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给县太爷提建议
他只留了三个人赶牛车,其余人全部前往不远处的海湾处修路。
说是修路,其实就是把路面弄平一些,将坑坑洼洼的地方用石头或者带草的泥巴填平。
遇到稍微大一点的坑,就填入几块石头,再填上泥土,然后压实,让路面变得平整。
有的人还拿着镰刀把旁边的芦苇割掉,仅仅过了两刻钟,一条比之前港湾口卸货处的路稍窄一些的路就修好了。
随后,渔苗让船开到这边,两艘渔船并排停靠,开始卸货。
陈明珠看到渔苗后,赶忙笑着说:“幸好你蔡叔提前安排了修路,否则还得等好久呢。我们来了大半天了,那艘渔船才开始卸货,真要等,估计都要等到天黑了。”
“是啊,陈姨,我看这港湾口的路还是太窄了些,船一多就根本排不上队。要是等前面的船卸完货后面的船才能靠岸,那估计天都黑了,太耽误时间。咱们不如把这里好好修一修,你觉得怎么样?”
渔苗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只是那时候钱不凑手,现在修个港湾口还是没问题的。
“这想法不错,不过单靠咱们修可不行。要不我想个办法,组织一下那些有船的船商或者富商进行捐款,然后请这些百姓来修路,你看如何?”
陈明珠这个办法既能帮助那些天天守在这里的百姓增加收入,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又能扩大港湾口,一举两得。
“不错,这方法很好,不过要是你去组织,既费时又费力,还不一定能落得好。我去找县太爷,让他来牵头办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渔苗眼睛一亮,突然就想到了县太爷,这可是为县太爷做政绩的时候,相信县太爷肯定很乐意办此事,渔苗既然出了钱就不太想出力,所以把这事儿交给县太爷,总比让陈姨东奔西跑的强。
陈明珠听了,笑着拍手说道:“若是这样再好不过。”
两人就这样商量定了!
这边还在卸货,渔苗便提前离开了,渔天正跟在渔苗身后,两人一同前往衙门。
其实渔天正本可以不来,但他放心不下渔苗一个人来衙门,作为堂哥,保护堂妹也是理所应当的。
本来馒头也想跟着来,结果被渔天正抢先了一步。
到了衙门,渔苗正好遇到了陈捕头。
陈捕头听说渔苗是来找县太爷的,立刻带着她进去。
毕竟他刚和县太爷说完话才出来。
县太爷看到渔苗,有些惊讶,但手中的笔还在继续,他在写字。
“渔村长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这个时候来找我,有什么事吗?”县太爷挑了挑眉,一脸好奇,同时落下最后一笔。
“县太爷果然慧眼如炬,堪称神算子,连我有事相求都能猜到,那我也就不绕圈子了,我这次来是想问问,能不能把大梅沙海湾口停靠船舶的地方修缮一下?”
“嗯?这是为何?往常不都是这样停靠的吗?”县太爷好奇。
“实不相瞒,我多次觉得这样很不方便。因为每次只能一艘渔船靠岸,要是船多了就只能排队,太耽误时间。
我想着咱们这里靠海为生,港湾口这么小可不行。我建议让县中的富裕人家捐款,把港湾口扩建一下,这样就能让更多的船同时停靠,也不会耽误时间。
而且我还想到了一个增加百姓收入的办法。”
渔苗说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虽然她早就有这个想法,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她觉得现在正是个好时机。
不过,要是想让县太爷帮忙牵头做这件事,总得给他一些好处才行。
“哦?什么办法?说来听听。”县太爷来了兴致,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看向渔苗。
从渔苗进来,他手中的笔就没舍得放下,这下终于放下笔,不打算写了,可见县太爷对增加百姓收入的方法十分重视。
“其实我想让县太爷牵头募捐,修建大梅沙港湾口,我是有自己的私心,但这其实也造福咱们义丰县的百姓。
不仅是富商可以从中得利,百姓也可以开启他们不一样的经营模式。港湾口修建好之后,县太爷可以让百姓在海湾口摆摊卖货。
比如船上需要的吃喝,易携带的食物,渔具用品之类的。
这样大家就不用去集市上买,在港湾口就能买到东西直接上船。
咱们这海湾口之前只有渔船停泊,若是修建好之后,鼓励商船也在此停泊,这一片肯定就热闹起来了,而且商船和渔船的停泊口分开,这样不容易产生矛盾,而且对于这里的商业发展是很有利的。
那些没什么收入的百姓,就可以做这个生意,有些本钱的富商更可以把生意做到这里,别小看这里的收入三瓜两枣,若是经营的时间久了,咱们这里绝对会成为咱们县的重点创收对象。
百姓们把家里做好的吃食拿到港湾口去卖,还有手工制作的竹篓、鱼篓、麻绳这些东西,哪怕是好玩的灯笼,路过的客商,咱们出海的渔民有需要的肯定都会买。
这样一来,百姓每天的收入就能增加不少,从而改善一些贫困百姓的家庭生活。”渔苗终于一口气说完了,可真累。
县太爷摸着下巴,思索着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还别说,他真觉得渔苗提出的这件事很有必要去做,而且绝对能成功。
其实他早就想修缮港湾口了,只是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入不敷出,根本没钱修路,他也不敢轻易牵头做这件事。
但现在不同了,渔苗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法,这明显是提高百姓收益、为衙门节省开支的好机会,县太爷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于是,县太爷笑着说道:“你这脑瓜子转得还挺快,不过这事儿光我们倡议可不行,还得看那些富商愿不愿意掏钱。”
“我觉得这事应该不难,我先带头捐一万两银子。”
“你说的是真的?”县太爷激动地站起身来,县太爷听到后立刻赶紧确认?
一万两银子啊,哎呀~渔村长可真是大手笔。
如此慷慨的渔村长!果然是富商的典范!
(https://www.vxqianqian.cc/1741/1741292/1111072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