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飞鸟回掌故
二月二,龙抬头。
斗指正东,角宿初露,物换春回,为万物生发之象,鸟兽生角,草木甲坼,春耕农事由此开始。
各国朝廷,会在今天朝会,由礼、兵两部尚书领衔百官,与一国君主献农书,以示务本,寓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是“一国根本,在农在田”。
皇帝宴请群臣,饮古法酿造的宜春酒,赐下出自造办处的刀、尺等物,皆白玉材质,表示衮衮诸公皆君子,务必小心裁度、权衡国事之意。皇后负责赐给一众入宫的诰命夫人数量不等的“青囊”,名义上皆是皇后娘娘亲手缝制,不假宫娥之手,青色袋子里边装有各色谷物和瓜果种子,让她们转赠给各自家族内的亲友和孩童,以祈丰收,新年五谷丰登,同时寓意钟鼎之家和书香门第,仓廪足知礼节。
往常槐黄县城这边,自古二月二,就有家家户户早上吃一碗龙须面的习俗,而这天烙饼,也取名为“龙鳞”。在这一天,小镇妇人和待嫁女子,都需要停止女红针线,按照老一辈的说法,因为这天龙初抬头,若有穿针引线,恐伤龙目,惹来不快。
小镇家中青壮汉子带着孩子,一起手持竹竿或木棍,敲击房梁、床铺、灶房等,俗称喊龙醒春,说些代代相传的吉语和老话,例如大仓满如山,高过西边山,小仓如水流,留在自家田。福禄街和桃叶巷那边,可能要雅致一些,所说言语的意思也更大一些,多是风调雨顺、国泰平安,蛇蝎五毒避走、毋使为害之类的。
前个三四十年,因为泥瓶巷出了个扫把星的缘故,原本与“平安”二字沾边的喜庆言语,反而就成了个不大不小的禁忌,都不太愿意提及,时至今日,保佑一方平安,渐渐就成为了一个极有分量和深意的说法。甚至还有些从小镇搬去州城的富贵门户,故意在这天,让家里的孩子打碎一只瓷器,再念叨三遍与岁岁平安谐音的碎碎平安,讨个好兆头。
而家中妇人和少女,一大早就会去铁锁井挑担汲水,所以这一天,也是福禄街和桃叶巷与小镇别地街坊百姓,碰头最多的一次,前者多是富贵少年、锦衣少女成群结队,天刚蒙蒙亮,就一手挑灯笼离开家门,一手提着漂亮精致的青瓷壶罐,两队人马,在各自街巷碰头,两拨青春年少,各作一字如蛇行,在此汲水再原路而归,名曰引钱龙入门,招福祥回家。
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陈平安就带着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还有小米粒,一起下山,来到了泥瓶巷祖宅。
各有分工,陈平安先用竹竿敲过房梁和床铺,就带着陈灵均,各自拎着只水桶,出门去铁锁井那边挑水,暖树和小米粒则留在宅子,开灶烧火煮面烙饼。
因为前不久处州刺史府下令,槐黄县衙张贴告示,封禁已久的铁锁井在这一天,准许当地百姓挑水回家。
郭竹酒最近在补觉,每天睡得天昏地暗,陈平安就没有喊她。不是练剑,也不是修行,她就真的只是睡觉。
走出泥瓶巷,陈灵均晃着手中水桶,小声问道:“水井开禁,是不是老爷的意思,是老爷亲自与县衙那边打过招呼,然后朝廷批准了?”
大骊朝廷早年订立的规矩,别说在处州,就是在整个宝瓶洲,都是极有分量的,山上仙师都没人敢违逆,就更别提改变规矩了。
陈平安摇头道:“我没提这件事,原本打算今年找个机会跟朝廷说,明年再开始实施解禁,所以多半是赵繇的建议,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恢复各地旧传统,如果大骊宋氏没有归还大渎以南的半壁山河,赵繇这个在刑部当侍郎的,就更有的忙了,不过户部肯定会骂他是个只会摆弄花架子的败家子,礼部衙门那边也要骂他手伸得太长。”
陈灵均老气横秋道:“这可不就是务虚吗,大骊官员那么推崇事功,一个比一个务实,赵繇这么瞎折腾,不讨喜很正常。”
记得听按时点卯的香火小人提起过一事,这些年大骊各州郡县重新编撰地方志一事,被纳入了朝廷的地方考评,据说就是刑部赵侍郎的建议,关键是还需要收集各地俗语土话,这就得与各州练气士打配合了,各地县志皆分两部,其中京城收藏的那部,都带了仙气,所以地方上怨声载道,都觉得此举劳民伤财,是那种粉饰太平的举措。
陈平安摇头笑道:“长远见功,这其中的虚实转换,大有学问,就像金银两物与铜钱的折算,有溢价也有损耗,但如果两者间全然没有‘流通’的顺畅渠道,就有大问题了,大骊王朝就会与一般意义上铁骑精锐、兵强马壮的强国,变得越来越一样,渐渐泯然众矣,再不是那个宝瓶洲、甚至是整个浩然天下,最为特殊、最‘不一样’的大骊,要是师兄崔瀺还在位,赵繇今日所做之事,其实就是一国国师所做之事。”
陈灵均老老实实说道:“老爷,我听不太懂,反正就是觉得很有学问,由此可见,赵繇还是一个有那么点真本事的家伙?”
陈平安笑道:“是有真本事的。”
不然也无法成为白也的不记名弟子,赵繇少年时离乡,泛海远游,无意间误入一座孤悬中土海外的岛屿,正是白也修道处。
后来孤身赶赴扶摇洲的白也,将一把破碎的仙剑“太白”,分赠四人,赵繇就是其中之一。
陈灵均坏笑道:“按文脉辈分,赵侍郎则得老爷一声师叔吧?”
陈平安点头笑道:“那是必须的。”
如今的处州刺史吴鸢,因为他曾是师兄崔瀺的入室弟子,遇到陈平安,一样是要喊师叔的。
这样的师侄晚辈,在京城其实还有几个,无一例外都身居高位,当之无愧的大骊庙堂重臣。
小镇市井坊间,其实犹有比泥瓶巷更狭窄逼仄的道路,就像现在这条抄近路去往锁龙井的小巷,若是身材稍高的青壮男子走入其中,茅檐低于眉,只能低头而行,若是抬头便会额头触檐,小巷不长,两壁对峙几要夹身,臂不得舒展伸转。以前陈平安去锁龙井那边挑水,就都会路过此地,能省去不少脚力,就是光线阴暗,有点渗人,小镇同龄人都不太敢走这条路,陈平安倒是不怕这些,尤其是每逢冬天下雪,小巷泥路冻得结实,结成冰面,陈平安在巷口那边,先将水桶放在地上,轻轻往前一推,再后退几步,往前奔跑,再一个屈膝滑步,人与水桶先后倏忽而过,最终在小巷另外一端汇合,是陈平安幼年和年少时为数不多的嬉戏,这种独乐乐,就是得小心别被垂挂茅檐的两排冰锥子砸中。
带着陈灵均走出这条没有名字的阴暗小巷,巷口处就有小水井,只是井口小且水浅,早年附近三四户人家,不用走远路,就在此清晨挑水,天色刚有晴光,便井水已竭,轮不到泥瓶巷的陈平安跑来这边占便宜,曾经从铁锁井挑水而过,挨了顿骂,被误认为是个偷水贼,所以后来陈平安在书上翻到“瓜田李下之嫌”,道理其实早就懂了,只是没有书上一句话就把道理说得这么通透。
井边曾经有块菜园子,只是土壤瘠瘦,种出来的蔬菜往往短细、多有涩味,如今菜圃早已荒废,堆满了四处归拢而来的破败瓦砾,杂草丛生其中,灰绿两色相间。
陈灵均是从不来留心这些市井景象的,没啥看头,大步行走,突然发现老爷在身后停步,没有跟上,陈灵均转头望去,陈平安这才快步跟上,随口笑道:“要是我来打理这块菜圃,土性会好很多,种出来的蔬菜就不会那么柴涩了,味道会好很多。”
陈灵均哈哈笑道:“那肯定啊,老爷手脚勤快,当了窑工学徒,又晓得认土,施肥培土,园子里的蔬菜还不得长得人那么高?”
只是走出去十几步,陈灵均突然一愣,竟是给他嚼出余味来了,小心翼翼转头看了眼身边的老爷。
陈平安笑了笑,摸了摸青衣小童的脑袋,“你知道就好,别说给小米粒几个,很容易满山皆知。”
陈灵均使劲点头,主动转移话题,“去黄湖山钓鱼的那个家伙,自称傅瑚,京城人氏,如今是屏南县的县令,还说是老爷亲自邀请他去黄湖山钓鱼的,这个姓傅的,真认识老爷?”
一个七品芝麻官,胆子不小,竟敢去黄湖山垂钓,就被陈灵均逮了个正着。黄湖山曾是水蛟泓下的道场,当然是一处风水宝地,鱼龙隐处,烟雾深锁,云水渺渺,当真是一个垂钓的好地方,只是平时外人谁敢来这边钓鱼。
陈平安嗯了一声,“认识,先前一起在屏南县钓过鱼,傅县令还送了几条鱼给我,是个很好说话的,身上没什么官气。”
傅瑚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能够平调出京城捷报处,怎就得了这么个一县主官的实缺,况且屏南县还是位于处州的上县,显然是朝廷要重用他的征兆了,难怪在清水衙门当差惯了的傅瑚会一头雾水。陈平安却很清楚,肯定是在与林正诚同衙为官的时候,双方相处不错,林正诚在外调出京入主洪州采伐院之前,帮着傅瑚说了几句好话,而陈平安之所以专门去河边“堵”傅瑚,也有几分想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思,先看看傅瑚的品性。
陈灵均说道:“傅县令说话文绉绉的,我接不住招,经常搭不上话。”
先前陈灵均陪着这个从京城来的年轻官员,随便聊了几句,半点不投缘,鸡同鸭讲。傅瑚说那啥什么何知封侯拜相,玉堂金马,必然是气概凌霄,动容清丽。何知芝麻小官,丞簿下吏,想来是才疏学浅,量窄胆薄。可惜当时大风兄弟不在场,不然陈灵均非要让郑大风出马,杀一杀傅瑚的学究气。
陈平安笑道:“傅瑚当个清官,绰绰有余。”
许多寒门贵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进入仕途为官,难在一个财字,金银财宝堆成一座鬼门关。
世家子当官,难在一个饱汉不知饿汉饥,怕就怕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既不懂,也无所谓民间疾苦。
走过这条陋巷,道路就宽阔了,昔年那株古槐犹在,下边有长木作凳,还放有几块石墩子,供人夏天休歇纳凉、冬日晒太阳,春天里,时有翠衣集结树上,鸟雀羽毛与树叶颜色相近,不易察觉,等到它们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树下人才会抬头一瞥,顽皮一点的孩子,就要取出弹弓了。顾璨是此道高手,耐心又好,经常拎着一长串返回泥瓶巷,别家都是鸡毛掸子、毽子,顾璨家却是不一样。
虽然衙署那边张榜告示,但是今天来铁锁井挑水的人还是没几个,多是老人,见到了陈平安跟那个青衣小童,也神色拘谨,加上早年并不熟悉,就显得很没话说,更不敢轻易搭讪,此刻井边两个一直没有搬出小镇的当地老人,就有意避让,让那位飞黄腾达的陈山主先挑水,陈平安笑着用小镇方言喊了声,让他们先打水,反正按照家乡习俗,不是同姓论字排辈的亲戚人家,只需要按照年龄喊就是了,比如老人们是花甲之年,比陈平安高出一个辈分,随便喊叔伯即可,而陈灵均就得跟着用土话喊爷爷,若是陈灵均喊爷爷,青衣小童就得喊对方一声“太太”了,而小镇这边太太是不分男女都可以喊的,是太爷爷、太奶奶的意思。
在陈平安挑水离去后,两个老人窃窃私语。
“这个陈平安得有四十岁了吧?”
“有了,看着像是才三十来岁的人。”
“前不久在州城那边碰着陈德泉,说按照他们的陈氏族谱一路排下来,陈平安要低他三个辈份呢,见着他都要喊声太太的。”
另外那个老人转头狠狠吐了口唾沫,用老话骂了句丢鼓货色。
远处陈灵均听着,觉得好笑。这边的小镇土话,陈灵均不但听得懂,说得还跟当地人没啥两样,丢鼓一说,意思与丢脸差不多。
小镇土话最大的特点,是词汇几乎都是平声调,少有升降。虽说外边像那黄庭国,也经常是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但如小镇这般的土人乡音,确实不多见。
陈平安倒是从不介意那些老辈们的闲天。
只是没来由想起昔年藕花福地,他经常让蹭吃蹭喝的裴钱出门去打水,估计每次好吃懒做的小黑炭,就最多打半桶水,可能都没有,再拎着水桶一路晃啊晃,回到曹晴朗宅子,木桶里边的井水早就见底了,进了宅子,裴钱双手抬水桶的时候,遮遮掩掩,总会侧过身,刚好不让陈平安看见水桶里边的水位,她还要假装十分沉重,摇摇晃晃到了灶房那边,必然会先偷偷用水桶勺起水,再踮脚,尽量抬高水桶再倒入水缸,好让水声更大些,根本就是个无师自通的小戏精么。
回去路上,瞧见了一位小镇古稀老人,正在往地上撒灰而走,随着时间推移,二十年为一世,距离骊珠洞天落地再开门,与外界相通,如今过去都快三十年了,故而这种景象是越来越不常见了。陈灵均刚到小镇的时候,是经常能够看到小镇百姓忙碌这种事情的。
陈灵均就问道:“老爷,为啥咱们家里从不撒灰引龙啊?”
自从他来到落魄山这边,老爷好像就从没有什么引龙的做法,在二月二这天,就只是敲竹竿和吃面饼而已。
陈平安笑道:“我家小时候也是有的,后来我因为不晓得这里边的规矩细节,要配合许多老话才能引龙,我什么都不懂,怕乱来一通反而犯禁忌,所以想想就还是算了。”
往年每逢二月二,各家老人亦是忙碌,但是不能瞎忙,是有讲究的,二月二天亮后,等到日头高照时,光线掠过小镇最东边的栅栏门,小镇就可以撒灰引龙了,可若是阴雨天,就只能耐心等着了,若只是阴蒙蒙而无雨,就挑选时辰,如果一整天都是下雨,就只能干瞪眼,对接下来一整年的年景都要忧心忡忡。
而引龙又有五种方式之多,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路数,大体上家丁兴旺的,种类就多,香火不盛的穷门小户,至多是两种引龙。
像从铁锁井挑水回家一事,就是其中一种,小镇百姓所有门户都可以,挑水倒入自家水缸即可,是最为简单的引龙法子,有点类似一篇文章的总纲,此外还有几种更为讲究仪式的引龙法子,多是家中熟稔习俗的老人亲自操办。比如以前拣选老槐树,或是离家近的道旁大石,以灶灰围绕一圈撒出灰线,再让家里最小的孩子,男女不忌,手持红线拴一枚铜钱放在圈内,若是家底厚的,就用红绳绑住一粒金银,孩子负责牵线拽钱回家,拖拽铜钱、金银时,需要在圆圈拉开一个口子,如龙吐水,而水即财,等于是开辟了条财路引入家中,再将铜钱放入一只青瓷储钱罐,再由一家之主,负责亲手盖住瓷罐,便是财入家门给留住了。有了财运,新的一年,自然全家吃喝不愁。
此外也有老人嘴上念念有词,将草木灶灰撒在家门口成一横线的,拦门辟灾,或是在墙角撒出龙蛇状,阻挡邪气。又或者是在院内和晒谷场,先堆放五谷杂粮成小山状,再撒灰围成一圈,如水环绕高山,保佑今天庄稼丰收,仓囤盈满。还有些家里多田地的富裕门户,就更讲究了,有那送黄迎青的说法,得有两人,一人腰别装满草灰的袋子,一路撒到小镇外边的龙须河边,另外一人在用一袋子谷糠引龙回家,既有引田龙的意思,也有同时送走穷神迎财神的说法。
若是以往,老爷给出这个解释,陈灵均也就听过就算了,只是今天不一样,他很快就想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
老爷也没说假话,年少时老爷既没读过书,也没人愿意教他这些门道,确实是不懂引龙的规矩和忌讳,但是真正的缘由,还是因为那会儿的老爷,在家乡小镇这边,可能他本身就是一个忌讳吧。
陈平安开口笑问道:“你有没有琢磨出门道?”
陈灵均疑惑道:“啥?”
陈平安说道:“火烧草木成灰,起山,引水,系木,牵钱,这就涉及到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之所以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引龙方式,是需要配合五行命理的,家里人多,就可以凑齐五种撒灰引龙,人少,就只能挑选两三种了。”
陈灵均点点头,说道:“老爷原来是说这个啊,早就想明白了,还以为老爷打算说啥玄乎的事情呢。”
一板栗砸下来,早有准备的陈灵均赶紧转头。
好像每个乡野村落里边,都有个不开窍的痴呆傻子,然后陈灵均就像那个觉得没有这回事的,哈哈,有吗,咱们这儿就没有吧。
陈平安走回泥瓶巷,期间路过曹家祖宅,又看了眼自己祖宅左手边的隔壁屋子,再走入院内,和陈灵均一起将水倒入缸内。
暖树和小米粒已经备好了碗筷,一起在正屋围桌而坐,吃起了本该滋味寡淡的龙须面,不过暖树特意带了几种她自己采摘、晾晒的山野干菜,陈平安几个吃得有滋有味,坐在门口位置的陈灵均吃完一碗,咳嗽一声,轻敲筷子,示意某个笨丫头有点眼力劲儿,刚好陈平安轻推手中空碗,陈灵均立即起身,一手一个白碗,让老爷稍等片刻,屁颠屁颠去灶房那边挑面了。
重新落座,陈灵均卷起一大筷子面条,吹了口气,问道:“老爷,郑大风真要去仙都山啊。”
郑大风才回落魄山就要离开,陈灵均肯定是最失落的那个,要是每天都能跟大风兄弟聊天打屁多带劲。
陈平安说道:“我会再劝劝他。”
别看郑大风先前找了堆理由,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只有一个,给仙尉让路。
崔东山的盛情邀请,只是给了郑大风一个用来说服陈平安和仙尉的借口。
陈灵均如释重负,老爷愿意亲自出马挽留,再有自己打配合,敲边鼓,想必留下大风兄弟,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陈灵均含糊不清道:“因为先前不清楚老爷返回家乡的确切时间,李槐就中途带着嫩道友离开龙舟渡船,直接去书院了。”
陈平安点点头。
李槐和嫩道人,先前与陈灵均郭竹酒一起参加黄粱派开峰典礼,并没有一起返回牛角渡,因为李槐要赶紧走一趟山崖书院,有个贤人身份,到底不一样了,如今一些个书院事情,是需要他到场的。
此外陈平安已经回信茅师兄,再给李槐寄去一封信,说了同一件事,就是以山崖书院的名义,邀请那位嫩道人参与桐叶洲开凿大渎一事,毕竟嫩道人有个李槐扈从的山上隐蔽身份,这件事,山崖书院不会大肆宣扬,书院和文庙只都会秘密录档。茅小冬在升任礼记学宫司业之前,曾是住持具体事务多年的山崖书院副山长,由他来跟书院商量此事,比起陈平安开口,自然要更合适,茅小冬在文庙道统内,等于是跳级高升,担任一座儒家学宫、尤其是还是礼记学宫的二把手,山崖书院和大隋高氏王朝,都是与有荣焉,至于李槐如何突然成为文庙钦定的贤人,估计书院和高氏到今天还是懵的,属于那种教人都不知道如何对外吹嘘的意外之喜了,毕竟总不能昧着良心,说是我们书院的李槐饱读诗书、是个一等一的读书种子吧?
书院那些宿儒出身的夫子先生们,可能对学生李槐的唯一印象,大概就是读书还算用功,总是成绩垫底?
陈灵均由衷感叹道:“都混成书院贤人了,李槐也是傻人有傻福,我看人一向奇准,只在李槐这边,看走眼了。”
暖树默默看了眼陈灵均,小米粒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陈灵均只当没看见没听见,俩丫头片子,头发长见识短,晓得个锤子。
我这御江小郎君,落魄山小龙王,风里来浪里去,走老了江湖,除了自家老爷,谁能跟我比见识,更清楚江湖险恶?
陈平安一笑置之。
当年一起去大隋山崖书院求学的路上,李槐曾经跟陈平安说起过一件糗事,说自己小时候顽皮,不管惹了什么事,一向雷声大没雨点的娘亲,就只动手打过他一次,而且是结结实实好一顿揍,打得他屁股开花,嗷嗷哭。
原来李槐有次被姐姐李柳带着去“引钱龙”,他故意拖拽着红线铜钱,一个旋转,将李柳洒下的灰线圆圈,整个都给搅乱了,大摇大摆回到家中,不知轻重,当成壮举给爹娘显摆了一通,吓得妇人当场脸色惨白,先是揪着闺女的耳朵,再掐女儿的胳膊,妇人骂得震天响,使劲埋怨李柳这个当姐姐的,怎么也不拦着槐子,妇人倒是不担心财运什么的,反正家里都这么穷了,莫说是供奉不起财神老爷,估计连穷神都不稀罕待在他们家了,她只是担心李槐这么做,犯忌讳,李槐年纪小,经受不住某些老人常念叨的那些神神怪怪说法,故而妇人再心疼儿子,也难得家法伺候,把李槐按在长板凳上,就是一通鸡毛掸子,其实也就是做个样子给老天爷看,已经教训过了,就别生气了。只是妇人还是担心,那是她唯一一次带着份礼物,去杨家铺子后院,低三下气,找自家男人那个不靠谱的师傅帮忙,老家伙,懂得多,说不定有法子补救,至少,也不能让李槐受了牵连,当时吞云吐雾的杨老头听说过后,还是万年不变的面瘫神色,只说没什么,没什么忌讳不忌讳的。
妇人一听就急眼了,李槐不是你的亲孙子,你这个老不死的东西,就不当一回事,对吧?
看见那妇人就要一哭二闹三上吊,黑着脸的老人只好收起旱烟杆,让她别吵吵了,再吵就真有事了。
妇人虽然将信将疑,还是立即闭嘴。最终一年到头除了独自进山采药,几乎足不出户的老人,难得将烟杆别在腰间,出门一趟。
杨老头去堆满杂物的耳房那边,取来一只袋子,老人面无表情撂下一句,让妇人别跟着了。
妇人不怕这个薄情寡义的老不死,但是怕那些虚无缥缈的老规矩,老老实实照做了,就没跟着。
等杨老头离开药铺,临了,妇人又让同行的女儿李柳,把先前自己搁放在药铺前屋柜台上边的登门礼,给偷偷拿回家去。
按照妇人的小算盘,这趟登门求人,先不让老东西看见自己带来的礼物,等她去了药铺后院,若是能办成事,咬咬牙,送就送了,若是不顶用,老家伙还有脸收礼?现在看老东西出门时的模样和架势,估计是十拿九稳了,既然都是半个自家人,今儿又不是逢年过节的,那还送什么礼呢。
收拾过碗筷,陈平安带着他们一起走去骑龙巷。
处州那边,想来今天剃头铺子的生意是最好的,孩子被长辈抓去理发,也有说头,叫剃“喜头”。
不过这是外边各地皆有的习俗,其实小镇这边早年是没这个说法的。像那红烛镇是三江汇流之地,有清晨起龙船和夜中放龙灯的习俗,前者是请龙抬头出水,庇护走水路的船户商家一年行船安稳,无波无澜。而后者是那些贱籍船户带起来的风气,他们是旧神水国遗民,属于至今尚未获得朝廷赦免的戴罪之身,世世代代聚集在一处河湾内,不得登岸,所以今夜会用芦苇和高粱秆扎成的龙船,摆一只油碗,点燃蜡烛,放入河湾,随水流向下游,寓意为龙照亮水中夜路。如今州府治所同城的处州城那边,就跟着有了扎龙船和放花灯的风俗。
陈灵均撇撇嘴,说道:“贾老哥如今可是大忙人了,是二管事了嘞,一年到头不着家,都在天上晃荡,再这么下去,多结交几个新朋友,恐怕都要不认我这个患难兄弟了。”
“贾老道长是很念旧的人。”
陈平安笑呵呵道:“崔东山打算把贾老道长拉拢到青萍剑宗那边,加入掌律谱牒一脉,专门负责传授弟子那些外出游历的江湖讲究和人情世故。”
陈灵均闻言立即急眼了,觉得必须跟自家老爷来一番冒死谏言了,“老爷,贾老哥可不能被大白鹅挖墙脚了去啊!大白鹅没完没了,无法无天!得管管,真得敲打敲打了!再说了,贾老哥要是去了那边,更换谱牒,赵登高和酒儿不得跟着去啊,咱们落魄山好歹是上宗,如今谱牒成员的人数就已经输给下宗一大截了,老爷,事先说好,可不是我以己度人啊,我就是觉得凭大白鹅那德行,以后带着下宗来咱们上宗参加议事,肯定会故意带好多人一起,浩浩荡荡走上霁色峰,非得跟咱们抖搂排场呢。”
陈平安笑着点头,“是崔东山做得出来的事情。”
陈灵均说道:“要是真有这么一天,反正我肯定会被气得不轻。”
陈平安转头望向暖树和小米粒,笑问道:“你们觉得呢?”
小米粒皱着眉头,今儿下山没有带行山杖和金扁担,拽了拽斜挎面包的绳子,点头又摇头,“没有景清那么生气,吧?”
生气肯定是要生气的。
暖树柔声道:“老爷,如今咱们山上就冷清许多了。”
听听,咱们。
陈灵均竖起大拇指,笨丫头难得说句聪明话。
就像召开了一场内部小山头的祖师堂议事,陈平安见他们仨都意见一致,点头道:“放心吧,我有数了。”
来到骑龙巷,走下台阶,先去了草头铺子,少女崔花生离开这里,已经登上风鸢渡船,很快就是青萍剑宗那边的谱牒成员了。
只剩下赵登高和田酒儿当店铺伙计,见着了大驾光临的山主,是同门更像兄妹的两个,都立即与陈平安行礼,陈平安看了眼酒儿的脸色,放下心来,点点头,与他们聊了几句,象征性翻看了账簿,走个过场,再去隔壁的压岁铺子,白发童子已经搬去拜剑台了,除了需要给弟子姚小妍传授道法,现在多了个编谱官的身份,每天都会去落魄山门口守株待兔,等着客人登门,记录在册。
在维持小镇旧习俗“一线不坠”以及引入新风俗这一块,骑龙巷的贾老神仙,是立下不小功劳,有过很大贡献的。
前些年小镇的红白喜事,不管贫富,只要有街坊邻居邀请,贾老神仙几乎都会到场帮忙,从头到尾,事事极有章法,久而久之,骑龙巷那边出了个贾道长、老仙师,名气越来越大,就连州城那边,都喜欢喊贾老神仙过去镇场子,操办各种红白喜事,一来二去,贾老神仙有无登门,就成了处州城比拼家门声望的一个标杆,何况贾老神仙不求财,家底殷实的富裕门户,给个大红包,照收不误,贫寒困苦之家,老神仙只是吃顿饭,喝个小酒,也从无半句怨言,之后再有邀请,老神仙一样愿意登门。
小镇这些年每年正月初一,老人走得多,所以何时放鞭炮燃放爆竹的具体时辰,也是贾老神仙在年三十晚上,走门串户问夜饭时,经常被问及的问题,甚至州城那边还会专门有人在年关时节,就赶来小镇的骑龙巷,与老神仙请教此事,免得误了迎新吉时。
正是贾老神仙的解释缘由和带头作为,使得槐黄县和处州城,这些年逐渐有了个新习俗,因为才知道原来二月二还是土地神诞辰,按照老神仙的说法,传闻外乡民间早有祭社习俗。在老百姓心目中,各路山水神灵和州郡城隍老爷们,虽说神通广大,庇护一方风土,可脾气难免有好有坏,而且往往庙宇深沉,大殿内供奉的金身神像,高大威严,容易让人望而生畏,那么作为福德正神、却官品最低的土地公,就是最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亲民官了。因为土地庙,多与民居杂处,甚至有些“土地庙”就只是路边凿个石像而已。于是在贾老神仙的带领下,信这些的家家户户,就养成了这天为土地公“暖寿”的习惯,与纸钱铺置办衣物、车马和宅子,抬到土地庙那边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很是热闹。
在压岁铺子这边,发现石柔和周俊臣也在吃龙须面,而且还是小哑巴下厨,石柔邀请落座,陈平安也不客气,就多吃了一碗。
返回落魄山,各忙各去,暖树要洒扫庭院,小米粒要和景清一起去巡山,陈平安只看到仙尉坐在门口的竹椅上,说大风兄还没起床呢,陈平安就去宅子里边敲门,睡眼惺忪的汉子打开门,弯腰扒拉着靴子,跟山主抱怨不已,说好不容易做了个好梦,今晚续不续得上都难说了。
陈平安就带着郑大风一起登山,来到山顶,因为集灵峰要高出天都峰,凭栏远眺,能够望见东边炊烟袅袅的小镇。
陈平安和郑大风一起看着小镇那边。
只是一个看小镇旧学塾,一个看那杨家药铺后院。
郑大风扯了扯领口,轻轻叹息。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如今小镇熟人没几个人了,就连黄二娘的酒铺都搬去了州城,多半是为了她儿子的求学,以后可以参加科举,能够金榜题名。
郑大风问道:“听说你打算去当个开馆蒙学的先生?”
陈平安笑着点头,“已经找好地方了,现在连靠山都有了。”
郑大风好奇问道:“靠山?何方神圣?”
陈平安说道:“洪州南边的郓州地界,水神高酿,刚从白鹄江上游的积香庙搬迁过去。”
郑大风哑然失笑,听说过这位河神老爷的鼎鼎大名,简直就是如雷贯耳,一条凛凛铁骨担道义,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不过郑大风揉了揉下巴,听说铁券河下游的白鹄江,那位水神娘娘,在那山上可是有个“美人蕉”的绰号,仰慕已久。
陈平安说道:“龙尾溪陈氏聘请的那拨夫子,很快就要离开槐黄县城了。以后的学塾夫子,就只能通过县教谕选人聘任了。”
郑大风斜靠栏杆,懒洋洋道:“说实话,我要是那些都算名动一国的硕儒,跑来这边给一帮孩子开蒙教写字,也会觉得憋屈。也就是龙尾溪陈氏开价足够高,除了每个月的一大笔俸禄,陈氏家藏的善本书籍年年送,不然谁乐意来这边,确实太大材小用了,关键是这么些年传道授业,教来教去,都没能教出个进士老爷。”
估计龙尾溪陈氏如此卖力,当年除了看好大骊朝廷,必须与大骊宋氏示好,也有一份私心,心存侥幸,希冀着自家学塾里边,能够冒出几个类似陈平安、马苦玄和赵繇这样的人物。哪怕不说有两人,只要有这么一个差不多际遇和成就的,龙尾溪陈氏就算赚到了。
要知道新学塾中一位老夫子,是昔年宝瓶洲中部极负盛名的数国文坛宗主,这位皓首穷经的老夫子,耗时七年之久,终于撰写出一部注疏名著,越一岁而刻成,春正月,是岁德星见于夜空,熠熠生辉,远胜往昔,以至于白昼可见此星。这可不是什么以讹传讹的传言,而是各国钦天监有目共睹的事实。
按照民间的说法,文昌帝君职掌人间文武爵禄科举之本。一些个文教底蕴不够的地方郡县,别说是考中进士,若有读书人考中举,就会被当成是文昌星转世了。
而明天,也就是二月初三,相传就是为文昌君的诞辰日,故而不光是浩然九洲山下,以前的骊珠洞天,小镇的那座旧学塾,还有如今龙尾溪陈氏出钱出人创办的新乡塾,按照习俗,都在这一天收取蒙童,寓意美好,希冀着读书种子们能够抢先占鳌头。
只是如今学塾的夫子先生们,又有了些繁文缛节的新规矩,教书先生们头戴冠,穿朱色深衣,带着刚刚入学的蒙童们,一起徒步走向小镇外的文庙,先去祭拜至圣先师的挂像,然后被庙祝领着去往一间屋子,早就备好了笔墨,却不是黑墨,而是衙署那边赠予的朱砂研磨而成,孩子们排队站好,夫子在他们眉心处一一提笔点朱。
而返回学塾,学塾先生教孩子们的第一个字,所谓开蒙描红,入学第一天的开笔写字,就是那个“人”字。
只是相较以往,学塾多出了很多新礼节,唯独少了一件旧事。
昔年蒙童,在开笔写“人”字后,还会在那位齐先生的带领下,离开学塾,一起去往老槐树,架梯子,在树上悬挂写满不同心愿的红布。哪怕是一些类似财源广进、或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俗气内容,多是入学蒙童的长辈们教给孩子的说法,齐先生也都会落笔一丝不苟,帮忙将愿望写在长条红布上边,再用红绳系挂在老槐树枝上。
每有风过,红布拂动,便有窸窸窣窣的轻微声响,一个个来自蒙童的美好愿望,如获回响。
可能当年就能遂愿,可能要在来年。
在齐先生以前,在齐先生以后,都没有这个习俗。
人生在世,任你修道之人境界再高,终究都不是神灵,所以没有谁敢说一句,四生六道,三界十方,有感必孚,无求不应。
郑大风望向小镇主街那边,唏嘘不已,“那棵老槐树,不该砍掉的,不然咱们这处州地界,还会是个长长久久的天然聚宝盆,就算当年坠地生根,从洞天降格为福地了,只要槐树还在,那么青冥天下的五陵郡,不管是如今还是将来,都不能跟这儿比‘人杰地灵’。齐先生不拦着,师父他老人家也不拦着,我就奇了怪了,都是怎么想的啊,就那么眼睁睁由着崔瀺做涸泽而渔的勾当,焚林而猎吗?”
陈平安说道:“可能是一场退而求其次的远古‘祭祀’。”
郑大风说道:“所以我劝你别当什么国师,登船入局易,抽身而退难。”
陈平安笑道:“那我也劝你留在落魄山好了,到了仙都山,崔东山肯定会使唤你的,别听他之前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你只要去了那边,他就有法子让你忙这忙那。”
郑大风冷笑一声,“大丈夫恩怨分明,尤其是亲兄弟明算账。说好了是去那边看门而已,崔东山就别想着让我出工卖力。”
这个汉子,有不少言语,都被朱敛和陈灵均借用了去,比如谁骗我的心,我就要谁的身。谁骗我的钱,我就砍谁的头。
也难怪魏檗会对郑大风佩服不已,除了模样不是那么端正,就没啥缺点了。
陈平安说道:“说真的,你没必要去桐叶洲。”
“行了,别劝了,你要是螯鱼背的刘岛主,如此挽留,我留下就留下了,你就是个大老爷们,烦不烦,就算你不烦我也腻歪。”
郑大风打趣过后,沉默片刻,摇头正色道:“仙尉道长要是不当看门人,即便他成为落魄山的谱牒修士,火候还是不对。”
陈平安能够一直忍着不将仙尉收入门庭,始终把仙尉放在“山脚”而非山上,等于是相互间只以道友相处。
先前那份手稿的序文,开篇“道士仙尉”四个字,在郑大风看来,其实要比之后的内容更加惊心动魄。
郑大风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说句难听的,当时他看到这开篇四字,当场头皮发麻,也就不是练气士,不然就要道心不稳了。
陈平安说道:“那我跟崔东山事先说好,你就是去做客。”
郑大风突然转头,盯着陈平安,沉声问道:“陈平安,你怎么回事?”
陈平安苦笑道:“一言难尽。”
因为郑大风刚才敏锐发现一个细微古怪,陈平安在望向小镇旧学塾那边的时候,时不时皱眉,心情复杂,但是唯独少了一份陈平安最不该欠缺的情绪,就是伤感。郑大风不比常人,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要比小陌这样的飞升境大修士更能理解真相,所以才能一瞬间就察觉到不对劲。
人之七情六欲,既可被后世修道之士分割,好似那上古时代推行的“井田制”,通过路与渠将修士心田交错划开成一块块。事实上,后世山上的仙府,山下的宅屋,城池内的坊市,地理上的山与水,陆地与海,天时的一年四季,再细分为二十四节气,广义上何尝不是如此作为?
练气士如此作为,等于将杂草丛生的情感,做了一个最直接彻底的归拢和区分,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心为百骸之神主”,继而奠定了“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的事实,有此成为人间共识,练气士将那些耽误修心的情感一一剥离出来,因为变荒原作田地了,练气士就可以只在关键“洞府”内精耕细作,再来区分稻谷与稗草,就要简单多了。最终将此举,作为一条越过重重心关、用以证道长生的捷径,而在远古岁月里,人间地仙想要维持本性,又可以将一种种情感抽丝剥茧再归拢起来,只是先如扫地一般,再将落叶尘土倒入了屋内,并不会扫地出门丢弃,因为皆可作为游走在光阴长河中的压舱石。
许多的问题,是郑大风在年少时就有疑惑,青年时就去百般求证,壮年时犹然一知半解的,但是比起任何一位小镇本土人氏,即便加上那些福禄街和桃叶巷的练气士,郑大风都算当得起“心灵内秀”一说了。只说下围棋,郑大风的棋力,就甚至要在朱敛和魏檗之上,虽说这跟朱敛只将对弈手谈视为小道、从来不愿多花心思有关,但是换个所谓国手的棋待诏,去与老厨子下下看?
郑大风无奈道:“就这么喜欢自讨苦吃吗,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服了你了,换个人,我就要说一句狗改不了吃屎,活该劳心劳力又耗神,反正是自作自受,怨不着别人。”
陈平安应该是将几种情感剥离出来了,至于具体是几种,以及用意如何,郑大风就不多问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一个人关起心门来,宛如闭关锁国,隔绝天地。
难怪陈平安如今还停滞在元婴境。
陈平安双手互相抵住掌心,轻轻搓动,笑道:“我这条修道之路,路子当然是野了点,不过此中滋味极佳,也不止是自寻烦恼的庸人自扰,至于如何回甘,不足为外人道也。”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
郑大风贼兮兮笑道:“听魏檗说,高君在披云山逛过了山君府诸司,突然改变主意,打算在这边多待几天。”
陈平安说道:“嗮被子有屁用,她一个女子,会愿意跟你和仙尉住一起,想什么呢。”
高君不愿离开,打定主意要多观察福地之外的广袤天地。
好像就跟裴钱当年去乡塾上学差不多,能拖几天是几天。
听老厨子说,裴钱第一次下山去小镇学塾,其实就是在外边疯玩了一天,然后假装一瘸一拐返回落魄山,说崴脚了。
要不是朱敛祭出杀手锏,说要给她师父通风报信,估计裴钱还能磨磨蹭蹭许久才去学塾。
即便如此,裴钱哪怕不情不愿去了学塾,最早几天,朱敛为了不让裴钱翘课,一老一小,很是斗智斗勇。
群山绵延,桃红柳绿里,山客看云脚,家童扫落花。
小镇那边,春光融融日,燕子衔泥,往返于田间屋舍间。
陈平安以心声说道:“你那个师兄,如果是同一人,那么根据避暑行宫秘档的记载,他的真名叫燕国。”
郑大风笑了笑,“谢师兄怎么是这么个姓氏,取了这么个名字。”
燕者小鸟也,但是按照篆文古“燕”字,从“鸟”从“乙”,盖得天地巨灵者。
郑大风转过身,背靠栏杆,望向那座原本是山神庙的山顶殿阁,说道:“听说林守一在闭关?”
陈平安点点头,“闭关之前,林守一寄来一封密信,信上其实就只有一句话,‘明年正月里可以去采伐院拜年’。”
郑大风笑道:“那你岂不是松了一大口气,这个朋友,不会只是因为父辈的恩怨而绝交。”
陈平安从袖中摸出两壶酒,给郑大风递过去一壶,“说是如释重负,一点不夸张。”
之所以没有去拜年,当然不是怕碰壁吃闭门羹,只是陈平安总觉得以林守一的风格,信上说“可以”,就是“不必”的暗示。
毕竟林守一虽然从小就心思细腻,却不是那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要么不说话,只要开口,就会直截了当。
所以按照林守一的一贯作风,如果真想自己去跟他父亲拜年,信上多半会用“务必”二字。
再加上想着以林守一的修道资质,极有可能在正月里就会出关,陈平安到时候再回信询问一句,不曾想林守一至今还没有出关。
郑大风却没有喝酒,只是摇晃着酒壶,冷不丁说了一句让陈平安呆若木鸡的言语。
“那你知不知道,其实林守一,就曾差点是那个一。”
陈平安喝了口酒。
郑大风笑道:“是不是觉得李槐更像?”
陈平安摇摇头,“我反而一开始就觉得李槐最不像。”
“说明你很早就比我更懂那个老头子。”
郑大风点点头,“师父哪里舍得李槐当个什么一,就想着这个小兔崽子,一辈子无忧无虑的,只需要偶尔灵光乍现,过安稳日子就行。”
“也别觉得自己抢了什么,林守一最终未能守住这个一,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命运,不然他如今估计已经被某个登天而去的家伙给吃掉了,你要是不信,可以找个机会,找到林守一亲自问问看,他给出的答案,肯定是语气淡然且道心坚定的,我倒是觉得林守一从小就是个‘道士’和‘书生’,所以未来成就,会很高。”
“反正从结果倒推回去,当年崔瀺肯定是最早通过本命瓷,察觉到一丝苗头的那个人,所以当年他立即赶来骊珠洞天,亲自给林守一取了这么个名字,再邀请只是窑务督造署佐官之一的林正诚担任阍者。当然这种事情,林守一生下来就占据先手,靠外力和人力是绝对做不成的,只能是通过骊珠洞天内部的一次次加减,这一世的林守一,等于是完全靠着自己一次次前世和转世的本事累加,才投了这么个好胎。故而他与你,就是两个极端。看遍骊珠洞天的光阴长河,你陈平安,还有很多小镇本土出身的凡夫俗子,相对而言,实在是太没有出奇之处了,尤其是等到你的本命瓷,经过勘验,是那地仙资质,再被打碎,就更不是你了,在这件事上,师父当年都是认定了的。准确说来,师父大概是早早就把你当做‘一个人’看待的。”
“但是崔瀺的心思诡谲,故意用‘林守一’这个名字,搅乱了天机,不光是我,连同师父他老人家在内,都没有想明白崔瀺的用心,在我去往五彩天下之前,我是与师父单独聊过此事的,师父也摇头说看不清楚,至始至终,都不知道崔瀺到底是希望早早有了个‘一’雏形的林守一,未来到底是成为那个一,还是不希望他获得如此造化。陈平安,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老话吧,一个人,如果大致确定是好命了,就别随便让人算命,会越算越薄的。可要说崔瀺只是通过给‘林守一’取名一事,来断定他本意是促成,亦或是拦阻,好像都没有答案,总觉得怎么猜都是相反的结果,可若是先猜了再觉得答案反着来却又是错,这兴许就是崔瀺真正厉害的地方了。”
“昔年骊珠洞天人人皆是一,气运之流转,无关善恶,跟是不是修道之人,更没有半点关系,只在于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可与否定,谁认可谁,被认可之人,就增添几分,被谁否定,就减少几分。如此说来,无论是从表面上看,还是以山上修士的眼光看待人心,你这个泥瓶巷的扫把星,是不是最不应该成为一才对?陈平安,错了,大错特错,因为你还是不够知晓人心深处的真正光景,真正的喜恶,其实从来不在脸上,甚至都不在我们‘心里’,至于到底存在哪里,这个问题就很深远了,要比心声何来,谁言心声,以及人与记忆的关系、到底是谁在牵引念头、一切有灵众生的魂魄是否起共同源于一片水之类的问题更加复杂。”
郑大风说得口干舌燥,打开酒壶,仰头饮酒,抹了抹嘴,忍不住气笑道:“就拿董水井的糯米酒酿打发我?!”
陈平安笑道:“你要是留在落魄山,我就算是抢,也给你抢回来几坛百花酿。”
郑大风眼睛一亮,啧啧称奇道:“百花福地的上古贡品百花酿?”
陈平安点头道:“识货!”
郑大风说道:“不都说早就不再酿造了吗?好像难度不是一般大啊。”
诚字当头的陈平安斩钉截铁道:“否则怎么显出我的诚意?!”
(https://www.vxqianqian.cc/2262/2262242/7656479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