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北宋五子
天幕之上,张载与王安石的故事如长卷铺开,古人们仰首凝望,神色各异。
秦始皇嬴政立于咸阳宫阶前,玄衣纁裳被夜风卷起。
“变法?分田?”
他心中冷笑,指尖摩挲着腰间太阿剑的螭纹,“张载迂腐,王安石狂妄!治国当如烈火烹油——”
不过都是儒家之人,以儒家一般的习性来言,张载这个人倒还算是个正统的儒者,王安石的行为就有些大逆不道了。
嬴政思绪至此,忽见天幕中张载在横渠划井田的身影,目光骤然凝住。
罪人李斯瞥见帝王紧绷的指节,低声的道:“陛下,此人虽愚,倒有几分墨家实干之风。”
嬴政拂袖转身,青铜灯树在他脸上投下明灭阴影,“这是何苦呢?”嬴政不理解,不知道宋人理学提出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汉朝元狩四年
汉武帝刘彻在未央宫高台上洒下一爵酒,酒液映着天幕流光。
“好个张子厚!”他击掌大笑,佩玉在腰间铿然作响,“宁舍庙堂之高,也要在泥地里种出三代之治,这般痴气倒像极了汲黯!”
董仲舒捧着《春秋繁露》的手一颤:“陛下,张载效法周礼,恐有复古之弊……”
“迂阔?”刘彻忽然抓起案头霍去病征匈奴的捷报,重重拍在竹简堆上,“朕当年独尊儒术时,那些老儒不也说朕迂阔?可若没有这份迂阔,哪来我大汉四百年衣冠!”
他望着天幕中王安石罢相归隐的背影,笑意渐冷:“倒是那王介甫……呵,急着把刀架在天下人脖子上改制的,终归要碎在自己刀下。”
王安石啊,论本事论才干,你不输天下人,但你却还是输给了天下人。
你太急了啊!
......
贞观二十一年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三人对坐凌烟阁,阁外春雨正打湿二十四功臣画像。
贞观开国已经二十年了,他们也老了,曾经的那些伙伴也如风中落叶般陆续飘零了。
“辅机,你看这张载像谁?”李世民指尖轻点茶汤,涟漪荡开天幕倒影。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似魏徵,宁折脊梁不弯心志。”
“不,他更像玄龄。”李世民忽然转头看向房玄龄,“当年朕要征高句丽,你带着《谏伐高丽表》在太极殿前跪了三个时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正是张载这'验之一乡'的倔劲?”
阁外惊雷乍起,映得李世民眸中精光四射,年迈的帝王仍如丛林中的王者一般,一头猛虎的威严迸射:“传旨弘文馆,将张王之争载入《群书治要》,后世帝王当知:猛药医国者,须先备好解药!”
明朝洪武二十年
明太祖朱元璋一脚踢开户部哭穷的奏折,抬头正见天幕中王安石独坐钟山。
“好个酸秀才!”他指着张载井田图的虚影笑骂,“在泥巴地里较劲,倒比咱老家皇觉寺的秃驴种地实在!”
“王安石也好,张载也罢,一个是雷厉风行的大相公,一心为天下改革而为先,却最后急于求成被天下人唾弃。”
“一个啊,真就像个老农,慢工出细活......”
一旁的大臣捧来《大诰》的手微微一抖:“陛下,张载之法虽迂,却暗合《孟子》井田遗意……”
“呵呵!”朱元璋忽然抓起案头沾着血渍的《逆臣录》,重重按在张载试验田的画面上,“知道咱为何要剥贪官的皮吗?就因为天下张载、王安石太少,蔡京太多!”
他起身走向殿外暴雨,忽又回头:“传旨各府,今秋祭孔时——把张载的牌位抬进配享殿。咱要让天下书生知道,宁做泥腿子圣贤,不当金銮殿酷吏!”
【看一个人的执着和毅力,不应看他顺风顺水的时候,而要看他饱受挫折之后的表现。
张载在仕途上并不如意,这跟他的理想追求有所出入——他不是那种只躲在书斋讲学传道之人,他的终极追求是,他苦读、冥想、彻悟得来的东西,要有利于百姓。
在他眼里,“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对百姓有好处,这才是意义所在,对自己有好处,甚至对国家有好处,都意义不大。
但他一生得不到更大的机会去实践和推行他的理念。只能在自己当官或者讲学的地方,一点一滴去做。
他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在重建社会秩序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他的一些弟子正是得到他毕生力行的真传,陆续开始做乡规民约的工作,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一批注重基层社会治理的士大夫。
张载的思想很深邃,但落脚点很细微。格局高远,又很接地气。
听到他这些乡村治理的事迹,你可能很难想象,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探索宇宙本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并被誉为北宋诸儒中“对儒学真能登堂入室并能发展出一个新系统”的大师。
当时历史上的“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这五个思想界的大师以及整个北宋社会面临的思想困境。
那就是佛教和道教分别构建了一套解释世界和万物的系统,在中华文化圈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儒家在意识形态和哲学层面,像是遭到了降维打击。
所以当时的士大夫都有一种普遍的焦虑,用他们的说法叫“道丧千年不得传”,至晚在西汉以后,儒家的理论发展就停滞了,大量的学者在对儒家经典做训诂解释的工作,在思想上不断重复孔孟之说。
好不容易到公元8世纪出了一个韩愈,在思想上“反佛”,结果,由于儒家思想资源有限,在辩论深度上连他的学生都坦言难以为老师护短。】
韩愈:“终于!天幕上的后人理解老夫了吗?”
这么多年熬过去了,老夫的苦心终于是有人理解了。
作为一个传统的华夏中土王朝的士大夫,还是其集大成者,韩愈这样的人是不会坐视本土学术落寞的,但面对道佛这样宗教势力的主流性和庞大信徒,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儒学是很难和他们竞争的。
但韩愈却依然在努力的做着拯救儒学的工作。
韩愈默默的念叨着,“难道这唐宋八大家就是拯救儒学的八大家吗?”
(https://www.vxqianqian.cc/3/3644/3222835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