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专家来了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苏阳脑海里冒出这么一句话,这是挖社会主义资产,属于文物盗窃,连最基本的思想觉悟都没有了。
自己要是松口给鉴定了,那说不定就会被有些人利用,奖励自己一双银手镯。
苏阳看向身边的几个人,老侯盘桓着核桃,其余人交流着玉珠子,看样子也不是他们,但凡说上一嘴,苏阳都能把他们薅下水,参一个连坐之罪。
过了几分钟,苏阳拿着珠子挨个看了看,有些是货真价实的文物珠子,有些则是通过茶沁做旧的。
“对了,你们是怎么听说这里有个年轻的鉴定专家的?”
听闻此话,二人一愣。
年长的男人立刻打起圆场:“是我们这边有一个朋友,经常在附近转悠,以前在这里买过东西,是他推荐我们来的。”
“今天一看,果然是年轻的专家,以前从来没见过,看来是来对了。”儿子也说道:“苏专家给看的咋样,保真不?”
苏阳憋笑抬头问道:“哦?你知道我姓苏?”
“俺知道啊,朋友给俺们说的,说有个专家姓苏,挺厉害的。”
“对对对,朋友说的。”
苏阳放下珠子,摘掉了手套,看向那对父子:“你们这个朋友,不会是姓吴吧?刚好我也有个朋友姓吴。”
被苏阳的眼神盯着,二人神情有些慌张,急忙解释道:“不不不,我朋友...不姓吴,姓张。”
从他们慌张的表情来看,就已经露馅了,不过苏阳还是点点头,继续说道:“不对吧老哥,我这店里的账本上,可从来没有姓张的人来过,你是不是记错了?”
对方支支吾吾的应道:“这个....可能是周,俺可能记错了。苏专家,要不咱还是看珠子吧,我朋友是谁不重要。”
苏阳瞧了一眼二人,再聚焦看了眼门外,有一个年轻的汉子守在门外,凶神恶煞的,一膀子肌肉,从二人进门后就一直鬼鬼祟祟的,盯着二人的举止。
这更加坚定了苏阳的猜想,是有人给自己下套。
放眼和田,跟自己有仇的也就吴亮一个人了,因为古丽的事,早就想把自己大卸八块了,后来在玛丽艳河床上又屡屡吃瘪。在新年会上成为苏阳的陪衬绿叶,忍受着苏阳的光芒万丈。
估计这次过年,都没心情回喀什老家了。
只是没想到,对方会用这么下三滥的手段,想让自己吃上官司。
苏阳看了眼二人,说道:
“这珠子不错,值点钱。”
“值多少?”
“不少,一个房子,两个镯子,保镖若干。”
俩人一听,顿时一乐,心想那人没坑咱,只要出了证书,把珠子一卖。后半辈子就再也不用下坑掏洞了。
“咦,你个憨逼!不对啊,咋听着这画面这么熟悉呢?”中年男人脸色一怔,突然想到似曾相识的画面,心里一慌。
“龟孙,他这是哄咱嘞!”
“哄你咋啦?你不是说这是你们祖宗传下来的,咋?精绝女王啥时候去河南找了个对象?”
几个人听着苏阳的话,有些莫名其妙,这跟精绝女王能扯上关系?这就有点扯了吧。
不过下一刻苏阳掏出了手机,准备摁那熟悉的三个数字。两个人一看形势不妙,立刻抓起桌子上珠子就往外跑。
苏阳也懒得去追,自打去年尼雅遗址开挖以后,全国各地的地老鼠就往和田这边来了,多多少少碰到过一些。
真真假假的玉石料子,甚至他妈的印着康熙大印的玉坠子,都说是从精绝墓里流出来的,你说扯不扯。
“什么情况苏阳?那俩人跑什么啊?都还没鉴定完呢。”古丽一脸茫然的看着那二人,转眼就没影了。
不过旁边的几个人算是看明白了,听着几个关键词,稍微联想一下就能对上号。
“巴郎子,你说那些个珠子是尼雅城的文物?”老侯有些后知后觉。
“是的嘛,应该是先前从那附近挖出来的,不过有真有假,不好分辨。”
几个人一听,眼神流露一抹担忧,刚才珠子拿出来的时候,他们几个人可都是建言献策了。
“巴郎子,我们这不会...违法了吧?”
苏阳摆摆手:“不算不算,咱们没出证,又没收钱,没啥事。”
老侯气的拐杖戳地,“这群乌龟王八蛋,差点毁了老夫的一世英名,真该把这群人都给抓起来。”
骂骂咧咧完,几个人看向苏阳,不得不佩服起来,能鉴别出玉石种类不难,但是鉴定出玉石年代,这特么就有点神了。
“巴郎子,你是咋看出来那珠子的年代的?”
“是啊,那些珠子,我们也都看了,料子看的不差,就是这年代挺玄乎啊。”
苏阳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胡里麻汤的说了一通:
“你用当放大镜照看那细孔的裂缝,光在裂缝中晕染,是‘尘沁’,也就是自然沁色,再白的玉石,从地底下出来,都会带有‘尿眼花’似的‘尘沁’,再加上最近两年塔克拉玛干的文物发掘,放眼和田就那么一个地儿出墓了。”
几个人听着,瞪着眼珠子恍然明白了,不禁羡慕起苏阳的学识来,今天要不是苏阳解围,说不定就惹上麻烦了。
.....
那二人跑出店,一口气跑了两条街,最后在一个巷子口停了下来,拐进一个小院子。
身后的汉子也及时将门锁上,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屋里,一个年轻的瘦高个抽着烟走了出来,看着那二人慌张的样子,就知道事没办成,还是抱着一丝希望问道:
“事都办妥了?”
“亮哥,办不妥啊,就差最后一步了,那龟孙儿压根不上套啊,掏出手机就摁妖妖灵,得亏咱爷们跑得快,不然就日了狗了。”
“咦,娘嘞,这专家就是专家啊,俺们都伪装过了,说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可俺一开口,那龟孙就知道俺是河南人!”
吴亮气的眯着眼,大口喘气平复着自己的心情,知道这俩人蠢,没想到这么蠢。
“我日你娘,你那普通话可真是标准啊!”吴亮冲着身后的大汉摆摆手,随即就摁着“咔咔”响的拳头走了过来。
“亮哥,再给俺个机会吧!”
随后传来二人标准的普通话叫声。
“娘嘞,做人咋能这笨嘞!”吴亮回到屋里开始骂娘,“呸,这口音咋还变味了?”
吴亮这段时间过的并不痛快,自打去年遇到苏阳,日子就没是捋顺过,河床挖不出料子,古丽也被捷足先登,今年过年都没回去过年。
躲在这幽闭的小院中,差点都抑郁了,前几天听说苏阳的鉴定广告打到了建设路,这才招呼了两个地老鼠,想把苏阳搞下去。
没曾想着俩人蠢到冒烟,“娘嘞,算球吧。”
苏阳那边忙活完之后,就准备骑车回去了。
刚来了乔木村门口,就看到了一辆小型货车停在了广场上,现在是北大窑刚下班的时候,有一些人隔着车厢就猜到里面是新来的料子。
二婶子顺着车皮看了看:“咱这生意是越来越大了,这八成就是新来的料子吧。”
“那可不是嘛,咱这个月起码都有活干了。”刘小成得意的跟司机聊了起来,一打听还真是送料子的。
刘小成也不好擅自做主,刚准备去陈大明那里给苏阳打个电话,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就传了过来。
“阳子来了啊,这是刚送来的新料子,你看看联系人是谁,我登记一下。”
苏阳挺好摩托车,跟车师傅见面自来熟,确实是苏阳接过的单子,是五百件的玉制品。
随即苏阳跳上车,拍了拍车门,“师傅往前走,有个北大窑,停那里就行。”
货车小心的开着坑洼的土路,车厢一颠一颠的。
“老板,你们这的路不好走嘛,东西要是摔坏了,我可赔不起嘛。”
苏阳也有些不好意思,这些路确实太渣了,有钱了必须得修一条像样的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
车子后面,原本刚下工的几个人,也跟着来到了北大窑,准备帮忙卸货。
玉制品不比原石料,比较脆弱,都要轻拿轻放,一旦摔坏了,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这个损失还是要自己承担的。
“大家都小心点,里面都是玉雕品,一个人拿一件,小心点脚底下别绊倒了。”
苏阳招呼着大家,有序的搬运东西。
好在玉雕带有包装,木盒内还包裹着绸缎,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同时也能防摔。
刘小成则在里面一一打开木盒,对玉雕进行登记造册,有些叫不出名字,就直接用笔对照着画图,反正大差不差,对上号就行。
忙活完之后,苏阳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司机师傅也就连夜赶了回去。
当初选上的那五六个人,看着满地的玉雕品,用自己仅有的玉雕理论,开始得意的评头论足了。
“你看那个如来佛,那是不是用的圆雕,从脸盘子来看,应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面。”
“不是,我觉得是唐朝的,唐朝的脸盘子贼大,大耳垂子跟猪气泡一样。”
“阳子,你来看看,那是仿哪朝的如来佛?”
苏阳来到他们跟前,跟着瞅了一眼,在没开启系统前,也是瞅不出什么门道。
“那个....鉴定需要严谨,天太黑看不清,等明天再说。”
苏阳忽然想起个什么事来,对大家说道:
“对了,明天玛瑙组的大家伙,都早点来北大窑,我从文化局给大家请了一位玛瑙鉴定专家,准备在这指导大家几天,大家可要好好的学。”
大家听到有专家来,也是喜欢的不得了。
“专家来咱们这指导,那肯定得早点来,平时想学还学不到呢。”二虎憨憨的笑着,跟捡着大便宜似的。
整理完料子,大家也就各自回去了,刘小成留下来给苏阳汇报了下原石鉴定的进度,三千公斤的原石料已经进行到一半了,再用三四天的时间,基本就可以完成了。
而剩下的两组人,业务还不熟练,眼瞅着新料子又到货了,刘小成心里急得不行。
“小成哥,别急嘛,明天让大家上上手,看的多了自然也就会了。”
“行吧,我就怕耽误工期。”刘小成收起本子,“那你睡吧,我这就回去了。”
刘小成走后,哈孜克也去了叶尔羌,北大窑这边晚上也得有个人看着,苏阳这几天准备就在这睡了。
夜幕降临,倒春寒还是挺冷的。
苏阳将炉子加满了柴火,冬天从东山口拉来的松木,也烧的差不多了,只能裹着大衣从外面找一些树疙瘩来烧。
苏阳拉开门,背上了窑洞里的小口径步枪,拿着手电筒徐步来到了北大窑附近。
原来烧窑挖土的深坑就在不远处,是一个较大的缓坡,底下百十米见方,跟个盆地似的,里面长着很多的灌木丛,梭梭树最多,沙拐枣也有不少,还有一些锦鸡儿树。
夏天的时候,很多小孩子都下到坡里去找一些沙拐枣吃,跟吃零食一样,又脆又甜。
苏阳拎着手电筒来下了缓坡,找了一些木头疙瘩,搬了两趟,基本够烧一个晚上的。
就在准备回去的时候,梭梭树里传来细细碎碎的声音,苏阳立马放下柴火,取下后背的小口径步枪。
“谁?赶紧出来,不出来就开枪了!”
苏阳吼叫了一声给自己壮壮胆,不过当他缓步靠近时,一个小东西一溜烟的从脚底下窜了出去。
苏阳还没来得及瞄准,就跑的没影儿了。
看样子是野兔。
这会和田地区的野兔最多,看过新闻报纸的都知道,97到99年这三年期间,野兔泛滥成灾,最多的是獭兔和塔里木兔,繁殖很快。
这会就已经有苗头了,当年那些的兔皮毛加工厂,在这几年赚了不少钱。
后来人们开始对兔子下药,田间地头都是死兔,以至于到08年的时候,塔里木兔直接成为濒危动物,被国家保护起来成为二级保护动物。
苏阳缓了两口气,从坡里爬出来,来到窑洞,将柴火掰断填进火炉子里,这种炉子是砖砌的或灶,连通着火坑,上面盖上铁篦子,还能烧水烧土豆吃。
晚上也懒得回去吃了,扒拉出两个红薯放在炉子上烤着,很快就冒出了红薯的香味。
苏阳看着那些玉制品,有一半都玉饰,包括玉佩、玉镯、玉牌等。这些鉴定起来很简单,难的是哪些玉雕摆件。
从玉雕工艺来看,应该是玉器厂出来的活,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出自名师,盒子上面都贴着标签,希望能把名师印上去。
苏阳应了下来,说可以试试,毕竟名师雕刻也是玉雕文化的一部分,也具备附带价值。
具体要看文化局给不给批了。
总要有人推动着制度的进步嘛。
北大窑地处空旷,手机信号也好了两个格,给古丽通了一个电话,随后就暖烘烘的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
叫醒自己的不是村里的鸡,而是高举反旗的肚皮。刚醒来就饿的咕咕叫了,昨晚的红薯到底还是没撑到时候。
这会儿,进村的路上有一些人走了过来,看着不少,有一二十口子。
二虎子是第二组的组长,现在负责玛瑙杂石的鉴定,走在最前头,有种“党性光辉在我心”的劲头!
“阳哥,专家来了没?”二虎子趾高气扬的问道,“村里的人都说有专家来,就想来凑个热闹,听听也不要钱,到时候就当是咱们所的储备军嘛!”
苏阳听这话一乐,这小子思想觉悟什么时候这么高了。
好在大家都是自带板凳,当年也是学过几年夜校,读书写字也算一门手艺,基本的字也识一些。
在二虎子的指挥下,大家分成两排坐,一共十几个人,等着着专家的到来。
没过多久,门口过来一辆自行车,艾孜买提笑呵呵的蹬着车子,苏阳及时迎了过去,从兜里掏出一包烟。
烟盒敞着口,外面露出两根,都是体制内的人,一眼就看明白了。虽说局里工资照发,但是车马费多少还是要给的。
艾孜买提不好意思的揣进兜里,随苏阳来到北大窑门口。
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苏阳将这边的事情安排好之后,便回到了前院,苏老娘做好了饭,都闷在了锅里,苏阳迫不及待的抓起两块白面馒头啃了起来。
今天除了干饭,还有重要的一件事要做,上午要组织其他人一起开工,玛丽艳河床的动土开了化,就该开掘了。
(https://www.vxqianqian.cc/1/1187/3228588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v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vxqianqian.cc