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第409章 万民
第409章 万民
朔风猎猎,江风徐徐,万里波涛如怒。
十四万万民军的兵马所扎下的营帐,几乎铺满了整个睢宁城的北部。
一直抵到了淮水的南岸,又沿着水畔向着东西两方蔓延而去。
一眼望去视野之中,沿山遍野密密麻麻皆是万民军的营帐,层层叠叠都是万民军的军营,一片灯火灿烂。
万民军下了明营,灯火明亮盈野照月,恍若天上的星海一般。
李岩最后审查了一遍中军赞画呈递上来的作战部署后,站起了身来。
见到李岩起身,坐在一旁的红娘子也站起身来,从衣架上取过披风,为李岩披了上去。
李岩握住了红娘子的手,心中原本杂乱的思绪渐渐平静了下来。
夜已深沉,视界如墨。
秋意渐浓,寒意迫人。
从帐中走出的李岩,下意识的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同时也握紧了攥着红娘子的手。
李岩抬头望向苍穹,夜空之上,繁星璀璨月光黯淡。
星象错综,散漫不堪,暗中似乎透漏着一股妖异。
就在今日晚间,李岩收到了来自的徐州方面传来的消息。
约有两万余名官兵自商丘东进,经夏邑、进驻砀山。
官兵主将,为河南副总兵高谦,所辖兵马俱打河南营镇之旗号。
其所部先锋,为河南参将陈德。
陈德正是如今河南总兵陈永福的儿子。
而在宿州城下,也出现了汉中军的精骑,领兵者为汉中镇下参将陈功。
如果说河南兵马的调动,尚且能够说是正常。
那么汉中军精骑的调动,无疑就是将大幕拉起。
李岩自然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河南军事实际上已经被陈望所掌控。
无论是高谦、还是陈永福,听的都是陈望的将令,
现任的河南巡抚高名衡不通军务,能力有限,光是维持河南如今之局势便已经费劲全力。
而朝廷势弱,推诿者甚多,无人愿主河南之事。
因此河南巡抚的职责一直便停留在高名衡的头上。
“元帅。”
火光摇曳之间,袁时中领着一队甲兵从旁侧走来,见到李岩走出了军帐,当下抱拳行了一个军礼。
袁时中忧心仲仲,问道。
“西面……不用管吗?”
西面汉中军的异动,万民军大部分的军兵都不知道。
但是袁时中身为制将军,自然是有权限知晓这些内情。
官兵自河南而来,云集重兵,准备进攻徐州、宿州、凤阳三地。
这三处地方无论是战略价值还是经济地位,都极为重要。
尤其是凤阳。
凤阳如今可以说是他们的大本营。
徐州失守尚且可以接受。
但是凤阳若失,那么便等于是直接失去了对于英、霍山区的控制。
同时现在抵达南京城北的李际遇军,也将会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
他们现在东征的这三路大军,也将会失去重要的后勤基地。
“不用。”
李岩抬起了手,止住了袁时中的疑问。
袁时中心中稍安,看到李岩云淡风轻的模样,下意识的便以为一切都在李岩的计划之中。
李岩应该是早就知道河南的兵马会在这个关头前来袭扰,已经提前做好了防范。
不过接下来李岩的话,却是让袁时中的心神一沉。
“西面,不需要设防。”
李岩目光淡然,彷佛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这……”
袁时中心神动摇,不知道李岩这番话从何说起。
如今分管河南军事,可是声名赫赫的平贼将军陈望。
凤阳一战,陈望麾下所领的汉中军有多强,所有人都知晓。
袁时中的神色,并没有瞒过李岩的眼睛。
李岩放下了手,平静道。
“凤阳之战,你也参加了,汉中军的实力你也见识。”
“陈望如今麾下有兵马六万之众,镇下精锐超过两万人,河南营兵在其训练之下早已是今非昔比。”
“你觉得,正面交锋,我们有多少的胜算?”
袁时中脸上神色变幻,他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他想要说他们能胜,但是凤阳之战,汉中军那所向披靡的势态又再度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陈望麾下的汉中军是绝对的精锐,让人不由心生绝望。
那犀利无比的铳枪,连番轮射,几乎毫不停歇,足以让冲锋而去的敌人绝望。
当付出了惨烈的伤亡,抵至近前之后,等待着他们是一柄柄锋利无比的刺刀。
那震天的虎声,让袁时中胆寒。
那嘹亮的天鹅音,让袁时中恐惧。
当时在凤阳之战时,真正的汉中镇兵,仅有八千余人。
而现如今,根据耳目的回报,汉中镇有四营兵马齐聚河南。
陈望麾下直属的汉中镇兵已经超过了两万余人。
鬼知道,为什么一个定兵额这五个营,只有一万三千人的军镇。
现在拉出四个营,竟然有多达两万的兵马。
汉中军如今的实力。
恐怕只有万民军精锐尽出,诸将死战,才能勉强一校高下。
但是大军已动,轻易不能调回。
运河沿线的官兵现在虽处于防守。
但是只要他们露出任何一点破绽。
那些官兵必然会犹如虎狼一般越过运河,将他们所有人的撕碎生吞。
因为他们的人头就是军功,他们的覆灭能够让他们升官加爵,平步青云。
“既然挡不住,那为什么要挡?”
李岩的声音仍旧平静,彷佛在述说着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从一开始,李岩就没有想过陈望会遵守停战的诺言。
陈望是什么样的人,李岩的心中如何不清楚。
“从开封起始,我们和陈望就是各取所需。”
“陈望的内心,可不只是做一名小小的平贼将军。”
李岩抬起了头,目视着摧残的夜空,凝望着漫天的繁星。
“拜将封侯,千年以来,是许多武人一生的追求,但却不是他陈望的追求。”
“他想要的……”
李岩目光凝重,语气森然。
“而是整个天下……”
李岩低下头,转头目视着袁时中,平静道。
“陈望不会眼看着我们覆灭。”
“因为他还需要我们作为他手中的屠刀。”
“同时,陈望也不会眼看着我们壮大。”
“因为这样,事情就会失去掌控,他的图谋就会落空。”
袁时中目光凝重,神色低沉。
与汉中军合谋的事情,他身为万民军的制将军如何又不知道。
当时形势比人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若是当时不随着陈望的意志而转移。
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只有覆灭一条道路。
“那我们……就只能这样吗?”
哪怕是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袁时中还是不甘。
“只能如此。”
“起码现在,只能如此。”
李岩神色如常,淡然道。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是如此”
李岩握紧了拳头,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了起来。
“但是今后,不会再如此。”
养寇自重,就要做好被反噬的准备。
天下之势瞬息万变,百转千回,又岂是人力可控?
就是昔日号称神机妙算的诸葛武侯,也有绝望无奈之时。
圣人千虑,尚有一失。
这世间,没有人可以算无遗策。
“邳州的官兵,情况如何了。”
李岩收回了发散的思绪,目光转向袁时中。
“官兵连城为营,广募壮丁,塘马回报昨日又有上千社兵进入邳州城内。”
袁时中露出愁容,沉声道。
“截至今日,已经有上万社兵进入邳州城中,我军城中耳目回报,邳州城内效仿开封募得社兵两千余众。”
“加上各城来援之社兵,邳州一带,官兵总兵力已经超过三万五千人。”
在大名府时,袁时中便已经尝过了孙传庭的厉害。
凤阳之战,哪怕是战胜,但是孙传庭所带领的官兵显现出的那种顽强的战斗力,仍旧是让人心惊胆颤不已。
孙传庭所领官兵不过两万五千人,但是面对着他们十五万大军,却是能够不落下风。
论起排兵布阵、指挥作战的才能。
放眼整个万民军中,没有一名将领能够敢说自己能够胜过孙传庭。
哪怕是李岩,也不能。
如今再添上万社兵,邳州之战的胜负又开始变得不明朗起来。
李岩眉头微蹙,右手下意识的摸上了腰间的雁翎刀。
冰冷的触感让李岩的心神逐渐的宁静了下来,也压住了心中的那一份躁动。
团练早早便已经开放,当初陕西三十六营流寇转战各地之时便已经放开,州县都有资格编练民兵。
只是那并不算彻底放开团练之权。
那些各地编练的团练,那些各州县内练出的民兵,并不堪大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面朝代的教训,明廷如何不清楚。
没有人想,没有人敢。
魔盒一经打开,局面便一步一步跌入无法控制的深渊。
没有人有胆量彻底放开团练这一头洪荒猛兽。
历史上的明朝直到最后灭亡,直到崇祯自尽之时,都没有人敢提出这一方案。
然而这一次,比起历史上,明帝国更快的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刻。
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明廷的控制力早已经到达了最低。
接连的战败、不断的失利。
亡国之象,近在咫尺。
也因此,才使得拴在团练这头洪荒猛兽脖颈上的束缚再度被松开。
朝廷诏令,允许各地州县招募民兵、整训团练,同时废除原先民兵团练不能走出已方辖区的范围。
民兵团练不再被困守在一州一县之间。
民兵团练的上限从原来的数百人,直接被升到了一县千人、一州两千、一府五千的规模。
团练的领袖根据部队的战力和人数,授予相应的职位。
所有团练的兵马直接受总理、巡抚管辖。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区区万余社兵,动摇不了如今之大局。”
李岩神色平静,目光如镜毫无波澜,淡然道。
“历朝历代,在放开团练之权时,就已经代表着即将走向终结。”
摇曳的火光在袁时中的眼眸之中跃动。
他起于乡野,没有读过什么书籍,他不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但是他相信李岩,相信这位一直以来带领着他们前行的领袖。
袁时中的内心的想法并不为李岩所知。
李岩毕竟不是神仙,也没有读心之术。
如果他能知道袁时中内心的想法,心中只怕是会叹息一声。
他并没有欺骗袁时中。
历朝历代,无论是为了抵御外敌还是平定内乱,那些胆敢放开地方团练之权的朝代,确实几乎全都走向了覆灭。
但是在走向覆灭之前,挡在前面的很多敌人,也随之一起而被埋葬。
两汉的赤眉军和黄巾军。
隋唐之时的瓦岗和黄巢。
元末之时的红巾军。
大厦将倾,坍塌之时,必将激起瓦铄千万。
狂澜既倒,覆盖而来,必将引得混乱不堪。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与他人述说。
李岩握紧了腰间的雁翎刀。
这些事情,他都需要深埋于心。
李岩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成功。
李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起这个重任。
李岩更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是走在光明正确的道路之上。
但是此时此刻,无数人跟随在他的身后,数百万人的生死全都压在他的肩上。
他必须保持着镇定,保持着信心。
一旦失败。
便是万劫不复。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
他别无选择。
他只能向前。
坚定的向前!
“轰!轰!轰轰轰!”
巨大的轰鸣声骤然在天地之间响彻。
李岩握紧了手中的雁翎刀,昂首望向营外。
战鼓声起,四方营帐转瞬之间已是沸反盈天。
无数的灯火在淮河的南岸的亮起,自万民军各处的营地之中亮起。
耀目的焰火在淮河的水面之上绽放。
淮河之上,舟船相交火光四射。
水师之间的交锋已经爆发。
铳炮的声响在江河水面之上回荡。
震耳的喊杀声萦绕在众人的耳畔。
就在淮河的北岸。
大量头戴黑巾的万民军骑兵正顺着运河奔驰而下。
一束束火把燃起,宛若蜿蜒的火龙。
江风呼啸,火光摇曳。
映照出淮河之上一艘又一艘的舟船。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如同海潮一般汹涌而来,扶摇直上九霄之上。
(https://www.vxqianqian.cc/3133/3133258/11437371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