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灾民
第二十五章 灾民
到了我昨日来过的地方,汪东源指着底下急促的水流告诉我这边是张大人的落水处。
我顺着水势看过去,抱怨道:“这岸边如此远,这怎么找得到人啊?”
汪东源感叹:“是啊,况且这尸身在水中泡了许久,面目发胀,难以辨认,难办啊。”
我转头看向他,眉头一挑,颇有些意动:
“竟是这样?”
他愣了愣,试探性地建议:“或许……赵大人的尸身已被捞到,许是在那有不少身形太过相似的尸身而没法确定?”
“辛苦汪大人。”
我当即扶起他,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是赵大人的衣物应该没被洪水冲毁吧?到时候他家人定会妥协查看……”
汪东源眼珠一转:“这个自然。”
“行了,既然如此,那楚某也不浪费大人时间,咱们回去吧,正好去看看那灾民如何。”
“毕竟皇上、太子那可是相当看重民生,要是有一点不好的风声传了出去,怕上头不悦啊。”
上了马车,回到郡城外边,发现正有官员指挥士兵给灾民分粥。
郡城外的流民有上百人,他们瘦骨嶙峋,衣衫褴褛,此时正捧着热腾腾的米粥,顾不得烫,大口大口地咽下。
甚至我还看到有人吃得太急,呕出来不少,又急忙趴在地上全舔干净。
我不忍地撇过头。
若是能体面做人,谁愿意这样?
走近时,我仔细瞧了一眼那锅粥。
米粥浓稠,还撒了些野菜,看上去算是用心。
汪东源也跟过来了。
有灾民看到他,急忙跪地磕头:“多谢汪大人!”
“您就是青天大老爷啊!”
“要不是您,咱全家都饿死了。”
“多谢大人!”
他们齐齐道谢,眼含热泪和感激。
我夸赞:“汪大人不愧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过几日我回京时,一定会再次向太子好好禀报汪大人的功绩。”
汪东源却不显喜色,反而深深叹了口气。
他连连摆手:“楚大人真是折煞汪某,实在愧不敢当。只是今年徐州的粮草都被水灾毁了,百姓难啊。若是可楚大人能在太子面前美言几句,免了徐州税收,汪某实在是不胜感激。”
“那是自然,楚某一定不忘。”
回到客栈时,林格正问我情况如何。
“倒是个滑头,也擅长逢场作戏。”
“赵大人之死……”
他话语未尽,我却明白他的意思,点点头:“一切还需小心行事。”
而后几天,我忧心忡忡,再三询问汪东源:
“这水灾何时过去?倒塌的房屋计划何时修建?城外大片流民可有死了人……”
一句句问下来,只叫他脸色隐隐发青。
汪东源暗暗吸口气,皮笑肉不笑道:“楚大人请放心,本官会做好一切的。”
我长叹一声:
“也不是楚某人多事,只是怕这边的情况若是传出去,让京城众人听到些风言风语,那不仅你讨不了好,就连我也要落了挂。”
“汪大人,我这是为我们两人的将来着想呢。”
说到这,我半强硬地拉他一起出去:“楚某不管大人日后如何,只是现在这些人必须好好的。否则……”
“楚某实在于心不安啊。”
我装模作样地摸了摸心口。
余光注意到汪东源眼中的嘲讽之色。
我出城外时,汪东源以公务为由推辞,只是派给我一队士兵保护安全,另有一位徐州城底下的县令陪伴。
我到城外时,看到不少灾民呆在草棚里面。
这草棚正是施粥那日我提议汪东源做的:“幸好近日暴雨已停,不然他们这样呆坐在冷风中,楚某生怕夜晚有不少孤魂野鬼索命啊……”
那时汪东源嘴角抽了抽,心中笑我我胆小如鼠。想着这事无关紧要,便命人照办。
草棚搭建得很快,那群灾民知道是给他们做的后,不少人起身帮忙,不到一天时间便做好了。
虽然是个简单的草棚,但对灾民来说却是个遮风挡雨的避难所。
我挑着午食的时间过去。
依旧是士兵给每人分粥。
可我走近一看,这次锅里仅是淡淡的米汤,舀起一碗,却还没有底下一层米。
我指着锅,转头质问跟来的郭县令:“这是怎么回事?”
郭县令拱手:“实在是近日粮食不够……”
我狐疑:“今早官府的早膳还颇为丰盛。”
他凑近,小声道:“那是专门给大人们做的。”
“本官要吃山珍海味,在京城难道不能吃吗?”
我指着他骂道:“你怎么能让本官看到这些?这以后要是回了京,叫本官怎么和太子交代。”
“太子对本官恩重如山,本官只会实话实说。”
我负手而立,面色带着矜持之色。
郭县令懂了。
这人的意思就是不管背后如何,他知道的、看到的必须是好的。
无奈,他只能去叫士兵再多加点米。
我扫视一圈这片的灾民。
注意到角落里一个皮肤黝黑,满是皱纹的瘦弱老人颤颤巍巍地扶着碗喝米汤,只是哆嗦得厉害,不少汤撒在身上,他心疼地拉起上衣,用嘴巴吸干净。
他抬头时无意间看到我,惶恐且小心地放下碗,要朝我下拜。
我制止住他。
他不伦不类地朝我拱手:“多谢大人、大官。谢谢大人给俺们粮食……”
我看着他干瘦的四肢,以及凹陷下去的双脸,只觉心酸。
“老人家,家里人呢?这次水灾,家里情况如何?”
他浑浊的眼球转了转:“死了,都死了……”
“俺大儿子为了救孙儿,被淹死了,二儿子为了带俺逃命,摔断腿,自己跳进去了,小孙女砸到头,睡一觉就起不来……”
说到最后,他呆住了。
我眨了眨眼,缓去眼中的泪意。
据他所说,在洪水来之前,他是普普通通的佃农。
生儿子、干农活,有时候赋税多了,他怕家里粮不够,便勒紧裤腰带,少吃点,多干点……
虽然日子穷,但人都还在。
老人家说话时,颠三倒四,异常激动。
我拍了拍他的手,满心的无力感叫我止不住发颤。
其他灾民看到这一幕,有人满眼希冀地看着我:“大人,这粥我们能喝到什么时候?”
“是啊大人,村子都被水淹着,我们没法回家啊!”
“大人,俺们会记得你的好,之前那些大人都不……”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死死捂住嘴。
周围人像是察觉到什么,纷纷低下头,隐隐害怕。
身后,郭县令看到这一幕,状似感慨,又似夸赞:“灾民有楚大人,真是他们的福气啊。”
闻言,我看过去,回他:“有汪大人、郭大人在,才是徐州百姓之福。”
其中有几分真心便不得而知了。
隔日,汪东源告诉我赵大人的尸身找到了。
(https://www.vxqianqian.cc/1502/1502263/1111111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