正从城楼的下方蜂拥而来,护卫着他的甲兵们虽然奋勇阻拦,但是终究是无可奈何,一个接着一个倒伏在了城楼之中。
孙传庭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幻,甚至于眼神之中也没有丝毫的波动。
雁翎刀铿然出鞘,刀光乍现犹如一泓秋水般明亮,映照在众人的眼前,也映照在雨幕之中。
孙传庭的神色淡然,目光平静,举起了雁翎刀。
邳州
崇祯十四年。
十一月初八。
阴。
邳州之战落幕。
大明总督孙传庭战死。
总兵虎大威、方国安、郑嘉栋皆亡于战阵之中。
副总兵周遇吉在万民军攻入城侯,指挥麾下兵马依靠城巷与入城万民军继续战斗。
周遇吉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身中七箭,被五创,力战而死。
萧慎鼎、高杰、惠登相、马进忠等将率万余残兵,仓惶逃出邳州。
邳州之战。
以万民军大胜告终。
各位书友,新年好啊,祝愿各位新的一年,幸福美满,阖家团圆。
(本章完)
(https://www.vxqianqian.cc/3133/3133259/11437371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